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D1联合这些靶向药要当心了:会死人!

 ye9030 2019-04-15

PD-1抗体、PD-L1抗体作为冉冉升起的抗癌明星,吸引了众多病友的注意力。对于这个药物完全陌生的病友,可以先温习一下这篇老文章:抗癌“神药”PD1: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警示

PD-1抗体、PD-L1抗体联合EGFR抑制剂、或者联合ALK抑制剂,可能发生致命的副作用。

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接受众多EGFR抑制剂治疗,

比如

第一代药物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

第二代药物阿法替尼、达克替尼,

第三代药物奥西替尼(AZD9291)

这些靶向药的有效率高达70%甚至更高,副作用也不大,是这类患者的治疗首选。

同理,携带ALK融合突变、ROS-1融合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间变大B细胞淋巴瘤、小部分胶质瘤、小部分肉瘤患者,可以接受众多的ALK抑制剂治疗,

比如

第一代药物克唑替尼

第二代药物色瑞替尼、艾乐替尼、布加替尼(AP26113),

第三代药物劳拉替尼等

这些靶向药的有效率高达80%甚至更高,副作用也不大,是这类患者的治疗首选。

有基因突变的病人是幸运儿,有这么多靶向药了,就别“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了;但是,依然有部分病友心心念念免疫治疗,一心想尝试PD-1抑制剂。

蛙蛙已经一再强调,携带EGFR突变、ALK融合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不适合接受PD-1抑制剂,

理由有三点:

(1)有效率低,不同研究报道不一样,但一般认为低于5%;

(2)副作用大,尤其是发生肺炎、肝炎的风险高;

(3)可能爆发进展。

副作用大这一条,尤其针对的是那些“贪得无厌”、希望“锦上添花”、大胆尝试PD-1抑制剂联合EGFR抑制剂或者ALK抑制剂的病友:PD-1抗体/PD-L1抗体+EGFR/ALK抑制剂,副作用可能是致命的,大家要格外当心!

临床数据

'失败篇'1

日前,国际肺癌联盟的官方杂志《JTO》公布了一项数据:13位携带ALK融合突变的初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PD-1抗体O药联合克唑替尼治疗。

结果:5位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肝毒性,不得不停止治疗;其中2位患者抢救失败去世,而且这两位患者的去世均被认为与治疗导致的肝毒性有关。这项临床试验本来还要招募更多患者,现在不得不紧急叫停。

已经入组的13名患者,只有5名患者客观有效,有效率为38%(单独吃克唑替尼,有效率都高于60%)——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2位病友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临床数据:

'失败篇'2

无独有偶,2016年生产AZD9291这个神药的阿斯利康公司曾经公开报告过一项小规模临床试验的数据:他们尝试利用AZD9291联合PD-L1抗体Durvalumab(这个药物本身用于预防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复发转移非常成功,已经正式上市,详见:PD1联合放疗:三大临床试验数据,全解析)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肺癌,

结果:

64%初治的患者发生了间质性肺炎,其中不少患者是严重的间质性/免疫性肺炎。

虽然,阿斯利康公司并未明说是否出现了致死性的事件,但是这个临床试验也是被紧急叫停。

此外,PD-1抗体联合易瑞沙、PD-L1抗体联合易瑞沙的临床试验也都已经开展过,疗效并未增加,而副作用明显增加,目前均已处于不再进一步招募患者的停滞状态。

蛙蛙点评:PD-1联合治疗(联合化疗、放疗、IDO抑制剂、抗血管生成靶向药、CTLA-4抗体、溶瘤病毒、改良的白介素等)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这并不代表PD-1抑制剂就是“万金油”,就是“百搭”的,时刻牢记是药三分毒,要咨询相关的行业内专家学者,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做实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