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逯欣心: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道德经学用 2019-04-22

在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中,老子说:“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思就是说,和解大怨,必有余怨,如何妥善处置呢?

“左契”的意思就是契约中甲方所拿的部分。圣人保留契约甲方的权益,但不强行索取。有德管理契约,无德追逼契约。上天之道不分亲疏,总是帮助善良之人。

有一位企业家分享了自己学习道德经以后的变化,正好契合这一章的主旨。

当时正值他第一次学习道德经归来,还沉浸在道德经的智慧滋养中,心中充满着对志工老师热诚的感动,并决心以后也要与大家一起走在学习、传播传统文化的路上。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他培养多年的一位经理,打着他的旗号,拉着他的队伍,利用他的关系,在外地抢了他准备已久的一个重要项目!

若放在以前,以他的脾气,是决不能容忍这种背叛的,一定要站在正义的角度,与对方干到底!

但这次有些不同了,他刚刚学习了道德经,他就一直在思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冷静下来以后,他想到这个经理在他手底下做了这么多年,能力已经日臻成熟,正是蓄势待发的时候,可自己忙于工作却一直没有考虑到他个人的发展。人谁不想往上走呢?从这个角度看,这位经理私下里寻找机会单干,也是可以理解的。

想通了这一点,他有了主意,拨通了经理的电话,心平气和地对他说:

“我们在一起工作了这么多年,已经是一家人了。之前我没有顾及给你寻找发展机会,是我考虑不周。今天你出去单独承接项目,这些关系我都很熟,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尽管说。如果技术、工队上有困难,也尽管开口,我一定尽全力帮你……”

这位经理完全没想到老板从国外回来发现这件事以后,竟然一改常态说出了这些让他感动和惭愧的话,两人在电话中坦诚相见,相谈甚欢。

这个项目过后,有一天这位企业家接到了经理的电话,经理对他说:

“我还想回来跟你一起干!我干了那件事,我媳妇把我骂死了,问我惭愧不惭愧!我自己也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和心胸独挑大梁……所以,我还能回来吗?”

这位企业家告诉他:“回来也可以,但是有条件。”

经理惴惴不安地问:“有什么条件?”

他说:“这些年下来,你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很有能力了,你应该再往上走一步,所以我们不能再用以前的方法,只把你简单作为我的副手和下级了——你可以既做我的员工,同时也是我的合作伙伴。我会把工程承包给你,你参与管理,拿**%的股份,最后按照效益我们共同分红。就是这个条件!”

后面的事情不用说了,这位经理完全没有想到老板在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短短时间内有这样的变化,不但谅解了他拉着队伍出去单干的事,还在过程中真诚予以帮助;最后当他想认错回归时,又给了他如此优厚的条件……

所谓“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在很大程度上是讲,即使我们有理有据,也不要过度苛责别人,否则很容易激化矛盾,不但别人不能安生,自己也不能安生。

所以,“有德司契”,就是说只有用德才能和解重大的怨仇,只有不求回报的付出,其德心才能因无为而令人民自化。

其中“自化”的这个“自”字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是不能被人别人改变的,除非他自己想变!

所以老子道德经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就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才能好了周围的一个世界。

而无德者“司彻”往往是大怨产生的根源。司契与司彻的本质区别在是否“责于人”?

每个人都生活在关系中,怎样才能做到关系和睦?为什么很多家庭亲情缺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这种宽容之心、善待之举。

俗话说“没有舌头不碰牙齿的”,我们彼此生活、工作在一起难免发生磕磕碰碰,多以宽容之心待人,有时候看似给别人留条路,其实是给自己留条路。

若贪图站在“理”上把对方逼入绝境的一时之快,必然会引起以死相博。最后两虎相斗,要么一死一伤,要么两败俱伤,谁也不得善终。

所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并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体现,只有真正强大的人才能以一颗宽容善良的心面对一切纷争。

最后的结果就像这位企业家一样,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逯欣心

2019年4月20日,第415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