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绍尧教授痤疮辨证治疗七法

 华华YHBH0207 2019-04-16

痤疮辨证治疗七法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好发于青壮年面部、胸背的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皮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中医文献中称之为“粉刺”。临床以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多种损害为特征。西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雄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增加、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漏斗部角化过度和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遗传、内分泌障碍、多脂多糖类及刺激性食物、高温气候等因素也能使本病诱发和加重。运用脏腑辨证的方法治疗痤疮,疗效显著,临证根据病因病机及兼夹之症不同而灵活用药。

辨证施治

1. 肺经风热证

青春期生机旺盛,血气充沛,阳热偏旺,热盛伤肺,肺热熏蒸,蕴阻肌肤。常以炎性丘疹为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颜面潮红,口干渴,大便干结,苔薄,舌质红,脉浮数。治宜泻肺清热,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药用枇杷叶、黄芩、黄柏、桑白皮、地骨皮、平地木、南沙参、北沙参等。

2. 胃经实火证

饮食不洁,偏嗜辛辣肥甘油腻腥发之品,以致湿热困阻中焦,循经上蒸,胃经实火,外发面部而成。表现为颜面、胸背较大的红色丘疹,有的呈结节、脓疱,伴唇口干裂,便秘,溲赤,纳呆,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宜清泻胃中实火,方用清胃散加减,药用黄连、生地、当归、丹皮、炙升麻、藿香、防风、山栀等。

3. 心火亢盛证

心经伏热,恋而不去,心火亢盛,积热上冲颜面而发。以丘疹型和脓疱型多见,伴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便秘,溲赤,苔薄黄,舌边尖红,脉弦数。治宜泻火解毒,方用泻心汤加减,药用生地、赤芍、丹皮、黄芩、炙百部、丹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

4. 肝经湿热证

肝主疏泄,性喜调达,肝郁则病。或性情急躁,或情志不畅,肝失疏泄,郁久化火,过食膏粱厚味,则生湿助热,肝郁与湿热共存,外泛肌肤而成。以炎性脓疱、丘疹为主,伴烦躁易怒,胸闷不舒,目赤口苦,大便秘结,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治宜清利肝经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黄芩、山栀、生地、柴胡、当归、车前草、泽泻等。

5. 肾阴不足证

肾气渐盛之期,先天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偏旺,循经上蒸。肾阴不足,则肺胃津亏,以致阴虚内热,外发本病。以丘疹型多见,伴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咽干口渴唇燥,心烦夜寐不安,苔少,舌质红,脉沉细数。女性患者皮疹经前加重,或有月经不调,小腹胀痛。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药用知母、黄柏、生地、玄参、麦冬、白花蛇舌草、鹿衔草、山茱萸等。

6. 脾湿痰凝证

脾虚不运,忧思伤脾,水湿内停,湿聚成痰,日久化热,湿热挟痰,凝结肌肤而致。以结节、囊肿、疤痕为主,皮疹痒痛相兼,伴倦怠乏力,便溏,苔白腻,舌质淡红,脉濡滑。治宜健脾化湿,化痰软坚。方用参苓白术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药用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海藻、昆布、夏枯草、姜半夏、青皮、陈皮、象贝、当归、川芎、玄参等。

7. 肝郁血瘀证

病久不愈,邪聚不散,肝郁气滞血瘀,经脉失畅,或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气血受遏,凝聚而成。主要为颜面皮疹经年不退,肤色红或暗红,伴烦躁易怒,胸胁不舒。女性患者多伴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苔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沉细涩。治宜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方用丹参饮和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柴胡、当归、赤芍、生地、丹皮、川芎、丹参、香附、砂仁等。

重视调摄

痤疮的发病与患者学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情绪心理等密切相关,每多反复,病程迁延。马老师除应用上述方药辨证施治外,十分注重患者的工作、生活调摄。痤疮好发于颜面部位,严重影响美容,因此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和积极的鼓励,希望患者保持饮食均衡,心情愉快,睡眠充足,适当运动,配合治疗,有助于痤疮的改善和恢复。治疗期间,应嘱患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