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中庸?是和稀泥吗?

 燕山茶社 2019-04-28

“中庸”这个概念,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论语》中孔子说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这里中庸是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出现的,而且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认为中庸是德之至,也就是道德的最高体现,而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后世孔子的孙子子思作《中庸》,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到宋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这一观念,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后世对于中庸的思想也产生了一些误解,简单从字面意思理解认为中庸就是“中间”和“平庸”。实际上,中庸思想包含的内容很广,一般说来,有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为中和的观念,也就是《中庸》开篇所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儒家在提出这一观念的时候,有一个前提:即肯定人的情感,相信人性本善,这里所说的是喜怒哀乐都是善良的喜怒哀乐,符合仁义礼智信的喜怒哀乐,这叫做“中”,是“天下之大本”,也就是指道德的根本——仁义礼智信。

实现这一道德根本的途径就叫做“和”,因此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是实现仁义礼智信的道路,同时也是一种境界,通过种种认识,种种努力,种种教化,最终达到的境界。中庸思想的本来意义实际上是以中为体,以和为用,中和更加偏重于和,也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另一个特征,强调实践,李泽厚称之为实践理性。

第二,中庸指的是一种道德理想和行事准则。先秦典籍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国语卷第三·周语下·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景王想要铸造一个很大的钟,但是他的臣子就劝他说,过大的钟的建造不仅会劳民伤财,而且对于制度和音乐来说也是一种损害,即“今王作钟也,听之弗及,比之不度,钟声不可以知和,制度不可以出节,无益于乐,而鲜民财,将焉用之!”因此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中庸实际上是凡是应该有度,超过了度就会损害其美,另外如《左传》中的《季札观乐》评诗时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都是这个意思。

第三,中庸同时也指“和而不同”,提倡中庸并不代表在处世中保持中间和平庸。《国语.郑语》中记载:(史伯)对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把性质相同的东西聚在一起,不是“和”,而是同,性质不相同的东西对立统一起来才是和,只有承认多样性才能够共同生长和繁荣,人类世界也才会充满生机。从这一点上中庸思想强调的是“和”而不是“同”,而现代人不懂中庸思想的会简单把中庸思想理解为持一种同或者无所谓的态度,这实际上是将中庸思想庸俗化的表现。

由此可以看出中庸思想不是像字面意思那么简单,仅仅只“中间”和“平庸”,中庸思想是极具智慧的,对我们的生活也很有启发,比如凡事不可过度,过犹不及,但这并不是说要限制我们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而是要让思想和情感在一个有利于我们自身的限度中表达。而且中庸思想肯定不同的存在,并不是像庸俗理解的那样,要让我们泯灭掉自己的个性。中庸思想是儒家智慧的结晶,只有真正了解,我们才能够学习到其中的精髓,而不是人云亦云。(一往文学作者:原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