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 第三十二章 知止川谷归海

 香光庄 2019-04-26

第三十二章 原文诵读 来自老子道文化 06:11

【原文】

道常无名①,朴②虽小③,天下莫能臣④也。侯王⑤若能守之⑥,万物将自宾⑦。天地相合⑧,以降甘露⑨,民莫之令⑩而自均。始制⑪有名⑫,名亦既有⑬,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⑭道之在天下,犹⑮川⑯谷⑰之于江海。

【注释】

1.常无名:本来,原本无名。

2.朴:纯朴无名无象。

3.小:小之极。

4.莫能臣:没有能指使、操控。

5.侯王:古时的列国诸侯,现指当权。

6.守之:守其虚静。

7.自宾:大顺、自归。

8.相合:人不欲造扰使地不宁天不清,则天地相依自然合。

9.甘露:更高的元能,现实人生吸收的是复合能,能的最后浊复形式是不伦不类的不能再生物。

10.令:教导、指使。

11.制:制治、制约。

12.名:名份、位序。

13.有:有名有分、有别有欲、有争有斗。

14.譬:如同。

15.犹:犹如、就像。

16.川:川流。

17.谷:河谷。

【今译】

道本来没有名谓,其纯朴无名无象虽然小的不能再小了,但天下没有能指使作为臣用。侯王如果能遵守其状态作用,万物将会自然宾宾祥和自顺。感天地合和同德,以降甘露济养天下,而且民众不需要教化施令就能自均自足自安宁。自从天下开始产生制化有名份差别时,名份就有差别、有欲求、有争斗,智者就应将从有名份的欲生造害中知道收止。知止欲有就可以不造生危害。如果能以知止之理如同道在天下,则天下万物就如同千川百谷自归江、江归海,无治而自同。

【要旨参解】

一、由上章兵治不祥,转到知止不殆、百川归海,由此相照何名法、何名理、何名真、何名伪一皆自白。

二、天下失道始于有名,名利之争故生乱不息、生乱不已,乱根只因名有所不尽欲。

三、域中四大,王居其一,只有侯王能守,才能“道之在天下”天降甘露,不治不令而天下自均宁。

【续解】

一、道虽朴无不肖,但莫之能臣使操控,不可违逆不可冲撞,只能遵守归同。逆其必殃、合其必祥这是谁都不能抗拒改变的恒定法则。

二、天下未来的终极高级社会形态,只有侯王守之、天地合、降甘露、民自均,除此之未来都是欲造妄想的不可能,都永远在欲的轮回之中。

三、兵强有为造激遗积恶缘后随,只有道治无为才能得现百川自宾归海之不治无不治大象,相比之下,最终何名为胜,何名能大治天下,惟道之一法。所以深刻领悟道的规律价值作用,不失为所有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根本和出路。

四、复生中,本类复五科,故五类生出二十五科。反向玄真水五科的甘露为本水,五类的甘露为太极,故有五气朝元之说。此章中甘露的真义在能滋养万物的真能,是天下清化的必然能源环境,充满时空,故能自均。致之,岂有道不普存普滋之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