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21-32章)白话版

 江山携手 2019-04-27

由于诚恳而明辨事理,这个叫做天性;由于明辨事理而变得诚恳,这个叫做教育的结果;能够诚恳也就能明白,能够明白也就能诚恳了。

以上是第二十一章。这是子思接着上章孔夫子的天道人道的意思而创立的学说。从这以下的十二章,都是子思的话,用来反复讨论和阐明这一章的意思

【提要】子思认为,诚恳是天性的结果,明辨是人为的结果,借以阐明天人合一的理论

只有天下最心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天赋的本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一切人的本性;能够充分发挥一切人的本性,就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促进天地间万事万物的演化发育;可以促进天地间万事万物的演化发育,就可以与天地并立为三了。以上是第二十二章

【提要】子思认为,“至诚”能够充分发挥人的天赋能力,“至诚”能够推动自然万物的演变

那些天性次一等的人可以研究一般事物的道理,通过一般平凡事物也可以获得诚,内心诚实必然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日益显著,显著了就会越发辉煌,辉煌就会感动人心,人心感动就会转变,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诚心的人才能做到化育万物。以上是第二十三章。

【提要】子思进一步论述“明则诚”,阐发做人的道理

理解了最高的诚的道理,就可以预知未来的事情。国家将要兴旺,一定会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灭亡,一定会有妖怪出来作孽。这些现象出现在占卜的蓍草灵龟上,也能在人的身体上感觉到。灾祸或幸运将要来临,是吉兆,也一定预先知道;是凶兆,也一定预先知道。所以懂得最高的诚的人就像神明一样。

以上是第二十四章

【提要】子思论述“诚则明”,阐发天道的规律

达到诚的境界,是要由自己来完成的;理解中庸之道,也是要自己引到自己的。这个诚,是万物变化的结局与开端,没有诚就没有万物。所以,君子把诚作为最宝贵的品德。这个诚,不仅是自己使自己做到就算了的,君子还要用来完成万事万物。使自己达到诚,这是仁;使万物达到诚,这是智;这是人们本性固有的品德,把仁、智结合起来,就是成物、成己的道理,所以实行诚道时时处处都是适宜的。以上是第二十五章。

【提要】子思论述诚与人,人与万物的关系

所以最高的诚的境界是没有止息的,没有止息就能永久坚持,能永久坚持就可以验证,能验证就能永久流传,永久流传就博大厚实,博大厚实就高洁光明。博大厚实,这是用来载负万物的;高洁光明,这是用来覆盖万物的;无穷永久,这是用来造就万物的。博大厚实好比是地,高洁光明好比是天,无穷永久是没有边际。如果是这样,不需要表现就会显明,不等到感动就会变化,不必要动手就会成功。天地间的道理,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天地生息万物专诚不二,而它化育万物也是不可预测的。天地的道理就是:博大,深厚,高洁,光明,无穷,远久。就说现在这个天吧,也不过是一些小小光亮所组成的,可要谈到这无边无际的天空,简直太大了,这里有太阳、月亮、星辰不停地运动着,有万千事物被它覆盖着。就说现在这个地吧,也不过是一小把一小把的土堆成的,可要谈到它的宽广深厚真是太大了,它负载着华山而不觉得沉重,容纳着江河大海而一点也不泄漏,万千事物都有它载负着。再说这山吧,也不过是一块块石头垒起来的,可要谈到它的广阔高大真是太雄伟了,花草树木长在上面,飞禽走兽栖息在上面,丰富的宝藏产生在这里。再说这水吧,也不过是一勺勺汇积起来的,可要谈到它的深不可测真是淼淼无涯,这里面鼋鼍(tuo驼)蛟龙生息着,各种货物财富繁殖着。《诗经》上说:“唯有天道在运行,庄严肃穆永不停。”这是说,上天之所以成为上天的道理。“啊!多么显赫多么光明,周文王的德性如此纯正。”这是说:周文王之所以被追尊为“文”,是因为他纯正的德性不断地发扬。以上是第二十六章

【提要】子思认为,人如果能达到诚的最高境界,那么他产生的力量,就可以和天地化育万物的作用相匹配了

伟大啊!圣人的道理。茫茫无际催发生育万物,高高耸立在苍天。既充实又伟大,大的礼节有三百条,小的礼节有三千条。只有等到那有道德学问的人出来才能实行它。所以说:如果没有最高的德性,伟大的道理就不会凝集于心。所以君子尊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同时讲求学习知识,努力使自己达到知识广博和精深的程度,努力追求高洁光明的德行和遵循中庸之道,温习旧的就会理解新的,以诚恳厚实的态度对待礼仪。所以这样的人处在上面不会骄傲,居于下面不会违背礼法。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话足以振兴事业;国家政治昏暗时,他沉默不言也可以保住自己。《诗经》上说:“知识渊博又明理,保全节操永留芳。”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以上是第二十七章。

【提要】子思赞美圣道的伟大,称道有德君子勇于努力追求和发扬圣道

孔子说:“本性愚蠢的人总是喜欢自作聪明;本性卑贱的人总是喜欢独断专行,生长在当今的时代,却想恢复古代的法规,像这样的人,灾害一定会降临他身上。”所以不是天子,不要擅自议论礼法的当否,不要擅自审定制度,不要擅自考订文字。现在天下统一,车轨距离相同,书写文字相同,伦理行为相同。虽然有天子的地位,但没有天子的美德,也不要擅自制作礼法乐章。孔子说:“我喜欢夏朝的礼法,但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验证它;我研究殷朝的礼法,殷的后代宋国还存在。我研究周朝礼法,这是当今在使用的,我依照周朝的礼法。”以上是第二十八章

【提要】子思认为,做臣民的人不应悖理越分,并引用孔子的话,维护周代礼法

统治天下有三件重要的事(即议礼、制度、考文),都能做好过错就很少了!往古代讲吧,礼法制度虽然完美但不能证实;既然不能证实就不能取信于民;不能取信,人民就不会服从。往下去看,圣贤主张的礼法虽然完美但他们地位不尊贵,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取信;不能取信,人民就不会服从。所以君主治国之道,在于修养自身为根本,取得人民的信任,参照历代帝王制度而没有谬误。确立在天地之间不会违背天的意志。在鬼怪神明的面前核对也没有疑误的地方,就是等到百代以后有圣人出来也不会迷惑了。在鬼怪神明的面前核对也没有疑误的地方,这说明懂得天理;等到百代以后有圣人出来也不会迷惑,这说明懂得人情。所以,君主的举动往往成为天下人民世代的典范,君主的行为往往成为天下人民世代的法度,君主的言谈往往成为天下人民世代的准则。远离君主的人就会有仰慕之心,接近君主的人就不会产生倦怠之意。《诗经》上说:“他在那个国家无人怨恨,来到我们国家也受欢迎。望你日夜多勤勉,众口交誉杨美名。”君子没有人不是这样努力,而很早就能在天下享有盛誉的。以上是第二十九章。

【提要】子思再次申论,君主要以身作则,制定法度务必慎之又慎

孔子遵循尧舜传统的法度,效法周文王的礼仪,对上依顺天时变化,对下按照水土地理。就好像天地没有什么不支撑和负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和遮护一样。就好像一年四季的交替运行,好像太阳和月亮轮流照耀。世上万物一起生长而不会相互妨害,世上道理同时实行而不会相互抵触,小的德行象河水长流,大的德行促进万物生长,这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道理。以上是第三十章。

【提要】子思赞美孔子能遵行中庸之道,他用天的伟大来比喻孔子的伟大

只有天下最伟大的圣贤人物,才能达到耳聪目明心灵智慧的程度,才完全有能力治理人民;心地宽裕温柔,胸中广阔能够容人;意志奋发坚强刚韧果毅,完全掌握国家大事;态度庄重恭敬不偏不倚,完全可以获得人民的尊敬;办事条理清晰缜密详察,完全可以辨别是非。(圣人的德行,)就像源远流长的深潭,时时流出清泉。源远流长又像上天,又像深邃的池潭。圣人的德行表现出来人民没有不敬仰的,圣人说话人民没有不信任的,圣人行事人民没有不感到高兴的。随意,他们的声望名誉充满着中国,并传播到了边远地区;只要是车船能够达到的地方,人能通行的去处,苍天覆盖的一切,大地负载的一切,太阳月亮照得到的地方,晨霜夕露坠落的地方,只要有血性生命的人,没有谁不尊重和亲近他们;所以说他们的德行足以与天地比美。以上是第三十一章

【提要】子思谈论圣贤人物具备的崇高德性,他认为只有这种德行可以发扬光大,造福人民

只有天下最能心诚的人,才能够为民众创设和修定天下的永久法规,确立天下的根本大德,懂得天地的变化发育的道理,这还会有什么偏倚吗?圣人最真实的就是仁心,圣人的思虑有如深潭,圣人的美德如同上天。如果不是真正具备聪明智慧而又通达上天德性的圣人,大概谁也不能知道这些道理。以上是第三十二章。

【提要】子思强调“至诚”是出自自然的天性,因此“至诚”与天地自然的道理是相通的

《诗经》上说:“穿着绸缎又罩上布衣。”主要是嫌它的色彩花纹太耀眼了。所以君子处事的道理要表面平平常常,内心的修养天长日久自然明朗;小人处事的道理,外表十分中看,日子一久就没有了光彩,君子的为人道理,看似平凡但不令人厌恶,外表简朴但内含文采,办事平和而有条理,懂得达到远方要从近处开始,懂得教化社会要从自己开始,懂得微小的东西构成显著的事物,这样的人,就可以进入美德的境域了。《诗经》上说:“鱼虽藏在深水中,依然也能看得清。”所以君子经常在内心反省自己,就不会有愧疚,也就无愧于自己了。可见,君子之所以使别人难以相比,恐怕主要是他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严格要求自己。《诗经》上说:“看你单独自处室内,做事应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做事之前就怀着谨慎心理,说话之前就怀着诚实的态度。《诗经》上说:“祀祷默默无声,今后不再有斗争。”所以君子不必奖赏而人民就会相互勉励从善,不必震怒而人民也不会去触犯刑罚。《诗经》上说:“只有美德显示光明,诸侯都来效法此风。”所以君子笃厚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诗经》上说:“我怀念周文王的美德,对人从不疾言厉色。”孔子说:“用疾言厉色来教育人民,这是不懂根本啊。”《诗经》上说:“美德轻柔好像羽毛。”但羽毛还是可以用东西来比拟的。《诗经》上又说:“上天运载万事万物,无声无息多么渺茫。”这就把美德比喻到顶点了。以上是第三十三章,子思根据前面一章关于如何达到圣人美德的话,回过来探求它的根本方法;又从后面求学者的修身慎独说起,推开来谈论,以逐步谈到君子笃厚恭敬并且天下太平的美德境界,进一步赞叹它的无穷奥妙,一直说到“无声无臭”的程度为止。这是提出一篇文章的纲要,并且简要地说明它。这种反复叮咛教诲人们的意思,真是极其深远而又切实的了,求学的人难道可以不尽力用心去研究吗?

【提要】第一章由天论到人,这一章由人论到天。子思以君子的美德可以匹配天地为内容,阐述天人合一,天人同归的道理。

——完——2010-1-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