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讲座 | 王羲之尺牍临创四步法

 陇上撷英斋 2019-04-16

   第八讲 集字书写训练——以《圣教序》为例(二

  二、集字方式

  集字的方式按照传统的路数,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法帖之字集成作品,内容或者是古诗,或者是对联;另一种是有现成的诗文,再从法帖中拼出,现在出版的很多集字字帖,包括网络上的资料,都是这种形式。两种方法都需要耐心细致地挑拣与对比,尤其是第一种形式,还需要集字者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而对于后者,可以用经典诗文,也可以自作诗文。现在全国性书法展赛都提倡自作诗文,愈发注重学问与修养的提升,这是一种向好趋势。对于集字而言,自作诗文有灵活之处,为什么呢?因为法帖中没有的字可以酌情调整。

  三、集字程序

     书写前的集字是一个耐心费力的过程,这其中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尽量把一个字的不同写法都找出并临习。

  2.法帖中没有的字,可以用偏旁与部件拼凑。

  3.拼凑之字力求字中笔画笔势承接并与全局谐调。

  4.可以扩展到王羲之所有尺牍。

  5.以行书为主,草书适当运用,并考虑章法的总体需要。

  6.在将所有单字找出、拼出之后,要按照诗文顺序一一罗列。

  7.在书写之前,设定总体章法,尽量与原帖字数、行数相仿。

  为了更具体地了解集字创作的过程,让大家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印象,笔者选择了近期一首自作俚句《立冬》(见上两图)。当然此作并非完美,但以此为范本,至少是全新的体验,对大家而言,应该有更多的新鲜感与启发。

  四、尝试书写

  在单字积累与书写扎实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集字训练这一重要环节。书写之时应该始终以晋人尺牍的气韵作为引领,一切与晋韵不能谐调的范式,包括笔法、字法、章法等都要避免出现,所以虽然下必有由,仍要避免过于设计与造作,以自然书写为上,以最终和谐为美。但这毕竟是一种理性的训练,适当存有一种陌生感,尝试寻求新意,是时刻激发灵感的动力所在。

  针对状若算子的现成集字,如果连缀成篇,虽然不能顺手抄之,尤其对于缺少一定创作经验的新手来说,书写之前的预想非常重要。根据笔者多年的体悟,对于此时的书写还是宜分解、分步进行。这样有什么益处呢?一是可以使思路清晰,便于将所思所悟定格于每一次的单项训练之中;二是可以最终成之,保证一种思路的循序渐进与融合。

  当然,在此需要着重说明的是,任何集字创作的成功模式都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书法是全方位的综合体,而书写不仅是由字法、章法、结构等组成,其中还有很多无法进行理性阐述与分解训练的,可谓玄之又玄,甚至有些东西,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一个人的笔下到底为何会出现与别人不一样的笔性,不可能完全用语言解释明白,所以这只能是集字方法方式之一,甚至不是最高明的。我们以羲之尺牍等经典作为参照,试图分析出每一种方式的合理性,并力求达到和谐,方不至于南辕北辙,不至于做无用功。

  一些现成的集字作品就如同一些选好的音符,想成为一首乐曲,只能将这些散珠串起来,如此方能成为顺时序表达的艺术载体。这种前后相连的方式,在书法之中就是笔势。前面我们多次强调笔势,因为它是将单字联结且成为有生命力形式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有了笔画之间的承接,就仿佛通了血脉,字字之间有了呼吸,也就有了生气,由此,笔势也就成为集字最先观照的训练方式。

  此间书写,按照王羲之尺牍的表现,一般是由上下字之间或断或连、或实或虚的呼应承接方式而呈现,实连则使之更为紧密地成为一体,虚连表现在前呼后应则似相携而行。具体看来,上一字的末端收笔一般取势向左下,下一笔则承上一笔搭笔入纸。当然,根据实际,有一些字收笔并非一定要出锋左下,偶尔亦可收向字内,这种第一层次的笔势切入要求衔接要自然,不能生硬。

  由上下字势的承接,可以进入轻重变化的用笔尝试。轻重变化不仅可以避免用笔的平淡乏味,而且会使全篇有层次感,视觉上也有很多大的主次之分,有每个笔画的轻重书写的过渡,更有凸显一个单字的重处,即该字所有笔画都重,如《得示帖》中的“故”“也”二字,此种书写,实际已经关乎章法了。从此意义而言,虽然可以单独挑出用笔,实际它与结字、章法密不可分,是需要明晰的。

  一件数十字集字作品的书写尝试,因为有了笔势以及轻重的对比,已经稍有可观处,但上下如果一律方正,仍会感觉行书意味不是很足,而缺少动感是其原因之一。因此,接下来可以尝试由字的欹侧而形成的体势变化,这种体势就是由字形的欹正变化形成的,有了或右倾、或左斜的自然变化,上下就如同游龙,畅达了很多。当然,欹侧尝试不可太偏亦不能字字都侧,虽然是尝试,还是以羲之尺牍作参照为妥。

  由用笔、笔势、体势再过渡到字形的预设,尤其在字的大小方面寻找合理的对比,上下齐平,状若算子,这不是好书法;而当大则大,当小则小,大者不笨拙,小者不寒俭拘紧,并且一篇之中契合最适宜的字适当增大,那么全篇就会符合“群籁参差大小同”的自然观。一般而言,笔画多者可大,笔画宜密且厚重,如《得示帖》之“雾”字。笔画少者亦有较大者,如同帖中之“不”字,此类字营造全篇较疏的空间,需注意线条间的萦带,以避免单调乏味。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对集字的用笔、结字变化处理时,首先应确定整体所用纸的大小,每行字的大致字数以及单字的大小规模,亦即心中早有了总体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细节的经营。这是一种看起来十分刻意的理性设计,但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因为一幅作品在完成之前,都是未知数,我们这样思考总目标,会使作品更加趋向合理。

训练主旨:注重笔势

训练主旨:注意轻重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