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接纳悲伤的人,都很勇敢

 昵称535749 2019-04-20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封面
来源:清庵(lizengfen-11)
作者:李增芬

当意识到自己存在于世界的那一刻时,我们开始用自己的视角和感知来体验身边发生的一切。

 

我们曾经经历、正在经历抑或将来必将经历作为人所不可避免的生离死别。然后才知道,生活从来不是一条容易的路,所有人都会经历折磨、失望、悲伤的心路旅程。

 

而悲伤,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一种。

 

悲伤实在太痛苦。

 

那种和自己有着亲密关系的人再也不复存在,那些走过的路,那些记忆中温暖的时刻,那些深爱着的瞬间,将再也不会出现,这是多么的让人恐惧。

 

因为可怕,许多人会本能的逃避悲伤,以为看不见了悲伤就可以不再缠绕,以为看不见了就可以让自己快乐起来,以为看不见了就可以去淡化那些记忆。

 

可是,悲伤不会听从指挥。

 

记得第一次见到那个孩子,他和我谈笑风生,知识面的广博远远超过同龄人。但我还是发现,他的十只手指和正常人不一样。像是被咬过的痕迹,每只手指都严重的变形蜕皮。

 

认真的听完了他的故事。

 

他告诉我妈妈在哪里上班,做什么工作。随即又谈到爸爸,说爸爸在国外工作,很忙,已经好几年没回家了,他很想爸爸,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会接到爸爸的电话。

 

他说,上一次见爸爸是好几年前,他和比他小很多的妹妹一起到机场送爸爸,看着爸爸走进登机口,妹妹开始哇哇大哭,他没哭,只是觉得那一刻好伤感啊。

 

好伤感啊。

 

他接连说了两遍这样的话。

 

接着情绪突然一转,他说,不过我的生日快到了,很快我又能和爸爸通电话了。

 

刚开始,我完全被他的故事打动了,有点心疼他,才不到12岁,要处理自己对爸爸这种思念带来的感受也真的很不容易。

 

后来,我才从妈妈那边了解到一个晴天霹雳的事实,其实爸爸在三年前就因为突如其来的疾病去世了。只是害怕影响到孩子,所以不敢告诉他,给他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让他相信爸爸还在。

 

妈妈忍受不了失去爸爸的悲伤,在孩子面前常常压制住自己的感受,她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生活得好好的。

 

事实是,孩子也许在无意识中已经知道了这个事实,只是不愿意接受这种悲剧的存在。晚上睡觉经常做各种噩梦,也会梦见爸爸。白天则会陷入到巨大的焦虑中,开始咬自己的手指。

 

英国悲伤治疗心理学家茱莉亚.塞缪尔说,真正伤害着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甚至一代人的,并不是悲伤所带来的痛苦,而是他们为了逃避痛苦所做的事情。要治愈悲伤,首先要允许自己感受伤痛。我们需要洞悉自己内心正在发生的变化,学会辨别自己的情感和动机,然后认识真实的自己。

 

是的,悲伤并不会因为我们想要消灭它就不存在了。我们假装看不见它,但它却始终还在。

 

短片《悲伤的意义》里提到,现代社会强调活力,但我们得承认,大部分的现实是由悲伤和遗失构成的,虽然悲伤不能带来美好的生活,但那种挫折能让人成长。悲伤并不着悲惨,悲伤意味着成长,悲伤一过,生命趋于饱满,人们会在悲伤中发现平静。

 

后来,孩子的妈妈在老师及很多人的帮助下,开始去面对丈夫离开这个事实,去处理由此带来的巨大悲伤。

 

这很难。但她迈出了这一步。

 

告诉孩子真相,开始接受孩子的情绪,并和孩子一起去寻找有关父亲的记忆。去探访儿时住过的房子,去重温一家人曾经发生过的温暖瞬间。

 

当妈妈能够去面对悲伤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也得到释放,被看见了,被接纳了,他的焦虑也得到了缓解。

武志红老师说,其实,人生的悲剧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它之所以最后令我们陷入困境,是因为我们想否认自己人生的悲剧性。

当我们陷入这种真切而纯粹的悲伤时,必然泪如泉涌,而这泪水就宛如心灵的洪水,会冲垮我们在自己心中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墙,最终让我们的内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阻挡悲伤的那堵墙倒塌时,我们离真实的心灵更近了,接受残酷的现实就是如此,发生虽然不幸,但是谁又能避免这种不幸呢。刚开始是无力的接受,但在接受的过程中,我们会重新找到站起来的力量。

 

那个最爱的人离开了,但和他情感上的联结会一直存在,悲伤,正是这种情感的见证。我们在相聚中爱着彼此,也在分离时把这份爱珍藏在心里

 

茱莉亚.塞缪尔说,悲伤不接受逃避,它需要忍受,它强迫我们接受这世界上有些东西就是无法修复的。

 

事实上,许多人都在逃避这些悲伤。

 

有一次,给一个刚失去丈夫的朋友打电话。刚接通电话,她的哭泣声就把电话淹没了,整个人失控般的嚎啕大哭,让电话这边的我都快心碎了。

我没有说话,只是告诉她,我在听。我明白,这种特殊的时刻,只有悲伤表达出来,才能有力量去面对未来的路。可是,她旁边的人,看到她如此失态,马上抢过电话,对我说,改天再给我打电话,害怕她哭多了不好。

 

我理解旁边人很关心在意她的身体,认为哭泣伤心会对身体不好,可是一个人被悲伤的能量完全裹挟时,如果不能哭,那些悲伤又会在哪里去安放啊。

 

哭泣本身就是一种直面现实,很有勇气的行为啊。

还记得一个女孩对我说,爸爸突发疾病离开人世的时候,只剩下妈妈和自己,感觉特别的无助,心里非常痛苦,但是身边亲人都对她说,不要哭,要坚强,你妈妈还指望着你呢。于是,她假装自己很坚强,不让妈妈看见自己哭,一个人苦苦的撑着,直到某一天焦虑发作,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武志红老师说,无数的心理治疗师都发现,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过去的必经之路。若想帮助来访者从不幸的过去中走出来,就必须帮他完成一个悲伤的过程。

 

深表赞同。

 

悲伤是一个让人不会乐意去追求的过程,但随着人生的发展推进,我们必须接受有时生活就是事与愿违的,我们要和这种生活和谐相处,就需要承认,悲伤其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接纳悲伤的勇气就深深藏在你的心底,等你准备好了,你会自然而然的和这种感觉相处,不控制,不强求

 

所以,如果真有一天,你或者你的朋友亲人不得不面对悲伤的时候,请不要说,不许哭,不要哭,哭多了不好。

 

而是说,不要吝啬自己的眼泪,想哭就哭,我在这里陪着你,同你一起哭泣和悲伤。

 

或许,他会在悲伤逆流成河中找到新的勇气和力量。

 

李增芬: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枚,80后,爱生活,喜体验;分享心情,传递温暖;世俗行人,终会相遇,遇见真实的自己。微信公众号:清庵(lizengfen-11)。
 
排版:Surviva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