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仁霖先生讲拳真诀

 邹沁洋 2019-04-22


1.太极拳是被动的拳。一定不能主动,主动就不对了。象是有球从小腹向上滚的过程,腹胸是被动内贴,而不是主动吸气。

2.球到下颌的时候,头一抬,再一'透',就打人了。

3.内劲是什么,就是末梢节节拔长,从上臂到肘到前臂,甚至手指的各个关节都要拔长,同时背后靠,前胸后贴,象有内外胎的轮胎,内胎打足气,贴住外胎的状态,然后身体整体移过去,东西就出来了,也就能打人了。

4.沉,是由身体自重引起的,是两髋外拉,导致上身躯干阴侧下沉,但是身高不变。

5.与人接手,接触的肌肤保持不动,打人时,动的是里面的筋骨。就像自行车的刹车线,刹车时,外面的皮管不动,里面的钢丝在抽动,一样的道理。

6.化劲要虚空粉碎,运劲要连绵贯穿,发劲要沉着松净。

虚空粉碎则自身各部分彼此不相牵制,没有这里动那里摇的相互影响,从而才能把对方的来劲消化干净;连绵贯穿则源源不绝,有缝就渗,钻得进,提得起;沉着松净则安舒稳妥,完整不偏,清脆利落。脱得开,放得远。1958年我在淮海公园与田兆麟老师推手,田老师说:推手打人,要打得你脚跟咚咚响,甚至发痛,而身上却不觉得痛才对。老三先生(指杨健侯)打人就是这样的。这样的功夫,总归还在于练习时的用意放松,不持力气。这几句话说来容易,做到却难。

7.
太极拳由松得沉、由沉入轻。杨派传本《太极拳拳谱·轻重浮沉解》:夫双轻不进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进於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把轻灵与沉着都评为上手,可见,轻灵决不是入门初学的人一下子就能追求得到的境界。此拳论还一再强调轻与浮、沉与重不相同处,旨在告诉我们,太极拳在由松得沉、由沉入轻的锻炼历程中,轻,必须经过沉的这一过程,否则得到的不是轻,而是浮。轻,是轻灵。浮,是浮滑。两者截然不同。处处放松,以求得沉实雄厚的基础工夫,推手时活泼紧跟,以求得到轻灵顺遂的机势,当然必须在练时能够沉实,才能有用时的轻灵。所谓从实处下手,从虚处脱化,理固然矣。把放松当做是轻灵,不从实处基础工夫下手,企图一步登天,就容易犯浮滑之病。

8.
掤、沾和粘化。太极拳中所谓似松非松的掤劲,是在持久锻炼中,有意无意间逐步形成的。它包括了听、化、粘、随等技击技巧在内。所以是遍身都有的,决不是只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分,如臂、肘等。因此也无须强调臂、肘与腋下留有一拳等机械的要求,也无须强调臂、肘永远保持相当的紧张度这类的要领。

9.粘手接劲与散手接劲。粘手接劲已难,散手接劲更难。其难在于手虽散开而意思仍旧要粘住。所以太极拳散手的基础在于粘手。散手要从粘手练起,这就是太极拳散手粘打和其他拳术散手格打的根本不同的地方。

10.意在人先的,表现在手上的进或退,应该是一个极小值。愈小愈好。要小得对方丝毫不曾察觉。等对方察觉,已经是我顺人背成了定局,来不及再有所变化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