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和僧人共作一诗千古留名,禅意满满,境界奇高

 江山携手 2019-04-21

文人之间似乎没有隔阂的样子,很多厉害的文人间都是惺惺相惜的状态,比如李白和杜甫;再比如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他们之间的友谊都让人钦佩,本文小编想要给大家分享的这两个人才最神奇,一个皇帝和一个和尚的组合,两人创作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作品,作品禅意满满,境界奇高,值得我们一遍一遍品读,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和尚和皇帝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吧!

唐宣宗

瀑布联句

唐代: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黄檗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创作背景,唐宣宗曾经因为不想做皇帝这个职业了于是就销声匿迹在深山之中做了一个晨钟暮鼓的和尚。这一天他和香严闲禅师一同行走。禅师说自己近期作了一首诗的前两句之后没有思路作后两句,唐宣宗于是接着作了后两句。两人合力完成了一首大气磅礴的千古名诗。

黄檗禅师

这首诗的整体意境极高远,前两句意境主要在于高,后两句的意境主要在于远,一高一远结合间禅意尽显,当然了两人的境界不一样所以此诗的前后两句感觉也不一样,不同的人从中感受到的体悟也不一样。

前两句是禅师所写,所以其中禅机不少,第一句和第二句用近和远相互对比出来的禅意。第一句近看悬崖峭壁,群山之间泉水流淌颇为大气,正因为是近处看,由于眼界的限制看不到全貌,所以眼中就只有石头,其实和我们生活中一样的,近距离体会一些事情总是不能得到全貌,但是跳脱出来体会到的又不一样了。近看之下,看山不是山。

只缘身在此山中

禅师的第二句以远观的方式看这一片瀑布的壮观情景,正因为跳脱而出,所以能看到的自然更多了,能够看到瀑布之高何止几万里?出身高贵所以才能源远流长。这里瀑布出身之高其实也指唐宣宗,作为皇室子弟,也许在寺中修行只是一时之兴趣,但是出身高贵所以看到的东西自然不一样。

而后两句是唐宣宗自己接续而上的,与前两句想比之下更显大气。百川入海的超脱气质他只用了两句诗就看的一清二楚。

遥看瀑布挂前川

从皇帝的角度来看,瀑布这种出极大的出水量自然要一往无前汇聚进入大海之中,与小溪小何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汇入江河之中才能体会到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天地,其实诗人也是用瀑布在自比,自己就像是瀑布一样,虽然多数人看起来我现在普普通通的像是岩石上的一方小溪,但是真正有见识的人远望之下就可以得知我的志向并不止这么一点点,我的志向就是星辰大海。

大海

前两句和后两句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前两句是平和而又安稳的,但是后两句却是锋芒毕露的,这当然和自己的身份地位是相互呼应的。你们看出来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