分享

值得初学者体悟的松沉要点

 逸心茶舍 2019-04-15
作者:陈雄


陈雄[转载]值得初学者体悟的松沉要点


[转载]值得初学者体悟的松沉要点

[转载]值得初学者体悟的松沉要点

我师爷雅轩公在《李雅轩珍贵遗著—太极拳学论》书中说:“一定要大松大软大松沉,推手练功打手都要松沉无比。大松大软,气化一切,切记切记,要紧要紧。”“松”是“沉”的前因,“沉”是“松”的结果;“沉”是“松”的功夫,“松”是“沉”的玄妙。何谓松沉?以下所述的有关松沉要点,值得太极拳初学者去认识和体悟。

1、松沉是太极拳松功的基础,其他的什么松,都是由松沉展开的。松沉的“沉”之字义为下陷、往下落、沉陷、稳重、分量重、沉甸甸等意思。所以沉肩坠肘、塌腰沉胯、尾闾下坠、气沉丹田等都是体现了松沉的势态。

2、沉着松静不紧张,处变不惊,肢体和精神都要安舒。假如人家推你胸膛时心里紧张起来,就有可能造成横气填胸,气血上浮,腰硬肩耸,这样怎么能松沉下来呢?

3、初级阶段的松沉,是练意识引导肌肉、骨骼关节的下沉;初学太极拳者,以松沉到脚底为入门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进阶的松沉,是练意识引导内气的下沉。

4、松,是在沉实的基础上放松;沉,是在松虚的前提下沉实。没有沉的松是飘浮,反之,没有松的沉是滞重。松了的沉实沉重,有如太极拳明师俞善行所说“重如泰山,不是笨重的重,是全身松沉功夫练出的重。”  

5、练松的阶段是先有“肉骨分离”,后有“肉降骨升”。所谓肉骨分离,在放松的情况下,肌肉开始往下掉,骨骼支撑着。“肉降骨升”亦叫“肉降骨伸”,“肉降”就是说皮肉放松了会有往下坠落的感觉,“骨升”就是说骨骼松开了会有往上挺拔伸起的感觉。

6、太极拳的松沉是个不停运动的势态,内含意、气、劲的松沉。比如:沉肩、坠肘、塌腰、落胯、尾闾下坠、气沉丹田等,都是一个不停运动的势态;倘若是蹲低或硬坐的滞重架势,那么就不符合松沉的技术要求了。值得注意的是:松沉的过程中不要沉“死”,沉“死”就是沉到底的滞重身势,沉“死”了一是影响动作转换的灵活性,二是影响了沉中弹的形成;所以说,拳势动作沉到了八成九成就得变化了。

7、松沉的方向跟地心重力落下的方向一样,是从上往下垂直而沉的,比如:坠肘的圆撑是沉中撑,重在垂直的沉,意想肘关节垂直沉下放在地面;圆撑为辅的协调,肘尖有左右对拔支撑之意。又如:弓步后腿的边沉边撑,精准的说是松腰塌胯垂直的沉在先,胯贯通于腿脚的斜撑在后。又如:托胯功的边沉边托,精准的说是松腰塌胯、气沉丹田的垂直沉下在先,尾闾前翘的托胯在后。再如:开胯功(开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此指狭义开胯的某个基本功)的开,不能丢下沉,要开中沉、沉中开,这才是符合太极拳技术要求的开胯。值得注意的是:在初级阶段是或多或少使用一点横向力的,要知道横向力的拙力较多,要以松沉的垂直力为主,尽量减少使用横向力。

8、胯至脚底的松沉路线,主要指意气和劲力往下沉的走向,以走身后腿阴为主。比如:膝盖是腿的阳面,膝腘是腿的阴面,吃劲的部位应在膝腘,走身后腿阴的松沉路线就是从胯、裆沿膝腘、小腿骨后走到脚底。

9、前腿落胯、后腿塌胯之松胯目的都是为了沉实沉稳,太极拳名家金仁霖对此深入浅出的说:“沉,是由身体自重引起的,是两髋外拉,导致上身躯干阴侧下沉,但是身高不变。”

10、欲要意气劲沉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能做到了两股前节有力,胯才能往下松沉。胯、膝、踝比松前更有力了,脚入地生根也比松前更深了,方见练出腿上的松沉功夫。大松大软是以两股前节有力为前提的,此言不虚。

11、欲练沉先练松,欲练松先练紧(指抻筋拔骨的那种紧),再练紧中求松,久练之可得松而不懈的真松沉。

12、关节练得松开,骨关节韧带拉长,使得气血节节贯通;韧带长了,发出的松沉劲就越长,谓之沉中有韧;倘若没有韧带劲,绵沉之劲还没练到位。

13、修炼松沉劲的过程,就是逐步减掉“人体浮力”的过程。要认识到形成“人体浮力”的两大因素,一是向上的本能意识,比方说人遇冷时会出现颈缩肩耸。二是肢体的伸缩紧张也会向上浮起的,比方说推手中有时不是人家推你站不稳,而是被推时肢体伸缩紧张造成自己撑起自己站不稳的。

14、松沉既是用意引导的节节贯串又是整体性的,局部的松沉不符合太极拳的技术要求。

15、松沉可使两脚自然、平稳、轻松地分出虚实,比方说意气沉向右腿脚,右腿脚脚就会承载全身体重而逐渐下沉变实,左腿脚自然会逐渐变虚而轻灵提起,体现了利用地心重力行拳的功效,有些杨式太极拳家称为“沉提”练法,是沉推动了提。

16、对推手而言:手的沉与轻是对应的,一端往下沉了,另一端在上变轻,这样是“沉中轻”的练法,得练出轻沉兼备的功夫。对打拳而言:腿的沉与提是对应的,是实腿的松沉推动了虚腿的提起,实沉虚提是一体联动的。

17、沉中弹,体现在身上五弓,比方说收劲于脚而借地面反座力与沉劲整合在一起反传上来的松弹劲,也体现在身体松弹抖动发出的瞬间爆发劲(如短劲、透劲、冷脆劲等)。

18、沉中活,就是既沉又灵活,似水银(亦称汞,是密度、比重较大的化学元素)流动。倘若沉影响了灵活,那么不是从上往下的真松之沉势,而是从上往下的硬压、硬蹲、硬砸等拙力动作。

19、前辈说的“一动必沉”和老练家说的“动则沉”,意思是相同的;练功习拳中尽量追求能在一抬手一投足自觉松沉,达到势势松沉。

20、行拳走架中,逢转必沉,逢沉必领。在推手中,接劲必沉,收劲必沉,化劲必沉,引劲必沉,发劲必沉。

   修改于20194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