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宰相简史: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清的彻底消亡

 佘氏中醫 2019-04-28

中国古代,皇帝代天而立,是至高无上的主宰,拥有生杀予夺之权,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命令,全国上下必须无条件服从。

然而,皇帝的精力和能力毕竟有限,他也不得不将一部分权力委托给大臣。大臣之中,为首的习惯被称作宰相,或者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实际上,宰相只是民间的叫法,正式称呼历朝历代大有不同,很多时候也不止一个人。今天,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中国宰相简史。

秦汉:三公九卿制的嬗变

商朝时,宰相被称作相,周朝时改称冢宰。那时候,宰相的权力还非常大,天子见了他还得毕恭毕敬,拥有开府、组阁的权力,代天子治天下。

秦朝时,秦始皇创立了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指的是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和治粟内史,负责具体事务。

其中,丞相的权力最大,为百官之长,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相当于副丞相。不过,相比商朝的相和周朝的冢宰,三公实际上被分权了。

西汉取秦而代之后,继承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作为三公之长,在西汉初期的权力依然很大,可以自行征辟属官。

汉武帝时,为适应对匈奴作战的需要,提高了大将军的权力,并设置了大司马。大将军和大司马的出现先是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后取而代之,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伴随大将军和大司马的出现,汉武帝还设置了一个名叫尚书的机构,名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实则对大将军、大司马和丞相的权力形成了制衡。

东汉时,丞相改称司徒,御史大夫改称司空,太尉改称司马。但大多数时候,三公只是虚衔,有名无实,必须带录尚书事,才算是真正的宰相。

魏晋在东汉的基础上继续演化,三公彻底沦为荣誉称号,职权被尚书令、尚书仆射、侍中和中书令所取代,录尚书事成为首席宰相。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隋朝时,正式取消三公九卿制,代以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复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尚书省的长官是尚书令,中书省的长官是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是侍中,尚书令、中书令和侍中都可以称之为宰相,权力大小因受皇帝的宠信程度而不同。

尚书省下设兵部、吏部、礼部、工部、刑部和户部,六部各设尚书,有点类似于秦汉时的九卿,但权力要小得多,只有执行权,而无决策权。

三省六部制确立后,在之后的近千年成为主流。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秦朝和隋朝都是新制度的开创者,却也是过渡性质的短命王朝。

唐朝建立后,沿袭了隋朝的制度。由于李世民曾担任尚书令,所以自李世民之后,再也无人出任尚书令,代之以左右仆射,相当于左右丞相。

尚书省的长官成为左右仆射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也随之变成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相权被进一步削弱,也没了开府权和组阁权。

从盛唐开始,宰相的名称又出现了新变化,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算是真正的宰相,中书令和侍中继三公之后,也成了荣誉头衔。

从丞相到中书令和侍中,再到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名称的弱化也反映了权力的变小,所谓的宰相成了皇帝的秘书,从一人变成了数人。

宋元:宰相制度的回光返照

北宋初期,基本沿袭了唐朝的宰相制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而且还不止一位,副宰相称之为参知政事,在政事堂集体办公。

与此同时,宋朝还增设了枢密院,主管军事。枢密院的长官称之为枢密使,还有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等名称,和政事堂合称二府。

宋神宗元丰改制时,宰相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宋徽宗时,又曾短暂改成太宰和少宰。

南宋时,恢复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参知政事的称谓,和枢密院长官共掌国政。但实际上,宰相往往身兼二府,枢密院成为宰相的附庸。

宋孝宗时,尚书左右仆射改称左右丞相,宰相制度回光返照。两宋时期,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官制也最为复杂,往往一人身兼数职。

元朝基本上继承了南宋的宰相制度,但废除了尚书省,只设中书省,按照北方习俗,右丞相略高于左丞相,丞相权力也有一定程度上升。

明清:宰相制度的彻底消亡

明朝初立时,也曾短暂设立丞相,但胡惟庸的倒台标志着宰相制度的彻底消亡。精力旺盛的朱元璋亲自兼任宰相,设立内阁大学士作为秘书和顾问机构。

朱元璋死后,后代皇帝没有他那么旺盛的精力,内阁大学士逐渐演变成行政官员,内阁首辅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但受到其他内阁大学士的制约。

明朝时,三省被内阁所取代,六部尚书却保留了下来,而且是有实权的行政官员。秦汉时期的御史大夫被都察院所取代,权力也有所扩大,独立性更强。

清朝初期,基本保持了明朝的制度,内阁大学士为事实上的宰相。康熙时期,南书房的出现又逐渐削弱了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内阁难逃被架空的命运。

雍正时期,为及时处理军机,新设立了军机处。但战事结束后,军机处依然保留,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但权力小得可怜,沦为皇帝的秘书。

从秦汉时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清时的彻底消亡,中国的宰相制度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新变化,变化趋势是皇权对相权的不断剥夺。

总而言之,在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无法容忍相权的存在,故而不断设立新机构,而当新机构的长官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时,它的命运也就走到了尽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