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坛“不倒翁”, 冯道的为官之道

 齐家平国 2019-04-28

唐末五代时期,在这个乱世之中,有一个“政坛不倒翁”, 一直都被后人毁誉参半,这个人就是冯道。

冯道的工作履历大致是这样的:在唐末混战的时期,他投奔了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被刘守光任命为参军,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后来刘守光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杀死,李克用去世以后,他就去投奔了河东监军张承业,当了一个巡官,之后又被张承业介绍给了李克用,被任命为节度府掌书记。

政坛“不倒翁”, 冯道的为官之道

冯道

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建立了后唐,冯道则被封为翰林学士,专门草拟机要文书。之后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发动叛乱,冯茂马上就抛弃了李存勖,而去巴结奉迎李嗣源,因为“劝进”有功,被封为宰相。石敬唐消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冯道又再一次被封为后晋的宰相。之后后晋被契丹所灭,冯道又转而投奔契丹,被封为太傅。刘知远打败了契丹,建立了后汉,冯道被拜为太师,到了后周的时候,冯道仍然是太师,一直到周世宗的时候才被贬为山陵使。

我们大概算一下,冯道经历了4度王朝更迭,皇帝要么是被杀害,要么是被废,先后换了10个皇帝,但他却能够始终官运亨通,红得发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政坛“不倒翁”, 冯道的为官之道

冯道

冯道,字可道,在一个耕读之家出生。他为人淳厚,善写文章,从来不认为穿破衣服,吃粗食是可耻的事。

冯道曾经在离家乡比较近的幽州做一个小吏,当时幽州有一个将领刘守光,是出了名的凶残,他要攻打易、定两州,冯道进行劝阻,结果刘守光一怒之下差一点杀了他。

冯道在李克用手底下做节度府掌书记的时候,中门使郭崇韬向李克用的长子李存勖进言,意思是说军中每一次宴请,陪食的人都太多了,希望可以减去一些人。李存勖听到之后怒火中烧,对他说道:“我请这些为国效死命的将士们吃几顿饭都不行吗?”说完之后想要公告军中,处罚郭崇韬。

冯道为他求情:“皇上才刚刚平定河南,郭忠实所犯的错也不是什么大错,没有必要让天下人知道大王与将帅不和。”这场君臣风波就此消弭。

冯道为人刻苦俭约,他在晋阳交战前线的时候,只在军中搭一个小茅屋,屋内不摆放床席,睡觉仅用一捆稻草。他在父丧丁忧的时候,遇到了大饥荒,就倾尽所有来救济乡里,甚至亲自种田背柴。

政坛“不倒翁”, 冯道的为官之道

冯道

后唐明帝李嗣源,对于冯道的声名早有耳闻,坐上皇位之后立刻拜他为相。冯道成为宰相以后,引荐任用了许多有才识的孤寒之士,不但如此,他还心忧天下黎民苍生。

有一天明宗问臣子们当下的年景如何,大臣们大多都说了一些粉饰太平的话,但冯道却给明宗讲了一个故事,他告诉明宗说:“有一年我在途经井陉的时候,因为早就听说那个地方比较难走,就十分小心,并没有摔倒。但当我走到平地上的时候却差点摔死。我的事情虽然很小,却蕴含着大的事情。希望陛下不要认为五谷丰登、海晏河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治国就应该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才行。”

还有一次,明宗问冯道:“天下百姓的生活怎么样?”

冯道趁机进言道:“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做聂夷中,曾经写了一首诗: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他用这番话来劝明宗要爱惜民力,明宗听到以后,连说好诗,命人抄录,经常拿出来诵读。

政坛“不倒翁”, 冯道的为官之道

冯道

​从冯道一生的政治经历来看,他的为官之道就是:遇到难办的事情,尽可能躲得远远的,绝不做出头鸟;如果躲不过去了,那就多请示领导,领导指东绝不向西,如此才能官运亨通,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滑”。 就是因为他的察言观色,才让他永远能够跟随最有实力的当权者。

当然因为冯道跟了太多皇帝,一些封建士大夫就斥责他是无节操、不要脸的人。

时代发展到了现在,我们评价冯道就必须要联系当时的历史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冯道所处的五代时期,本就是一个武人专横争霸的时代,皇帝就像走马灯一样换过来换过去,在那些一个比一个残暴昏庸的皇帝中,冯道又能选择哪一个作为自己“忠心”的对象呢?如果用极端的道德化,武断地将冯道屈辱地钉在历史的十字架上,那么就好比用简单的黑白二色来定义世界,既失真又无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