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笑翻越南史】传2 也有也无的吴朝

 陆一2 2019-04-20


吴朝真相

公元939年,南汉军在白藤江被吴权击败,南汉主帅刘弘操战死,越南人民欢呼胜利。

一代枭雄吴权趁机称王,定都古螺,立杨廷艺之女为后,这个女人后文会提及。据说吴汉为政不错,对国内政治加以整顿,越史称之吴朝。

然而事实是,作为静海节度使杨廷艺名义上的继承者,当时吴权连交趾全境都无法做到完全控制,其实际所辖的土地只包括交趾北部的红河中游和平原地区。交趾其他地区由原杨廷艺手下其他部将以及各地方豪强控制,并不受吴朝的挟制——之后演化成为著名的十二使君之乱,恶源即此。在四方诸侯割据的中国的西南,同样是一个四方豪族割据的交州,这才是所谓吴朝的真相。

吴权是一个有才能的枭雄,然而他的才能是否足够扫平群雄,统一交州呢?历史并未给我们答案。

白藤江之战过后仅五年,吴权就高高兴兴的死掉了。是年为公元944年,据吴权继承杨廷艺的衣钵仅仅七年,而吴权同学享年仅仅四十七岁,就创业者来说,实在得算是英年早夭。从某种角度上说,吴权的死也是一个幸运,因为后来的事情说明,统一交州这件事,远比打赢白藤江之战艰难和复杂的多,如果吴权不死,还真不一定能胜任这个历史使命,如今干净利落的挂掉,为后来的继承者丁部领铺路,反而赢得了广大越南人民的一片掌声。

吴权死后,初具规模的吴朝立即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吴权当然并非毫无预见,在死之前,他遗命杨后的兄弟——也就是杨廷艺的儿子杨三哥辅助其子。杨后,又被称为杨国母,于是与兄弟一起开始执掌吴朝政权。杨廷艺,真是影响了吴权的从生到死,从兴到衰。


英雄儿女三哥

杨三哥这个人在史书中绝对是一个异数。作为吴朝举足轻重的一个人物,史学家却连其姓名都搞不清楚。三哥这种称呼,用脚指头想也不可能是他的大名。很多人考证,他的名字可能是杨绍洪,也可能是杨主将,但似乎无法下结论,导致至今为止,史料还是多以杨三哥来称呼,这种现象直接媲美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著名人物武大郎,所不同的后者只不过是虚构人物。

吴权同学临死托孤,可见杨三哥是受到相当信任的。作为当朝太后的兄弟,杨三哥丝毫没有浪费这个大好机会,在吴权死后的第二年就光荣篡位了,自称平王。注意,吴权生前只称王,未称帝,而杨三哥作为吴氏的家臣,称王就成了僭越,彼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吴权长子吴昌岌惧怕大祸临头,逃亡异地。杨三哥曾派大军追捕,但吴昌岌有一些同情其处境的地方豪强帮助,一直未被抓到。

而吴权的二儿子吴昌文,则被杨三哥收为己子,后来更授予军权。吴权另外两个儿子,吴南兴和吴乾兴均因为年幼,依附于杨国母。

注意,杨三哥收吴昌文为义子这件事,说明这次吴朝内部的权利斗争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残酷,这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杨三哥并没打算对故主之子斩草除根,吴昌岌可能与杨三哥有着其他恩怨,导致不得已出逃。

二,杨三哥并没有僭越这方面的心理负担。也就是说,至少杨三哥本人觉得自己当王是合情合理的,吴权子嗣的存在并不影响其称王合法性。

杨三哥即王位五年后,即公元950年,现越南山西省太平唐阮二村发生叛乱。当时交州豪强丛生,一村一乡都可能自立为主,尤其是杨三哥称王之后,形式更加动荡。而杨三哥本着用人不疑的原则,派遣吴昌文、杨吉利、杜景硕三人征讨叛乱。这其中杜景硕也是十二使君之一,后文中会提到。

吴昌文也果然经得起义父的考验。三将出征途中,他开始游说杨吉利、杜景硕二人附己,终于说服二人讨伐杨三哥。三将还师袭平王,竟然活捉三哥。如此吴氏完成了复辟。念在舅甥之情,义父之恩,吴昌文并未处死杨三哥,而是降之为“张杨公”,以张杨一地为其食邑。

于是吴朝重新回复到了吴氏控制。

然而作为政变的主脑,吴昌文并没有顺势称孤,反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召回了逃亡的兄长吴昌岌。吴昌文称南晋王,吴昌岌称天策王,两王共治国家,竟形成了历史上少有了两头政治现象。

命运之轮

从行为来看,吴昌文是一个非常有仁人君子风度的人,然而吴朝的两头毕竟不是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按照封建君主独裁制度的惯例,两头政治往往代表了不稳定和矛盾激化。果不其然,作为兄长的天策王吴昌岌,很快开始专权,常常无视弟弟吴昌文的存在,作威作福,吴昌文常常忍让,但彼此间开始有隙。

这段时间,华闾豪强丁部领崛起,渐渐威胁吴朝。吴昌岌、吴昌文联合征讨,只换回了丁氏口头上的降顺。

之后,公元954年,吴昌岌去世,吴昌文才开始独自称王,但治国仍然缺乏建树,也越来越难以驾驭交州,甚至不得已向当年的死敌南汉投表称臣,乞求册封节度使,以提升自己的控制力。

这样又过了十年,公元965年,吴昌文率领军队攻太平唐阮二村——就是当年他受杨三哥委派前去平叛的村落。那时候,他曾视这两村为对抗杨三哥的盟友,而这次他作为统治者,同杨三哥一样不能容忍国境内的不顺,选择亲自平叛。

这两个村成为吴昌文的命运之轮。这次出征中,吴昌文意外被伏兵射杀,其后继的吴氏中再无强人。交州境内,十二使君并起,各自割据州郡自治,吴朝势力从理论上就此灭亡。

十二使君之乱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