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母唯一一次警告林黛玉是怎样进行的?凤姐是怎样配合的?

 江山携手 2019-05-02

首先得承认,这次是“标题党”了。我根本不认为贾母是在警告林黛玉。而且凤姐的“配合”在贾母“警告”之前,也就不成为“配合”了。

元宵节开夜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宝玉起身给各人斟酒,从李婶、薛姨妈两位客人,到贾母、邢王二夫人,然后贾母吩咐宝玉给众姐妹斟酒,还特意强调“都要叫他干了”。

古代斟酒是有讲究的。宴会者的斟酒也表示敬酒、劝酒,和仆人斟酒不同。历史上有个故事,石崇、王恺斗富,宴会时命令美人斟酒相劝,客人不喝就杀美人。王敦坚决不喝。结果劝酒的美人被连杀三个,王敦仍若无其事。

这只是一个故事,贾家是断不肯为不喝酒杀人的,何况斟酒的是宝玉。贾母强调“都要叫他干了”,无非是变相劝酒尽欢。

林妹妹想必是已经喝了几杯,“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干。”大庭广众之下,一个少女喂一个少男喝酒,这画面不要太美好啊。

这举动,放在今天也是比较失礼的。所以王熙凤赶紧提醒宝玉别喝冷酒。小时候看这一段,我很不理解:宝玉和众人喝的酒都是一样的,是宝玉自己一个一个斟的,为什么要提醒他别喝冷酒?难道别的女人反而可以喝冷酒没事吗?再看王熙凤:“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王熙凤那样精明,是没话找话说废话的人吗?当然是见宝黛举动太过亲密(尤其还当着王夫人以及亲戚的面),赶快提醒阻止的。否则要让王夫人出面说话,就不好看了。

阻止是阻止,喂的已经喂了,喝的已经喝了,看的也已经看见了。说明没有明说,谁心里不清楚?王夫人当然是暗暗大怒,李婶娘也难免暗笑贾府风气。

接下来说说书的女先儿,介绍一段新书《凤求鸾》,涉及男女恋爱的情节。贾母乘机发表观点,说这些故事编得没影儿,甚至从作者出身论起,认为编书人没经历过、没见过富贵人家的生活,又“妒人家富贵”,或者“有求不遂心”,出于恶意诽谤,才把人家的小姐编得“鬼不成鬼,贼不成贼”。

接下来几句,可谓正颜厉色:“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

有人认为“鬼不成鬼,贼不成贼”是指黛玉,所以才说贾母是“警告”林黛玉;也有人认为“鬼不成鬼,贼不成贼”是指宝钗,所以又说贾母在狠狠打击薛宝钗。其实都是断章取义。因为贾母已经说明,“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根本上否认有这种情况的存在。

贾母好热闹,也有相当的艺术鉴赏力。她并不轻易批评人。这次不仅批评了,而且说了一大段话,有头有尾,显然不会是随便说的。那么是为什么呢?还是跟刚才的黛玉喂酒有关。

前面已经说了,黛玉喂酒,是相当失礼仪、欠考虑的动作。如果不是王熙凤插话,说不定就用有王夫人之类的拍案而起、大声怒骂了。即使没有发作,心里也一定在暗骂或者暗笑。而贾母赶紧出面,坚决否认“我们家”有“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的情况发生。

不是终身大事,也就是说宝黛的亲密不是出于爱情,那是出于什么呢?单看这一段是无法理解的。但如果联系“情辞试莽玉”一回薛姨妈的话,就不难理解了:

“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了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剌剌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

这话说得其实很不合逻辑。黛玉来得早,只比宝钗、宝琴、岫烟、李绮一干人早;宝玉除了亲的堂的姐妹几个,还有更加青梅竹马的史湘云。并没见他为哪个痴呆。但是不这么说又不行,你总不能承认宝黛就是恋爱吧?那时候的恋爱不仅是丑闻,甚至是“一生名节都毁了”的大罪恶,是整个家庭的污点。

贾母对宝黛喂酒的亲密举动,否认是爱情,就是引导大家相信,这只是小儿女的不拘小节,是亲情或者友谊的体现,是两小无猜的亲密。老太太定了性,别人纵有微词,也不敢再提异议了,薛姨妈和李婶还得赶紧附和:“这正是大家的规矩,连我们家也没这些杂话给孩子们听见。”

也正是这一回(第五十四回)贾母的定性和强硬表态,把宝黛的亲密定为两小无猜的亲情或者友情,才有五十七回“情辞试莽玉”中薛姨妈代为辩解的那番话。而宝黛的爱情,也正是在贾母指鹿为马的保护之下,才得以继续发展。礼教下的爱情是多么脆弱,黛玉已经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了,要不是贾母的保护,那珍贵的爱情必然更早地遭遇夭折的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