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对于里湿的治疗方法,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大

 准提药师安般禅 2019-05-01

湿浊内生,是指由于脾的运化功能以及输布津液的功能减退或障碍,从而导致机体水谷津液代谢失调,引起水湿痰浊等蓄积停滞的病理状态。《伤寒论》说:“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此条文为脾气受伤,而失于健运,而致痰湿内生,浊阴不降,清阳不升,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动则头眩为基本特征。治疗脾虚型痰湿证,当以温中健脾化气利湿。即所谓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脾主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和气化,因此,内生之湿浊不仅是脾阳脾气虚损,津液不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而且与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肾主水液,肾阳为人体诸阳之本,故在肾阳虚损时,也必然引起脾的运化失调而导致湿浊内生。《伤寒论》说:“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前者误汗伤及肾阳,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水气上凌于心,则心下悸。水气上蒙清窍,则头眩。《素问》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筋肉被水湿浸渍,再加上阳气不能温养,则身体振颤,欲倒仆于地。后者为肾阳不足,阳虚水泛饮停,中下焦受阻,故腹痛,小便不利。寒饮侵渍胃肠,故下利。寒湿侵渍肌肉,故四肢肌肉沉重疼痛。真武汤可起到温阳化气的作用。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通降,它们相互影响,脾与胃同居于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胃气通降,与脾气升举相互为用,胃失通降和脾气不升也相互影响,胃中津液亏虚,不仅造成虚火上蒸,又可造成浊气不降,则脾失健运,导致体内水湿内停。热与水相结难消。张仲景特设清水热之法。《伤寒论》说:“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前者猪苓汤证因阳明误下,从而导致津液损伤,或素体少阴阴虚有热,致脏腑功能失调而水湿内停。后者因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阴虚火旺,最终导致水热互结的病理结果。以小便不利,口渴欲饮水为主要特征。以猪苓汤育阴润燥,清热利水。

湿为阴邪,湿盛也可损伤阳气,因此,湿浊久困,也必然损及脾肾之阳,而成阳虚湿盛之证,而肾阳不足所引起的内湿病变,又与内寒之病变有关。《伤寒论》说:“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干姜苓术汤主之”。此条文阐述了寒湿困于腰部的肾着病的病机和证治。腰中有寒则腰以下冷,如坐水中,有湿则形若水状,阳气不行,则腰和腰以下冷痛。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表示湿邪太盛,但不是水气病,因为水气病多口渴,小便不利。身体重,腹重,更加强调了寒湿之邪,所以张仲景用干姜苓术汤以散寒除湿。

总之,湿邪重浊腻滞,易于阻遏气机,即在于阻滞机体上,中,下三焦气机的通达,因此其病理表现也常随着其湿邪阻滞的部位不同而各异,如湿邪留滞于筋脉之间,则会出现肢体重着,关节不利等,湿阻中焦,则会出现脘腹痞满等。湿阻下焦,则会出现腹肿便溏,小便不利等。当然《伤寒论》中,张仲景治疗湿气病的方剂非常多,但是,每个方证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需要认真地总结其要旨,才能在临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