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白话解密:探索儒家中庸之道,平衡稳定的修身标准

 新用户86028838 2023-07-31 发布于内蒙古

天命是命运的安排,率性是追随天命的脚步,修道是不断修行提升自己的境界。道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看似远离,实际上也从未真正离开。因此,有品德的人会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谨慎小心,在无人听见的地方心存敬畏。他们不会在隐秘之处显露自己的缺点,也不会在细微之处流露自己的短处。所以,他们能够独自一人时保持谨慎。当喜怒哀乐等情感还没有被触动时,我们称之为“中”。当情感被触发后,如果能够恰当地表达出来,我们就称之为“和”。其中,“中”是天下最基本的原则,“和”是天下最普遍的规律。当达到中和的境界时,天地万物就能各安其所,各得其所,万物都能生长繁衍。

孔子说:“君子做事都遵循中庸之道;而小人却相反,总是背离中庸之道。”“君子的中庸之道,就是说要像君子一样,时时处处都保持中立。而小人的背离中庸之道,则是小人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地偏离中庸之道。”孔子说:“中庸之道应该是最高尚的境界了吧!可惜人们却很难长期达到这个境界。”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足,不能理解。中庸之道不能明了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无德的人是不能达到这个境界的。”“这就好像人每天都得吃饭一样,却很少用心去品尝食物的美味。”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情况是存在的,我对此感到惋惜。”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种重要理念,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当保持中正、平衡、适度。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人们往往难以完全遵循中庸之道,有时会出现偏颇、极端或不公正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孔子认为这是令人惋惜的,因为中庸之道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原则之一。

孔子说:“舜真是有大智慧啊!他喜欢向别人请教问题,并且善于分析别人简单话语中的深刻含义。他听完别人的缺点后,会表扬别人的好处,综合掌握别人的优缺点,取其优点,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这就是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吧!”

孔子说:“人们都说自己聪明,可被驱赶而陷入罗网之中,却没有能力躲开;人们都说自己聪明,却只能选择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都不能坚持。”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啊:他选择中庸之道,得到了一点点的好处,就把它像宝贝一样牢牢地捧在手心,然后不失去它。”

解释:

颜回是孔子的弟子,中庸之道是孔子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部分。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的最好方法,而颜回则选择了这个方法并努力实践。孔子称赞颜回能够坚持中庸之道,并像珍惜宝贝一样不失去它。

孔子说:“天下国家是可以治理的,高位厚禄是可以辞掉的,雪白的锋刃是可以践踏的,但是能中庸却很难啊。”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啊!国家政治清明,仍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啊!国家政治黑暗,到了死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啊!”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啊!国家政治清明,仍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啊!国家政治黑暗,到了死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啊!”

孔子说:“有些人喜欢研究一些深奥的道理,并且行为古怪,可能会被后人所传颂,但我不是这样的人。

有些人会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行,但往往半途而废。我也不能坚持不懈。

君子要依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都不被人理解也不后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有道德修养的人所遵循的道理,不论大小,都能深深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就像夫妇之间的相处,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也有很多智慧。比如,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但是到了极致,即使是圣人也会有些困惑。而对于那些我们不擅长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尽力去做,到了极致,即使是圣人也会有些不能做到的地方。

天地如此广阔,我们仍然会有遗憾。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所讲的道理,不论大小,都能深深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像“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句话,就形象地描述了有道德修养的人所遵循的道理,就像鸢鸟飞翔于天空,鱼儿跳跃于深渊,上下分明。

有道德修养的人所遵循的道理,都是从夫妇之间的相处开始的;到了极致,则可以察知天地之间的奥秘。

孔子说:真正的道路从来不会离人太远。如果为人处世远离了人类,那么你所认为的道路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诗经》说:砍树枝的时候,要以枝干为标准,不能离得太远。用拿着的枝干来砍实际要砍的树枝,斜着眼睛看,虽然看起来很近,但实际上却觉得有些远了。所以,君子要以人来治理人,看到别人有不好的习惯,也要马上改正。

忠恕之道离真正的道路不远。如果将忠恕之道施于自身,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对别人去做;这就是“恕”道。

君子的处世之道有四个方面,我孔子一个也没有达到:做儿子的,像我这样当老师的,没能做到孝顺儿子应该做的;做臣子的,像我这样的,没能做到忠诚信实;做弟弟的,像我这样的,没能像尊敬兄长那样尊敬哥哥;交朋友时,没能先为朋友着想。平常的德行要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论要谨慎;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改正;有了多余的能力,也不敢放肆使用。说话考虑着行动,行动考虑着言语。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让人敬重呢?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君子在当下的地位和情况下,始终保持真诚的态度行事,不会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不管身处何种境地,君子都要遵循相应的道德准则,安守本分。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君子应安分守己,不攀附权贵,不抱怨天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君子应该以平静的心态等待命运的安排,而小人则往往冒险追求一时的侥幸。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以射箭为例,说明君子应以身作则,反求诸其身,而不是怨天尤人。

孔子说:“君子实行仁德,就好比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山,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相处和睦,彼此都充满了欢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子儿女快乐。

能够做到使妻子儿女快乐,使家庭美满和睦,这应该是非常顺乎父母的心意了啊。”

孔子说:“鬼神的德行,那可真是盛大啊!

尽管你什么都看不清楚,但什么声音都听得见;它们体现在万物之中,没有任何地方遗漏。

它让天下的人都斋戒沐浴,整洁地穿着盛装,来祭祀鬼神。鬼神的气势,好像就在你的头顶,就在你的身边。

《诗经》说:'神灵的到来,不可预知,不可揣测,不可猜测。’

鬼神的存在是如此微妙而显赫,诚心无法掩盖,就是这样!”

舜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啊!他有着卓越的品德,成为了圣人,又成为了天子,拥有着整个天下的财富。即使他去世了,他的宗庙里也会供奉着他的牌位,后代的子孙也会永远怀念他。

所以,有着卓越品德的人,一定会得到他们应得的地位、俸禄、名声和寿命。

就像大自然中的生物一样,必定会因其才能而得到厚待。如果它本身是坚强的,就会得到培养;如果它本身是倾斜的,就会被倾覆。

这就好比诗经中所说的:“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所以,有着卓越品德的人,一定会受到上天的保佑和庇护。”

孔子说:“无忧无虑的,恐怕只有周文王了。他以王季为父亲,以武王为儿子,父亲为他打基础,儿子完成了他的未竟之业。

武王继续了太王、王季、文王未完成的事业,统一了天下,而不是篡夺了天下。他保全了天下统一的显著声誉,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祭祀时,他作为后代继承人被飨食于祖先。他的子孙保有其功业。

武王在晚年承受天命而即位,周公完成了文王、武王的德业,追王太王、王季,向上祀奉先公,用天子的礼制追祀文王、武王,这礼制也下达给诸侯、大夫以及士和庶民。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葬仪用大夫的规格,祭祀用士的规格;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葬仪用士的规格,祭祀用大夫的规格。一年的丧期,士也能穿孝服;三年的丧期,大夫才能穿孝服。父母之丧,不问贵贱,都是同样的丧期。”

孔子说:“武王、周公,可以说是通晓孝道的人了。所谓孝,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志向,善于继续先人的事业。在春秋祭祀的时候,修整祖庙,陈列祭器,摆设先人的衣裳,供奉时令食物。宗庙祭祀的仪式,是用来排列昭穆的。

排列官位爵次,是用来辨别贵贱的。排列执事人员,是用来分辨贤德的。用酒食款待宗亲及族人,是用来奖赏那些宗族成员中对宗庙有贡献的人的。而在排列席次时,则是以年长者在上、年少者在下的顺序来进行的,这是为了贯彻就席的礼仪。在排定衣饰次序时,则是以毛羽的颜色来区分贵贱的次序。这样,即使是年纪小的人,也能排在年长者的前面了。因此,当行祭祀之礼时,有关人员各司其职,演奏着各自的乐章,向所尊所亲之人表示敬意,所爱所亲之人表示爱意。侍奉死者就像侍奉活着的人一样;侍奉亡故之人就像侍奉健在之人一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道。而郊外祭天的仪式和屋内祭上帝的仪式,是用来侍奉天地和父母的;宗庙祭祀的仪式,是用来祭祀祖先的。明白了郊外祭天和祭上帝的仪式,以及宗庙祭祀的仪礼,治理国家便应该易如反掌了。”

鲁哀公问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说:“周文王和武王的政令,都写在简策之上。他们在位时,政令得到全面贯彻;他们去世后,政令就衰败了。治理百姓需要快捷的政令,治理土地需要快捷的种植。政令像蒲卢一样。所以,执政的关键在于人。用人则必须修身。修身则必须遵循道德。遵循道德则必须以仁为基础。所谓仁,就是爱人,尤其是亲爱自己的亲人。义就是做事适宜。尊敬贤人就是适宜。亲爱亲人的程度要有所区别,尊敬贤人的程度也要有等级。这就是礼产生的原因。

如果处于下位,不能得到上级的支持,百姓就得不到治理。所以,君子不能不修身。想修身,就不能不侍奉亲人。想侍奉亲人,就不能不了解别人。想了解别人,就不能不知道了解天命。

天下普遍遵循的五种道德,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交往,这是天下人都应遵循的道德。智、仁、勇,是天下普遍认可的三种道德。但要真正实行这些道德,需要达到诚的境界。有人生下来就知道这些道德,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这些道德,有的通过思考才知道这些道德:但一旦知道了,就要达到诚的境界。有的人因为仁德而实行这些道德,有的人为了利益而实行这些道德,有的人则勉强才去实行这些道德。但一旦实行了,就要尽量做到最好。

孔子说:“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

如果你知道这三方面,你就知道如何修养自身。知道如何修养自身,就知道如何治理好他人。知道如何治理好他人,就知道如何治理好天下和国家了。

对于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重要的原则,分别是:修身养性、尊崇贤人、尊重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护百姓、欢迎百工、安抚远人、怀柔诸侯。

修身养性,就能悟道立身。尊崇贤人,就不会被迷惑。尊重亲族,就不会有叔伯兄弟的抱怨。敬重大臣,就不会有政令之忧。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以厚礼回报。爱护百姓,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戴。欢迎百工,就会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安抚远人,四方的人就会前来归附。怀柔诸侯,天下的人就会敬畏归服。

如果要做到修身,就需要穿得整整齐齐,按照礼仪行事,不轻举妄动。要尊重贤能之人,就要远离谗言和美色,不看重财物而重视德行。要劝勉亲族,就要尊重他们的地位,重视他们的俸禄,与他们同心同德,关心他们的喜好和厌恶。要劝勉大臣,就要给他们足够的官职和信任,同时也要忠诚信实、给予优厚的俸禄。

要劝勉百姓,就要适时地役使他们,同时也要减少他们的赋税。要劝勉百工,就要每天审视他们的工作,每月考核他们的成绩,按照成绩给予相应的赏罚。要安抚远方之人,就要赞扬他们的优点,同时也要体恤他们的不足。要怀柔诸侯,就要延续他们的血脉,复兴他们的国家,治理乱世,扶持危难,按时朝贡,给予丰厚的回礼。凡事如果有预备,就会成功,如果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被困顿。行动先有准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定好,就不会陷入绝境。

如果处于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那么百姓就得不到治理。要想得到上级的信任,有办法:取信于朋友,就可以得到上级的信任。要想取信于朋友,也有办法:让亲人顺心如意,就可以取信于朋友。要让亲人顺心如意,也有办法:反省自己是否真诚,就可以让亲人顺心如意。要想反省自己是否真诚,也有办法:明白什么是善,就可以反省自己是否真诚。真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准则。真诚的人是不需要勉强、不需要思考的,他们从容不迫就能达到真诚的状态。圣人就是这样的。追求真诚的人是选择善并坚守善的人。

要博学多才,就要详细地审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笃实地践行。

学习的时候没学好,要再学一遍,不学完不放手。有疑问的地方没问,也要再问一遍,不明白绝不罢休。有思考的地方没想通,也要想通,想不通绝不罢休。有分辨的地方没弄清楚,也要弄清楚,搞不明白绝不罢休。有该做的事情没做,也要去做,做到位不罢休。别人用一倍的时间,我就用百倍的时间。别人用十倍的时间,我就用千倍的时间。

如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是愚蠢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也会变得坚强。

“由真诚而明晓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晓道理而真诚,这叫做教化。真诚就会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就会真诚。”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尽显人的本性。能完全发挥出人的本性,就能完全发挥出人的潜能;能完全发挥出人的潜能,就能完全发挥万物的潜能;能完全发挥出万物的潜能,就可以赞助天地的化育;可以赞助天地的化育,就可以和天地并列了。

其次是在细节上下功夫。细节需要真诚。真诚可以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能显著。显著了就能明亮。明亮了就能激发动力。激发动力就能带来改变。改变就能走向成功。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走向成功。

达到真诚的状态,就可以预知未来。国家即将兴盛,一定会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即将灭亡,一定会有妖邪的现象。这些征兆会体现在占卜的蓍草和乌龟上,也会体现在言行举止上。祸福即将到来时,好的事情可以预先知道,不好的事情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达到真诚的状态就像神灵一样敏锐。

真诚是自身的修养,而道则是自然的路径。真诚是事物的本质,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所以君子以真诚为贵。

真诚并不是只求自己的完善而已,而是要成就事物。成就自己需要仁德,成就事物需要智慧。仁德和智慧都是出自真诚,将内外融合为一。所以随时运用,便是适宜的。

最高的真诚是没有止息的,没有止息才能保持长久,保持长久才能产生征验,有了征验才能悠久无疆。悠久无疆才能形成博大的深厚,博大的深厚才能形成高大光明,博大的深厚可以承载万物,高大光明可以庇护万物,悠久无疆可以成长万物。博大的深厚可以与大地相比,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空相比,悠久无疆是无穷无尽的。达到这样的程度,就是看不见也要表现出他的光辉,不活动也要发生变化,无所作为也能成功。天地的法则,可以用一个“诚”字来概括。由于诚是忠于事物的本质,所以能够生育万物。

天地的法则是,博大、深厚、高大、光明、悠久、无穷。现在我们来说天,它本来是像昭昭亮光那么一点小小的空间,但当它扩展到无穷无尽时,日月星辰都挂附在它上面,万物都被它覆盖了。现在我们来说地,它开始时只是那么一点撮土,但当它广植于深厚之中时,承载像华山那么高峻的山岳也不会觉得重,容纳那众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使它们漏泄,万物都由它承载了。现在我们来说山,它开始时只是那么一卷石大的石头,但当它发展壮大以后,草木生长在上面,禽兽也到它上面去居住,宝藏也从它内部开发出来。现在我们来说水,它开始时只是那么一小勺,但当它发展壮大以后,鼋、鼍、蛟、龙、鱼、鳖等水族都生长在水里面,各种货物财宝也靠水来繁殖。

《诗经》说,“只有天的法则,端庄而恭谨地循环往复。”这是说天之所以成为天。“啊!天在上显得多么庄严,文王的品德多么纯正。”这是说文王之所以被称为文王。他的纯正也是像天地一样端庄而恭谨地循环往复。

品德高尚的圣人之道真是广大无边!浩瀚如同大海般滋养着万物,其高峻可与天比肩。优优,伟大的礼仪,威严的形象,都在等待着一个特殊的人来施行。所以说:“如果没有具备高尚道德的圣人,就不能使大道得以成功。”因此,君子尊敬道德,追求学问,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也要深入精细细微之处,达到极高明的境界,并遵循中庸之道。要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要敦厚诚实,崇尚礼仪。因此,居于高位的人不骄傲自大,处于低位的人不悖逆。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容身。正如《诗经》中所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说:“愚蠢却喜欢凭主观意愿做事,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当下,却总是违背当前潮流。这样做,灾祸将会降临到他们身上。”

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论礼,不要制定制度,不要考核音乐。

现在,天下车辆走同一条车道,书写使用同样的文字,行为遵循同样的伦理道德。

虽然拥有天子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道德,就不要轻易作乐。虽然有相应的道德,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不要轻易作乐。

孔子说:“我喜欢夏朝的礼节,但是夏朝的典籍已经失传了。我学习殷朝的礼节,现在还有宋国保存着它们的典籍。我学习周朝的礼节,现在周朝还在使用它。我选择跟随周朝。”

唉,统治天下要做到三重:制定礼乐、建立法度、规范道德。能做到这些,也许就没有什么过错了!

上面的人虽然礼乐完善,但若没有验证,百姓就不信服。验证的法则就在百姓身上,看看他们是否跟从。下面的人虽然礼乐完善,但若没有尊崇,百姓也不信服。看看百姓是否跟从验证,是否因跟从而信服。

所以君子的治国之道,以自身为根本,以百姓为验证。合乎三王之道而不错谬,树立在天地之间而不违背,质询于鬼神而无疑,百世以后待圣人而来而不错误。

质询于鬼神而无疑,知道那是天道。百世以后待圣人而来而不错误,知道那是人道。

所以君子发动的治国之道,世代为天下之道、世代为天下之法、世代为天下之则。远离它,则有盼头;靠近它,则不厌倦。

《诗经》说:“在那里没人恨,在这里没人厌恶;差不多日夜盼望,才能长久的完美名誉。”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早早得到天下赞誉的。

孔子推崇的祖先是尧、舜和文王、武王。他们的治国方略,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

孔子就像天地一样容纳万物,就像四季一样更替,就像日月一样照耀。他让万物共同生长,互不伤害;让各种道德并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像河水一样流淌不息;大的德行敦厚笃实,化育万物。这就是孔子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这是只有天下最圣明的人,才能做到聪明睿智,足以领导天下;宽广柔和,足以包容天下;奋发图强,刚毅正直,足以振奋斗志;整齐庄重,中正平和,足以受到尊敬;条理清晰,详辨明察,足以辨别是非。

他像天空一样覆盖万物,像深潭一样水流清澈。他出现时,人们没有不尊敬的;他说话时,人们没有不信服的;他行动时,人们没有不喜欢的。

因此,他的声名在全国洋溢,甚至传播到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凡是车船行驶的地方,人力通行的地方,天地覆盖、万物生长的地方,日月照耀的地方,霜露降临的地方;凡是有血气的生物,无不尊敬他,亲近他,所以说他配得上“天”的称号。

好的,是天下最高的准则。什么样的人能立天下之“大本”,有天下最核心的价值观呢?那必须是能够认识天地间的发展规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独到的思想,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共同发展,进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仁”,就像深潭一样渊源流长,浩瀚无垠!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智慧和知识,没有通达的“天德”,那么他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这其中的道理。

诗说:“穿着锦缎的衣服外面罩着一层纱”,是因为不喜欢那锦缎的文采太引人注目。所以,君子的道德风格是晦暗模糊但日益彰显,小人则是鲜艳刺眼却日益消亡。君子之道,淡泊而不厌恶,简朴而有文采,温和而有理。知道远和近的关系,知道风气和根源的关系,知道微和显的关系。这样,你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诗又说:“鱼儿虽然在水里隐藏,但仍很清晰可见。”所以,君子反省自己时没有任何内疚和遗憾,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坚定。这就是君子让人望尘莫及的地方,因为你无法看到君子在没人看到的地方是怎么做的。

诗又说:“在你的房间里,你不需要感到羞愧。”所以,君子不需要动就能让人尊敬,不需要说话就能让人信任。

诗还说:“演奏音乐不需要言语,也没有争吵。”所以,君子不需要奖励就能让人民勤勉,不需要发怒就能让人民感受到惩罚的威严。

诗又说:“德行显赫的君子啊,百官效仿他。”所以,君子只要保持恭敬笃实,天下就会太平。

诗又说:“我怀念那些有美德的人,他们不会大声疾呼或摆脸色。”孔子说:“用声音和表情来教化人民,是没有用的。”

诗又说:“德行如同轻飘飘的羽毛。”羽毛还是有重量的。“上天承载万物,却没有声音和气味。”这才是最好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