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断舍离》(一)

 s660801 2019-04-19

​1、全书导读

      从早年风靡一时的物品收纳术,到如今备受推崇的极简主义生活,不难看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如何打造一个清爽舒适的居住空间,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热点。

如果你房间里的杂物越积越多,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如果你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购物冲动或者习惯性拖延,那么《断舍离》这本书会给到你想要的解决方案。“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家居整理概念,但它又不仅仅局限于家居的整理收纳,更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人生整理观。

二十多年前,山下英子在高野山的寺庙借宿,在观察修行僧的生活中,她发现了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的重要性。之后又通过瑜伽学习中的“断行”“舍行”“离行”,提炼出“断舍离”的概念。书中既分析了我们扔不掉东西的心理成因,也有大量的实践技巧及案例。虽然部分内容略有重复啰嗦之瑕,但并不妨碍我们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提升生活智慧。

2、什么是“断舍离”

什么是“断舍离”?

山下英子认为,“断舍离”是一种通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你需要做的就是,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我们在收拾物品的时候,通常会以“这个东西还能不能用”作为考虑的重点,而忽略掉它是否还适合自己。也就是说,我们要问当下的自己与这件物品是否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选择和取舍,不能因为“这东西还能用,所以留下”,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

如果只是把不用的东西放进储藏室的话,那不过是移动物品的位置,不叫收拾。而断舍离所提倡的收拾是,通过筛选只留下当下适合自己且是必需的,而把用不着的东西彻底扔掉。从行动上讲,这种扔掉就是“舍”,最终“舍”的结果就是——使留在你自己空间里的,都是对自己合适的,也确实是在用的东西。

只要认真地收拾下去,你就会在买东西时只关注生活的必需品,而懂得拒绝那些非必需品了。一旦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我们就能达到“断”的状态。在“断”与“舍”的交替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离)的状态,这就是断舍离。

3、断舍离的精髓

一旦开始着手收拾,你会惊讶身边竟然堆积了那么多的垃圾和废物,而自己在这些废物身上浪费的时间、空间和管理维护的能量,更是无法计算。所以断舍离的任务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费掉的一切。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一到换季就会觉得自己没衣服穿,可衣柜里分明塞满了衣服。这就是典型的“明明是已经不会再穿的衣服,却因为有感情而一直收着”。这其实是一种执念,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衣柜开始来一场自我改革,丢掉不穿的衣物,丢掉执念。

断舍离的精髓就是,首先需要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夺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为,实现自我完善。

其实在筛选物品的同时,也蕴含着改变自己和他人关系的力量。因为你如何对待自己,其实决定了他人对你的态度。这种转变最初会体现在物品的世界里,比如你总是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而一旦你通过断舍离把自我形象提升后,别人也会自然觉得“他生活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敷衍他”。慢慢地,你会感觉到周围人对自己态度的变化。

因此,学会与物品形成更好的关系,很多事情都会随之发生改变。

4、断舍离的最终阶段: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当所有物品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我们就达成了先有自己,后有物品的状态。但做到这样还不够,更高级的水平是和物品成为好朋友,即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这样的话,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会反复思量,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能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这就是断舍离的最终阶段。

山下英子强调,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会因为在不同的场合而变得有用或者无用。比如同样一碗米饭,当它在碗里的时候人们会觉得它既美味又能填饱肚子,可如果不小心掉到地上,大家都会觉得脏死了,不会再想吃它。那么这些脏了的米粒,对于爱干净的人来说就不能吃了,就变得没有用了。

物品只有处于恰当的位置,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才有价值,才能展现美感。作者假设我们生活在河流的中游,有许多曾经使用但现在并不会再用的东西,如果它们能顺流而下,送到下游真正需要的人手里,就是最好的状态。这时旧货回收店也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

而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让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所以我们要通过有意识地选择,让物品回归到需要它的地方。

5、从“仓库”变为“住所”带来的意识转变

大大小小的纸箱、随意摆放的物品、挤成一团的衣服,混乱的房间就如同一个无人打理的仓库,连带着把人的好心情也破坏掉。那要如何整理呢?最初的阶段是“舍”,即彻底地筛选物品。

在“舍”的开始,人会觉得十分迷茫,因为要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判断标准来看待物品,所以总是不能果断地把东西扔掉。越是如此,我们越要与这种觉得可惜的想法作斗争。经过反复坚持实施断舍离,你会发现自己判断物品是否必需的速度越来越快,也不会再把用不着的东西留在身边了。

当我们能够果断地下判断与下狠心,就达到了中级阶段,可以轻松地判断这个物品是“留下来也没有任何人会用它”还是可以“送给用得上它的人”。判断速度加快的同时,下决断本身也变成了一件前所未有的痛快的事。

经过这样反复不断地筛选之后,身边就会只留下适量物品。而这个“适量”,就是你能自己掌控的所有在你身边的物品的位置,并确保它们能够物尽其用。此时,你的家就会从“仓库”变为“住所”了。而扔掉家里的一件垃圾,这个动作虽然简单但是同样能磨砺你的内在智慧。

如果要追究为什么物品会冗余堆积,这其实是因为我们的感应能力出了错,导致判断失误,行动困难,与物品本身好坏无关。当家里“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后,我们的内在感应力就会得到很好的磨砺与恢复。

在避免囤积物品的同时,人对物质的欲望也就淡薄了,反过来,精神世界也会异常丰富起来。

6、在筛减物品中找回自我

与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最大的区别是,断舍离的目的不在于把房间弄干净,而在于经过收拾的过程越来越了解自己并喜欢自己,实现对自我的肯定。

 而如何才能准确地认清了解自己呢?我们可以先从物品入手。山下英子认为,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在这里她举了一个通过断舍离了解自我的典型案例。

和惠小姐收拾厨房时,把非必需的不锈钢餐具全都处理掉了,她却舍不得扔掉那些便利店盒饭上附赠的塑料勺子。不仅如此,那些早就过时而且绝对不会再穿的廉价裙子也是一样。后来她从中发现,她自己在潜意识里很畏惧那些高价、高品质的物品,觉得用便宜的东西就刚刚好。这就表示她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自我贬低。

再比如,单身的洋子小姐彻底地断舍离之后,留下了一纸箱的恋爱小说。这些书,写的几乎都是没结果的恋爱,而这正是她过去恋爱经历的写照。原来她的潜意识当中,不知不觉地栖息着一个拒绝婚姻的自己。认清自我后她果断把书全扔了,也开始尝试接受婚姻。可见,物品是可以映射出未知的自己的。

就像上述的例子一样,把关注的焦点先放到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上,在不断筛选物品的过程中,当下的自我形象就会变得越来越鲜明。当我们能准确地认清自我形象时,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物品,确定自己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之后,你会慢慢开始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就连整个世界都变得可信了。

例如尝试使用一些高级的东西,克服内心的自卑。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和那件东西越来越相称,看东西的视角也会悄悄发生变化。而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潜能也会逐渐被激发出来。

7、运用断舍离去处理人际关系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自己与物品关系的变化,山下英子把这种关系与人际关系做了类比。

也许某样东西过去曾经是对你很重要的宝贝, 就如同某个人与你的关系在过去很不错,但现在他与你的价值观发生了分歧,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关系亲密了,这时我们就要学会心平气和地接受这种变化。和很多人进行非常深入的交往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于心不忍,也必须要有所选择,找到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物品更是如此,这样才达到真正精挑细选后的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