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佾篇》第七章

 诸诸行无常常 2019-05-02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射”,本是射箭的意思,这里指射礼。按周礼规定的射箭比赛有四种:一是天子、诸侯、卿、大夫选属下善射之士为升进而使用的“大射”,二是朝见聘会时贵族之间的“宾射”,三是贵族平时娱乐用的“燕射”,四是用于民间习射的“乡射”。射是古代六艺之一,是每一名求学的人必须要练习的。六艺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本章在“揖让而升,下而饮”一句的句读上还有另外一种方式,为“揖让而升下,而饮”,意思就是升堂和下堂都要行礼,然后再饮酒。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就是这样注释的,对于“揖让而升下”一句的注释为“让,古借作攘。揖攘皆举手义。大射礼行于堂上,以二人为一耦,由阶升堂,必先相互举手揖攘,表示向对方之敬意。较射毕,互揖下堂。”对于“攘”字,读音为rang,从扌(手)从襄。表示推手使前。对于“而饮”的注释为“众耦相比皆毕,群胜者各揖不胜者,再登堂,取酒,相对立饮,礼毕。云揖让而升下者,凡升与下皆必揖让。而饮,礼之最后也。 下字当连上升字读,不与而饮字连。”由引注明了为什么应该采用这种句读的形式。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斗的事情,如果有,一定像射箭比赛一样!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行礼,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行礼,然后互相敬酒。这样才是君子之争啊!”

还有一种解释,主要是“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一句有不同,解释为“君子没什么可与别人争的,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朱熹注释“君子恭逊,不与人争,惟于射而后有争”,意思与这种解释相同。

    儒家文化反对不择手段的竞争,但并不反对在礼约束下的正当竞争,也就是所说的“其争也君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