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窥视香港教育的真相,三观崩了

 太仓木子 2019-04-29
整点电影
 

说到香港,最容易想到的可能就是高楼大厦、名品潮牌、摩登女郎和陈冠希。

但在这些繁华背后,香港普通人的生活令人不忍直视。

如鸟笼般的居住环境,扒叔很早就跟大家聊过。

也有人把这些密密麻麻,恶劣局促的生活环境称之为“棺材房”。光是听到这个名字就足够令人绝望。

而这样的“笼民”在香港几乎有20万。

他们白天辛苦劳作,晚上归笼栖息,就这样生活了几十年。,甚至有些麻木。

这是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们生活条件差。

但是社会中层的人,他们虽然解决了生活条件,可是每天都是无尽的激烈竞争。

就是最近一档TVB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彻底揭露了在香港教育的疯狂程度。

影片一开头,就有一段话过于现实。

在香港你想要活的潇洒,要么不要买房子,要么不要生孩子。

因为在香港,想让孩子上小学,从子宫里就要开始准备,孩子六个月开始上培训班,学习面试技巧。

比如27岁的Irene就说,原本自己也想让孩子快乐长大,但是当孩子1岁半去上幼儿园时,才发现,儿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

幼儿园面试时,有个女孩表现欲旺盛。一问才知道,她六个月时就已经上了培训班,而他的儿子六个月还在家里地上傻玩儿呢。

所以Irene,又怀上一个女孩,就为了这一次孩子能最快的学会竞争心态,信心十足地说,这一次要让妹妹赢在子宫里。

光是听上去就累了,况且孩子同意了吗?

但是香港的社会趋势就是这样。

妈妈们彼此比较,好学校的入学率也很低。

只有被学校录取的孩子,妈妈们才能组团叫“人生胜利组”。

所以在他们那个地区,有一个金句“赢在射精前”。

这句话也不是意气用事,因为已知怀孕九个多月,想要孩子出生在一月,被好学校录取,就得算好射的时间。



用大部分孩子妈妈的话来说,想要让孩子上好大学,那就得上个好高中,那就得上个好初中,那就得上个好小学,那就得上个好幼儿园,那就得上个好育婴所... ...

这之前最关键的就是算好排期。

不管是子宫还是精子,都在为孩子未来能上好大学,而时刻准备着。

这个过程,也不是完全顺利。

孩子痛苦,小小年纪就开始了被操控的人生。

妈妈花钱。

出生之前就要买一百样东西,幼儿园的教辅书好的也要六万多一套

爸爸心怀质疑。

没有经历过“精英教育”的人,不也有成功的吗?

“赢在起跑线”到底是不是真的,或者只是商家的营销策略,现在大家只不过是都被洗脑了...

所以,就有人深入香港教育的课堂,看看精英教育下的孩子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幼儿园时期

就要上英文幼儿园,为了一天上满6个小时,上午下午要去不同的幼儿园上课。

从幼儿园出来,还要上兴趣班。

为了能让孩子拿奖杯,直接聘请国家级优秀教练来教游泳的家长也大有人在。

甚至连上什么兴趣班都存在鄙视链。

上学校高级补习班的看不起学弹琴、游泳的。

学特别乐器扬琴、古筝的,看不起学小提琴、钢琴的,因为觉得太普通。

小学二年级的生活,同样分秒必争。

首先,在学校只能讲英文或者普通话,这是最基本的。连学校的清洁工都必须会说英文才行。

英语课上的单词,大人搞不定。

并且课上作业是,把一块电路板接通。按理说是初中二年级的物理水平,在小学二年级,他们就已经学会了。

声乐课的难度也超乎一个三十岁成年所能达到的水平。

午休时间都不能放过。

有各种小智力游戏,帮助孩子们挑战智商。

汽车编程,数字游戏,成年人表示“真不简单”

一切智力游戏做完之后,还要去骑会儿单车劳逸结合。

很难想到这是小学二年级的课程量。

就连孩子们解压的方式都异常成熟。

“听歌或者祈祷”

果然成熟的孩子连呼吸都是深沉的。

而且光是赢在起跑线也是不够的。

既然赢在了起跑线,那就得一直不停的奔跑,不然就会被其他人赶超,不进则退。

说起来觉得非常残酷,家长的急功近利,导致孩子们根本没有一个正常的童年。

从出生六个月开始,就要学会竞争意识。未来的人生更是在家长的规划下,一步步走向所谓的成功。

但这就是真正的成功,人生赢家吗?

就像一位高级秘书妈妈说的:是社会大流把大家逼成这样的。

当所有人都在这么做的时候,你不做就已经失败了。

家长的攀比,加上学校的疯狂宣传,好像稍一疏忽就被其他孩子远超,连好好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甚至连哪一天射都要提前算好。

这样确实优秀,但毫无人情味的生活,真的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吗?


这里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