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临床诊疗高血压,特别是高血压急症时,合理恰当地选择降压药物不是将血压降至正常,而是渐进地将血压调控至不太高的水平,最大程度地防止或减轻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案例1. 高血压患者降压过快,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临床经过 患者,男性,76 岁,因胸痛2小时急诊就诊。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未检测血压。2天前,偶测血压210/110 mmHg,于当地医院就诊,医师给予三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急诊当日,患者感头晕不适,测血压110/60 mmHg,之后于排便时突发剧烈胸痛,面色苍白,大汗。120急救车上测血压66/40 mmHg,即刻查心电图及心肌蛋白,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病情好转。 经验教训 对初次发现血压明显升高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临床医师往往急于将血压降下来,而未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过快过度降压会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 (病例提供者:刘畅) 案例2. 硝普钠降压,戒急戒躁 临床经过 患者,男性,68岁,因头晕、头痛以'高血压'收入院,否认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血压220/130 mmHg,两肺呼吸音清,心率60次/分,A2>P2,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诊断: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予以硝普钠1 mg/h始持续泵入,叮嘱护士3~5分钟监测血压,刚毕业护士没经验,没有及时监测,10分钟后患者家属呼喊,'病人不行了'。医生即刻过去一看,患者面色苍白,大汗,血压监测100/60 mmHg。即停用硝普钠泵,改予以多巴胺静脉滴注,5分钟后患者血压逐渐升至180/100 mmHg,症状逐渐减轻,真是虚惊一场。 经验教训 每名患者对血管活性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泵入时应计算滴注浓度,宜从小剂量开始,医生应亲自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自行调整滴速,做到心中有数,而后再交代护士帮助观察及勤测血压,一定要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不要等血压降得太过再补救。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避免过度降低血压,在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避免过快降压。对于合并双侧颈动脉狭窄≥70%并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降压治疗应慎重,更不应过快、过度降压。 (病例提供者:lubaichun) 案例3. 降压方案,意在达标,兼顾靶器官 临床经过 患者,女性,72 岁,发现血压升高10年,有吸烟史,高脂血症,曾查出餐后2小时血糖9.2 mmol/L。长期服用美托洛尔25 mg、每日二次,以及氢氯噻嗪25 mg、每日二次,血压波动于150~170/80~90 mmHg。颈动脉超声提示右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4小时尿蛋白定量186 mg。 经验教训 该患者有糖脂代谢异常,长期合用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对糖脂代谢有一定的影响,且β受体阻滞剂联合利尿剂不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的首选方案。 选择钙拮抗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能更适合该患者。CCB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好,且有证据表明,CCB能减缓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ACEI虽然对老年低肾素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较差,但有助于改善糖代谢、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如果CCB+ACEI不能使该患者血压达标,可加用小剂量利尿剂。 (病例提供者:刘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