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的拟草果是在红河嘎孃遇见的,和昨天介绍的草果是长在一起的,不过在草果林拟草果要少很多,基本都是草果。然后她们的花差别蛮大的,我们来看两个种的差别。 植物志上没有把拟草果专门列出来,所以就没有关于拟草果的资料啦,就看文献中对他的描述啦。 通过考证历代本草及方书,发现草果(Amomum tsaoko)与拟草果(Amomum paratsaoko)其成熟果实经常一起使用,药效也相似,可以相互作为替代品使用,其功效主治与目前基本一致,但用法各个朝代间略有差异。 草果的果实是常用中药材,有祛湿化痰、温中祛寒的功效;同时又是饮食烹调的调味品。 《本草品汇精要》云:“草果,生广南及海南。形如橄榄,其皮薄,其色紫,其仁如缩砂仁而大。又云南出者,名云南草果,其形差小耳。” 《本草汇言》曰:“草果,长如荔枝,其皮黑厚有直纹,内子大粒成团。” 《本草从新》曰:“草果,形如诃子,皮黑浓而棱密,子粗而辛臭”。 拟草果分布类同草果,其成熟果实与草果一起使用,药效也相似,草果中常有两种混用。 宋金元时期,《宝庆本草折衷》首载草果具有:“主温中,去恶气,止呕逆,定霍乱,消酒毒,快脾暖胃。” 《饮膳正要》曰:“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 《卫生家宝》的“草果汤”治疗寒热驱痰。 《局方》“草果饮”治脾寒疟疾,亦治寒疟。 《普济方》中对于治疗大肠脱肛的方法是:将草果去壳碾碎,敷于发髻中;还有关于治疗妇女产后胞衣不下,也是将草果去壳碾碎,敷于两个脚心下。 《本草纲目》曰:“草果,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热。” 《得宜本草》提出:“得乌梅截疟;得木瓜、曲檠疗中虚恶谷。” 草果辛香浓烈,性温而燥,凡寒湿阻中之脘腹冷痛、胀满、呕吐,泄泻,舌苔浊腻者,均可应用。 湿重者,配苍术、厚朴、藿香等以芳香化湿;寒重者,可配吴茱萸、干姜等,以温暖中焦。 若寒热不和,气机阻滞而泄泻或痢下赤白者,多与地榆、枳壳、甘草等同用,以散寒清热,调气止泻。 若瘴疟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可与清里解热之黄芩、柴胡配伍。 若属脾寒疟疾不愈,振寒少热者,可与温阳散寒之附子、生姜命用。 若属久疟正虚,亦可配人参、何首乌、白术等补养之品。 草果尚可用治宿食不消,胸脘痞满呕恶等症,有消食化积作用,可与神曲、半夏、枳实等合用,以消积除痞。 草果的介绍就到这里啦,之前的草果图片是在卖香料的地方拍的,拟草果的图片后面发现再补上,因为很多有混用,所以文献资料认为两个功效差不多。 草果在现代中医临床应用很广,中医使用晒干、炒至焦黄色并去壳的草果仁用于临床,治疗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咳嗽、疟疾等症状,以及解酒毒,去口臭。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1)草果药用本草考证 石亚娜 金航 杨雁 张立宪 朱新焰 王丽 季鹏章 刘大会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