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瑾遇害后,为何杀害她的县令李钟岳会自杀身亡?

 天亲馆 2019-05-02

秋瑾绍兴轩亭口就义后,秋、李两家成了朋友,而秋瑾之死,行刑者正是李钟岳。

从秋瑾被抓捕到遇害过程中,李钟岳对清政府的指令,始终保持着消极抵制态度,纵观整个过程,他极力袒护着秋瑾,事发前,极力拖延给足了秋瑾远遁的机会。事中对上级的指示始终采取拖字诀,被顶头上司几次三番斥责。事后,万般懊恼,几次企图自尽,因家属察觉未能遂愿,最终,于秋瑾就义两月后投缳自尽。

起初,安庆起义失败,叛徒告密之下,清廷立刻展开对秋瑾的抓捕行动,参与行动的主要有三位官员:

首恶:贵福。镶黄旗,清廷死忠,时任绍兴知府,后随溥仪赴伪满负责陵庙事务。

李钟岳。时任山阴知县,到任仅半年有余。

李端年。时任会稽知县。

早在事发之前,贵福就要先行逮捕秋瑾,但李钟岳的意见是,我平素未见大通学堂有任何不妥或越矩行为,直接动用武力抓捕会影响地方,不如我暗中查访,有了证据再抓也不迟,除了拖,李钟岳也做不了任何事,当时秋瑾等人已经收到“有心人”的消息,但并未逃脱,反而要直接攻打绍兴府。

早就收到消息的秋瑾安排其他师生逃离,自己坚决不撤,就连外地的革命党人都收到风声,亲自来山阴县当面劝解秋瑾撤离,秋瑾也坚决不撤,她说:

我决定留下和挞子( 满清当权者)拼一下。革命是要流血的,没有流血挽救不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上文有句“外地的革命党人都收到风声”,李钟岳在这件事上,已经仁至义尽了,拖到被斥责通敌,秋瑾求仁得仁,不是李钟岳所能左右的。之后,李钟岳被贵福质问“是何居心”,并依据浙江巡抚张曾扬的两次催促剿灭的电报抄文,严令李钟岳立刻展开抓捕行动。

在贵福督军下,李钟岳、李端年率领300新军抓捕秋瑾,贵福要求直接击毙大通学堂师生,而李钟岳反复叮嘱新军,“但加逮捕,弗许伤害”,为免伤及无辜,李钟岳的官轿全程走在新军最前方。本来拥有新式武器的秋瑾有机会先一步脱逃,但为了更多人能在她的掩护下逃走,并且被校内内奸蒋纪缠住的情况下,秋瑾最终被捕。

案件审理过程中,李钟岳多次无视贵福严刑逼供的指令,问答形式的庭审,合规且文明,几日下来既无罪状,更无宣判。贵福跨过李钟岳职权,直接对秋瑾用刑,但无任何收效。

贵福“不辞劳苦”的再次申请到浙江巡抚“将秋瑾先行正法”命令,李钟岳据理力争“供证两无,安能杀人”,又“竭力阻拒,几至冲突”。

最终摄于上司的威逼,只能对秋瑾执行死刑,当堂,李钟岳几近落泪,愧疚自己位卑言轻,虽尽全力,终不能挽回死局。

最终的宣判,秋瑾对李钟岳的帮助表示“我深感戴,图报于来世”,她仅仅提了三个要求,留下家书、不要枭首(同是砍头,但还要挂在城头示众)、剥衣。

贵福着令李钟岳抄家,收集秋瑾罪证,李钟岳为免牵连更多志士,特地放水,他指哪儿,兵士搜哪儿,但李钟岳唯独不点秋瑾的独栋小楼,据秋瑾胞弟事后说,所有与革命党的联络信件,公文全在阁楼中,肯定是有人故意不搜,否则又会多死很多人,官兵仅仅是走了个过场而已。

秋瑾死后,贵福对李钟岳极其痛恨,仅仅几天就将其去职,李钟岳退休后住在西湖附近,不知为何如此凑巧,杭州西湖西泠桥畔,秋瑾墓也在这里,如果不是浙江布政使极其看不惯贵福,压下了他对李钟岳的弹劾,李钟岳早已深陷牢笼,但很显然,李钟岳已经完全不顾及这些了,每日对着偷出来的秋瑾供词(含)“秋风秋雨愁煞人”落泪,最终投缳自尽。

李钟岳死后,引起了极大民愤、民怨,当初李钟岳被罢免就有几千人送行,死后拜祭他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各大报纸都为李钟岳鸣不平,并说杀害秋瑾是草菅人命,所以浙江巡抚张曾扬被调任江苏巡抚,一听到消息,江苏民众怒不可遏,群情激奋,坚决抵制张曾扬赴任江苏,无奈之下,又赶赴陕西,自此仕途再无波澜,郁郁而终。而贵福赴任宁国府仅仅三天就被迫卸任,直到溥仪继位才捞了个职位,分管地方漕运。

此后秋李两家成了至交,李钟岳的儿子李江秋和秋瑾的弟弟秋宗章还成为好朋友,秋宗章还在报纸上叙述了李钟岳对秋瑾的种种保护和帮助,最终,李钟岳的灵位也入祀秋瑾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