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嗝嗝老师》道出的4点教育启示

 呦呦鹿鸣WQLP 2019-04-27

在亚洲电影中,印度电影算是最接近中国国情的,其电影中所呈现出的教育、女性意识等主题,比较契合中国观众的文化审美,中国观众在印度电影的故事表达里更能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这种来自陌生语境的情感共鸣更能引起舆论发酵,形成一种广泛讨论的社会现象。这也是当年《摔跤吧!爸爸》在国内引发观影狂潮的一个重要原因。

印度电影《嗝嗝老师》的故事也很容易引发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

影片概要: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女主人公奈娜。经过无数次面试失败后,终于找到理想的工作,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

奈娜从小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一罕见病让她说话时不停发出类似打嗝的怪声,这也是片名“嗝嗝老师”的由来。她不仅从小受到同学的嘲笑,读书时还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最终,一位校长的一句“我们会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你”让奈娜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平等待遇,同时也在心中种下当一名好教师的梦想。长大后的她终于成为一名中学老师,然而却被指派教授全校最顽皮的班级。对于被这个世界冷眼嘲笑的学生而言,奈娜的出现就像一道曙光,照亮每个孩子的人生。

《嗝嗝老师》除了讲述了一个励志故事之外,还有对于教育的反思。

1、教育首先就是“尊重“

先天性身体缺陷,在正常人看来会认为不正常,而对于缺陷儿童来说却是正常的。比如影片中的马图尔,她发出的怪叫声在她的世界里就是正常不过的现象。因此,马图尔特别能理解这些来自贫民窟的孩子们。他们一切的问题行为,其实背后的诉求就是博得其他人(老师、其他班级学生)的关注,甚至接纳。他们试图用这些方式(虽然行为方式不恰当)来获得关注、认同。

在受到老师、其他同学的冷落之后,行为愈演愈烈,甚至出现报复行为。作为他们的老师马图尔首先做的是尊重他们。没有看不起他们、没有严苛对待他们、没有用老师的角色要求他们。而是走进他们,和他们在一起,让他们每个人看见自己的优势与学习的结合。比如,有的学生特别擅长算术,有的特别擅长RAP、有的特别幽默等。

这让我想起康德的一句话:“人处于未成年状态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没有他人的教导就缺乏运用自己理智的决心和勇气。” 马图尔就是一位善于鼓励、尊重、引导的好老师。何谓“尊重”?尊重就是实事求是的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尊重就是要努力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可见,尊重不是口号,而是能力、是行动,哪怕在你眼前的是问题学生、是成绩很差的学生,你仍要尊重,因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只有先做到尊重,才能谈培养学生。比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个学生现况、尊重每个学生的课堂时间、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尊重每个学生的质疑辩驳......

我们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就是“尊师重教”,很少听到“老师尊重学生”。在今天这个时代,应该更多的倡导“教的一方”尊重“被教的一方”。否则,很难相信能把学生教好。有尊重才有交流,有交流才有懂得,有懂得才有恰当的教法。

能否真正的尊重学生,是判断一个老师好坏的重要标志。

2、没有问题学生,只有问题老师

影片中的9F班学生从没有及格过,在所有师生眼里基本是无可救药。马图尔跟校长说,9F班每个人都是有智慧的,于是立下了4月期限,让每个学生都及格的目标。那么,马图尔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看:

首先,关注学生们的兴趣,通过关注他们兴趣了解他们,走进他们内心,为后面的交流、教学做了铺垫。比如,会说RAP的学生利用马图尔的怪叫声变成了一段说唱,而马图尔没有生气反而跟着他们一起说唱;比如赌博的学生算术速度超快,拿出一副扑克让学生做一次老师给大家上算数课;比如,爱打篮球的,便通过篮球教大家物理学知识。

其次,变革教学方法。这些问题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没有信心认为能学好。马图尔便根据实际情况,不教条的按既定的教学大纲教学,而是创造性的变革教学方式。比如,把课堂搬到教室外,比如用鸡蛋引出抛物线的概念,比如用篮球运动的方式教物理;比如,用放纸飞机的方式让学生放飞恐惧。马图尔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并且寓教于乐,让学生有参与感、产生学习兴趣。我想,马图尔一定学过引导技术、教练技术。

每个学生都是有智慧的,所谓的差生、问题学生,不过是每个人开窍的时间早晚问题,不过是老师没有教好的证明罢了。作为老师,不能因为某个学生跟不上,就轻言放弃,如果连老师都放弃了学生,那谁还会管他们的学业呢?那学校还算得上是学习吗?要知道,你放弃的不过是一个学生,而学生要放弃的可能他人生的未来啊。

3、培养教育使命感

伟大的老师一定是带着爱的。影片中有一段话印象深刻:普通的老师是教书,优秀的老师是教做人,而伟大的老师是让学生明白教育的真谛。

我觉得教师的使命就是育人,通过尊重、鼓励、爱,让每个学生能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自己,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有用之人。而这样的使命感,需要做到几点:尊重、影响、传承。尊重学生的个性,通过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传承好的文化、好的精神。

当你的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当你面对一些诱惑时,当你要放弃某个学生时,多想想教育的使命,教师的天职。我们都知道,近年来,学校补习之风气越来越盛。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课堂上教不会,一定得靠补习才行?一个学生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晚上从7点到10点,每天如此,每周如此,并且一坚持就是12年,家长没疯,孩子估计先疯了。作为老师,体谅一下孩子的感受吧。

在我看来,要么就是老师的教学方式有问题;要么就是故意为之,从中牟利。不管哪种情况,我认为这样的老师是自私的,是没有爱的,没有使命的。

影片中马图尔就是带着使命去工作,以身作则,带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一直到退休,最后当她走出校门那一刻,曾经的学生过来迎送,马图尔脸上的笑容荡漾。那一刻,我想便是马图尔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了。那一刻,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价值和价钱的区别、成就和成功的差异。

4、教师要懂心理学

《嗝嗝老师》中的马图尔,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她是有深厚的教育心理学背景的。

说她是成功的实践者,有两点:一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因妥瑞氏症带来的自卑;二是将心理学的方法运用在教学中,让全校最差班级成为优秀班级。

教师不能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分数、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多关注他们的兴趣,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学生不是老师评职称的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老师有责任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学生人格的健全,而不是分数的高低。

作为老师,我认为起码要懂得《教育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知道还不够,要在教学中实践,让你的学生切身受益。

有人说,“教育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而应当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爱。”嗝嗝老师显然身体力行地做到了这一点,她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她鼓励孩子们直视自己的出身和天赋、缺点,写下自己的恐惧并做成纸飞机来放飞。

她让大家去实验室、图书馆,尝试使用学校的资源,打开视野、开阔眼界。

她擅用启发式教学,将操场、户外改造成了“另一种教室”,自由发散的思维让学生们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嗝嗝老师》不像《三傻大闹宝莱坞》那样从社会高度探讨教育,也不像《放牛班的春天》只传递温暖,或者像《死亡诗社》那样传达感性诗意的人生,它兼具三部电影的特色,用曲折婉转的剧情,塑造了多个个性分明、感情饱满的人物,并通过一种建设性的人际关系改变,让各自的人生获得光明。

教师塑造学生的灵魂,肩负着人类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讲,教育,无疑是最伟大的事业。

文章综合学习唤醒者、豆瓣影评《嗝嗝老师》:教育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宝鸡奥斯卡影城搜狐号等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