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家打手要法》叁

 努力才有希望1 2019-05-01

(接上一篇《杨家打手要法》贰)

十、释“三门制决”

太极功系的先师杨露蝉、杨班侯、杨少侯祖孙三代秘传的打手要法里,有“三门制法”之术。

所谓“三门”者,主要是对人体上肢而言的。“三门”是:手 (腕)为头门;肘为二门;膀(肩)为三门。

无论是推手还是散打技击,上肢即手、肘、肩是重要的武器。当与人对峙时,能够制服对方的手、肘、肩是致胜的条件。但是如何制服对方的“三门”呢?简要言之即:头门手()要拿;二门肘要断;三门膀(肩)要制。

在太极功系里有些势功和劲功是属於制“三门”的功法的。如:劲功中有拿舔手、扭转下擖等功法,都是拿对方手和腕,使其反背甚至断伤。又如:玉女投针之下截手和扭转下博的下擖手,为断肘之法。又如:斩钢截铁的双斩手,是截断肩膀之法。其他如在打手或推手中使用的“穿”、“垫”等技法,都是制“三门”的很有效的方法。

十一、打手时宜分层对待

在太极功系里的打手和技击时,有“分层”对待的技法。“分层”指的是首先须从生理上懂得自己身体的层次,然后再学会依生理之层次去对待对方。

简要言之,人体四肢由里及表之层次为:骨髓、骨体、骨膜、韧带、肌肉、真皮、表皮、毛发。故当与人应对时,应当以敏锐的触觉去分辨对方力度之深浅;要能依照所承受外力的层次去对付对方。如果按来力的薄厚论,通常应该是:对方之力入我骨上,我应当以骨应对;对方之力入我筋上,我则应以筋应对;如入我肌肉,我应以肌肉应对;如仅及於我之皮肤,我应以皮肤应对。反之,如果对方之力仅及我皮肤,我以骨去应对则“过”。如果对方之力深入我骨,我以皮肤应对则“不及”

“分层”对待之目的是为避免因应对失误而产生僵、整、弱……等病。“敌重我重”、“敌轻我轻”在应对上可少出弊病。当然功深技精者,在“敌重我轻”或“敌轻我重”时,仍可取胜,这是一般情况下的特殊情况也。

十二、杨少侯宗师之打手“抢位”

杨少侯宗师承受其祖父杨露蝉、其伯父杨班侯、其父杨健侯之家学,其拳术以凌厉脆快、出手见红而著称。杨少侯宗师在打手时,有“抢位”之绝招。

“抢位”原俗称为“衝 (读入声)子”。其方法是:当与对方应对时,首先要从对方的前后、上下、左右等几个方面的空间,进行“抢位”。“抢位”即“抢占”,占领对方的空间,将对方驱逐出去。太极功系多用“抢位”之变术,迫使对方失重、偏斜、倾跌而后制服之。

太极功系里精於此术者,能“以势抢势”、“以劲抢劲”。运用巧妙时,可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初学“抢位”的人,要先练习“以势抢势”,即用自己的“着()势”去抢对方的“着()势”空间。待自己由“着()势”抢位纯熟“懂劲”之后,再练习“以劲抢劲”。抢“劲”的空间位置,多在与对方的接触点上。故抢“劲”的技术,就是打手里“抢点”的技术。这种技术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学者宜笃行之。

十三、对峙时的“入字诀”

太极功系在训练学者练习推手或散打技击时,多授予“入”字诀。“入”者,入侵之意。杨少侯宗师的打手绝活“抢位”之法,效果固然显赫,然在“抢位”时,若含有“入”劲,则效果更佳。对峙时如果只“抢”而无“入”,则往往易被对方逃脱。

“入”是法,也可称为劲。“入”劲如水,逢洼下潜,无孔不入。“入”劲也可称为“钻劲”。当与他人对峙时,如遇对方的势或劲中,出现“凸凹、断续、缺陷”时,或有“顶、偏、丢、抗”弊病时,我则应乘机“抢入”。乘其“病”而填满之,然后“发打”。与他人推手时,对方往往以“滑”、“软”、“逃”化走我之“发、拿、打、放”。我应乘机而“入”,填满之后,復攻击之,始可奏效。

打散手技击时,我应以粘黏手先“粘”住对方,察觉对方出现“病”情时,迅速“入”手而击之可也。

十四、打“根”法

根者,我与对方之重心也。保持身体平衡与稳定,皆在於脚。“其根在於脚”即此义也。

在推手和散打技击时,对方无论变换何种拳势,总是先要扎好根而后发手。故打手时双方都必须在重心稳定之后,始可以谈攻守。故当与他人应对之际,我必须先察明对方之“根”的所在位置,再以有效之技术击之,其人必不能自保。

经验证明,如对方在推手或技击时,其重心在前脚,如弓步、我应击其前脚;对方重心在后脚,如:坐步、虚丁步,我应击其后脚;其重心在两脚,如马步,我应击其双脚之中间。

打“根”法所难者,乃对方於变换重心之际,移动步法之时,我应审明、听准其重心之所在,於一剎那间击准其根。以求一击即中、击则立仆。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