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人为什么对饮茶情有独钟?

 東泰山人 2019-05-02

来自遇见广州的第421篇文章

广州人一句“得闲饮茶”,从来都不是虚的,除了是嘘寒问暖的客套话外,不管老中青幼,只要得闲,茶楼里,总有他们身影。

早茶早就成为广府人日常生活里的一部分。早上买一份报纸,上一壶好茶,点几笼小点心,一边看报纸一边吃东西——这在广州是极其平常的事情。

广州人为何热衷于“饮茶”?

与忙碌紧凑的日常生活相比,饮茶,是一段“偷”来的清闲时光。

茶楼里,你能享受到只属于自己的一分舒心自在。或和同桌的陌生人交谈,或一盅两件自斟自饮;或与一家老小闲话家常,或自己看报纸放着伴侣不管。

这看似“不合常理”的一切,在广州充满烟火气的茶楼里,一切都是那么自得其所。

“饮茶”对于广州人来说,已经不单单是一顿饭,也成为了广州人最喜欢的社交方式。

从第一壶茶的“开水三烫”,到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闲话家常,与远道而来的朋友叙叙旧,甚至斟茶叩指、加水揭盖,都是广州人的饮茶社交文化一部分。

在芬芳的普洱香气里,在美味的粤式点心旁,能从早晨吃到中午也不厌倦,似乎世上已没有什么是值得烦恼的。

还有什么事、什么感情是一顿早茶谈不开的?要是不行,坐着别走,接着吃。

广州茶楼的前身是清末的“二厘馆”,多开在街边巷口的小摊,茶价二厘,供应粥粉面、也卖松糕食品。

直到广州商业更为繁盛的晚清,体面的茶楼才开始兴起,例如三元楼、孖陶。叹茶的内容也开始了吃点心,这就是“两件”的由来。

一开始,“两件”的选择并没有很丰富,大多是叉烧包、芋头糕、萝卜糕这种顶饱的食物。

后来,贪新的广州人才别具匠心地衍生、创新制作出了更多元的点心,像金沙红米肠、冰榴莲、猪仔流沙包等,以及被广州人吃出来的“点心四大天王”。

在广州人的饮茶文化熏陶下,点心的模样和味道,越来越精致。

城市在现代化,茶楼也在现代化。

几十年前,我们的祖辈早上6点不到,就要去到茶楼门口等开门,生怕去晚了没东西吃。

随着现代人作息时间的改变,现在广州人可以睡到自然醒才去茶楼,一顿早茶,吃成了brunch,或是茶市、饭市直落。饮茶已经不局限于“早”了。

饮早茶能受到无数街坊市民喜爱,归根结底,早茶是广州人的文化宝藏

与粤剧、粤菜、舞狮等一样,这些文化宝藏,每一样单独拎出来,都能代表广州。

最近,白酒品牌水井坊就将这些文化宝藏,化成了极具表现力的文化符号放到了瓶身上,推出了省份专属的水井坊·井台(丝路版)

在广东专属版本的水井坊·井台(丝路版-广东)的产品上,三种最具广东代表的符号完美融入,分别是:粤剧、粤菜、舞狮,致敬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起始地之一广东,致敬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致敬务实奋进又不断开拓的每一个广东人。

广东舞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欢腾跳跃,气概非凡。

粤菜,为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博大精深,在世界上也享负盛名,粤菜下还分为广府菜、潮汕菜、客家菜,三种地方三种风味,各具千秋。

粤剧,名列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后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等丰富表演艺术,也诞生出了多位名震中外的粤剧名伶。

无论是舞狮、粤菜还是粤剧,都是广东的文化宝藏,传承至今离不开广东人的吸收和再创,#厉害了,我的广东#


- end -

| 编辑:编辑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