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7.1柴胡解毒汤(刘渡舟) [组成] 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 克凤尾草12克草河车6克 [功能] 疏肝清热,解毒利湿。 . [主治]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显 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 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 方中柴胡既能清解肝胆邪热,又能疏肝解郁,《本 经》谓“主心腹胀,胃中结气,寒热邪聚,推陈致新。”黄芩《本 经》谓“主治诸热黄疸’’,清热利湿,故共为君药。茵陈蒿功擅清 热化湿、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之要药;土茯苓清热解毒,淡渗 利湿,引邪毒由小便而解;凤尾草利水解毒,泻热凉血;草河车 清热解毒功胜公英、地丁,且有消炎止痛之能,故共为柴胡、黄 芩之佐。 现代研究表明,方中柴胡有抗肝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促 进机体免疫、利胆、保肝等作用;黄芩也有护肝、利胆的作用;茵 陈蒿利胆、保肝作用显著;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芩均有不同程 度的抗病毒作用,则为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按语]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总以病邪为主,正邪斗 争激烈,故应以祛邪为主。须指出的是,这里的邪与普通的邪完 全不同,系指“毒邪”、“疫气”,所以治疗的关键是解毒。但“见 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解毒勿伤脾胃,邪衰之后当顾正 气。切忌一味祛邪,忽视后天,损伤正气。 附刘渡舟简介:辽宁营口人,生于1917年。1932年拜当地 名医为师学医,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 学位评审委员会成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仲景学 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学验俱丰,擅治肝病、肾病、心病。“柴 胡解毒汤系列”,治疗肝炎重症、澳抗阳性转阴,早期肝硬化等功 效颇著,在群众中享有盛誉。 通讯地址:北京中医药大学 邮码100029 37.2柴胡三石解毒汤(刘渡舟) (组成] 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 克风尾草12克草河车6克滑石12克寒水石6克生石 膏6克竹叶10克双花6克。 r ' [功能] 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 急、慢性肝炎证属湿毒凝结不开者。临床表现为口 苦、口粘,胁胀痛,小便短赤,面色黧黑兼带有油垢,体重不减 反增,臂背时发酸胀,舌苔自腻或黄腻而厚,脉弦缓。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 在柴胡解毒汤基础上,加滑石、寒水石、生石膏、 竹叶以增强清利湿热作用。加双花清热解毒以化湿浊。另外,滑 石、寒水石、竹叶均有利小便的作用,以期湿浊之邪由小便外排, 湿热分消,凝结化解。 . [按语] 面色黧黑而有油垢为湿毒凝结蕴蒸于上之征;臂背 酸胀为湿郁少阳经脉不利之征。舌苔厚腻,难以脱落乃湿毒有根 难拨之兆。刘老指出:服此方后以舌苔褪落为病减,臂背酸胀不 发为病愈。可见,以上三症当为使用本方的重要指征,也是观察 疾病进退、预后的重要参数。尚须指出的是,祛邪易伤正气,利 尿易损阴津,而肝病最忌伤阴,因此临床用药必须斟酌。这里刘 老巧用滑石、寒水石甘寒清热、利尿、生津,祛湿而不伤阴,生 津而不碍湿,则很好地解决了利湿伤阴这一矛盾现象。对于临床 治疗肝病颇有指导意义。 37.3加味柴胡汤(刘渡舟) [组成] 柴胡12克黄芩6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 半夏9克生姜9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红花9克茜草 9克 [功能] 疏通气血,软坚消痞。 (主治] 肝炎邪衰、气病及血,证见面色青黑不华,右胁作 痛如针刺,尤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腹胀,体乏无力,肝脾肿大,舌 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弦而涩者。亦可用治早期肝硬化。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以10剂为1个疗程;轻者2个 疗程,重者4个疗程,即可明显收效。 [方解] 方中柴胡、黄芩疏肝解郁、清解余毒。党参、炙甘 草健脾益气、培土抑木;半夏、生姜和胃健脾、消肿散结;茜草、 红花活血通络;牡蛎化痰、软坚、散结;鳖甲《本经》谓“主心 腹症瘕块积、寒热”,《大明》云;“去血气,破症结,恶血”,故 为消症、散瘀、益阴之上品。诸药合用,共奏疏通气血、软坚消 痞之功。 [按语] 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 虚”。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说,尤其如此,即整个疾病过程中, “毒”和“虚”贯彻始终。因此,肝功正常、黄疸消退不能视为毒 邪全除,此时只不过是以正气虚为主、毒邪衰为次而已。治疗的 关键在于朴虚软坚,同时勿忘解毒。刘老方中参、草、姜、甲旨 在扶正,柴胡、黄芩意在解毒;而牡蛎、茜草则是针对病理产物 ——症结(瘀血)软、化消解。提示我们,解毒时勿伤正气,扶 正时勿恋毒邪;并要分清毒和虚孰轻孰重,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7.4柴胡鳖甲汤(刘渡舟) (组成) 柴胡6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沙参10克 麦冬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 白药12克红花9克茜 草9克土元6克。 [功能] 滋阴软坚,活血化瘀。 [主治] 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 阳性;亚急性肝坏死,而证见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 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 脉弦而细者。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具体煎药方法可采用:头煎5分 钟、二煎15分钟、三煎50分钟。这样可避免因久煎破坏柴胡的 疏肝调气作用,又可避免因煎药时间短暂而熬不出补益中药的有 效成份之缺陷。 二 [方解] 方中柴胡舒肝、调气、解毒;鳖甲、牡蛎软坚、散 结、化症;沙参、麦冬、生地滋养肝阴;茜草、红花、土元活血 化瘀;丹皮活血凉血;白芍养阴柔肝。储药合用,共奏解毒、软 坚、活血、化症之功。 [按语] 病至肝炎晚期,正气衰惫,毒邪式微,疾病的关键 已不是毒邪,而是正虚(这里是指阴虚)和病理产物——瘀血症 块。因此,治疗的重点已由解毒为主变为以扶正和软坚活血为主, 正如仲景所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种灵活地因 证而异的“柴胡解毒系列方药”的运用,不仅对诊治肝病极有价 值,而且对指导其他疾病的治疗也有积极的意义。 37.5青碧散(关幼波) [组成] 青黛10克(包) 明矾3克草决明15克生山 楂15克醋柴胡10克郁金10克丹参12克泽兰12克 六一散15克(包) [功能] 祛湿化痰、舒肝利胆、活血化瘀。 [主治] 肝炎后肝脂肪性变。临床以肝炎恢复期由于过度强 调营养所致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食欲亢进,仍极度疲乏,不耐 劳作,大便不调(次数多、不成形、不畅通),舌质暗,苔白,脉 沉滑为特征。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或共研细末,装一号胶囊,每次 饭后服一粒,每日2—3次。 [方解] 方中青黛、明矾除湿、清肝、退黄;青黛配六一散 专治暑热痰湿;明矾配郁金即“白金丸”擅祛风痰。又明矾味酸 入肝,燥湿祛痰,早在汉代仲景就创“硝石矾石散”方治黑疸,取 其消瘀痰除湿浊的作用。.青黛入肝清热凉血,配合郁金、柴胡疏 肝,更能加强利胆之功。草决明清肝热,生山楂祛瘀消积化脂。丹 参与泽兰相配调肝脾化瘀血,寓养血于活血之中。诸药合用,共 收化痰、活血、清利肝胆之效。 [加减] 若见有肝热,头晕目眩(血压常波动或一直偏高 者),属于实证者加苦丁茶、生槐米;血压显著升高并伴有头痛者, 加生石膏;若属大肠湿热,大便粘滞不畅者,加川军、瓜蒌、白 头翁、秦皮、焦四仙;若见明显乏力,动则气短汗出,面肢浮肿, 证属脾虚气弱者,加葛根、党参、苍术、玉米须、泽泻;若见失 眠,腰膝酸软,劳累后肝区疼痛加重,证属阴虚血亏者,加何首 乌、黄精、枸杞子等。 [按语] 肝炎后肝脂肪性变,系肝炎后脂肪代谢紊乱、中性 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而成。检查:肝脏可增大。血清胆固醇多数 偏高,谷丙转氨酶和麝浊均呈轻度或中度增高。关老在中医所谓: “肥人多湿”,“体胖多痰”的启发下,结合患者苔白腻,舌质暗, 脉弦滑等痰湿阻络之征,认为本病证属湿热凝痰、痰阻血络,从 “痰湿”论治。立论新颖,用药准确,故收效满意。 . 附 关幼波简介:1913年生于北京,16岁随父学医,29岁独 立行医,迄今50余年。现任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华 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学会理事长。对内科杂病、儿、 妇、皮肤、五官等科疾患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之处。对于 危难重症,常有药到病除之效。对肝病的论治见解独特,疗效卓 著,堪称大家。 通讯地址:北京东城东直门外38楼2门204号 邮码: 100027 37.6健脾舒肝丸(关幼波) [组成] 党参12克山药12克炒苡米12克陈皮12克 草蔻6克当归10克 白芍12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 [功能] 舒肝理气,健脾开胃。 [主治] 肝病后,胸胁胀满,纳食不香,身倦乏力者。临床 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消化机能未完全恢复者。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或倍其量,共研细末炼密为丸, 每丸10克,每服1~2丸,日服2次。 [方解] 方中党参、山药、炒苡米健脾利湿,培土荣木;陈 皮、草蔻行气开胃;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合党参益气血;柴胡、 郁金舒肝理气,合陈皮行气和胃。综观是方,重在调和肝脾,使 湿热之邪无法残存,也不至于内生。 [按语] 肝属木,脾属土,肝气旺盛,首乘脾土,所以《金 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关老在大量的临 床实践中逐步体会到,肝炎病邪,最易伤脾,以致肝郁脾虚之证, 故立调和肝脾之法,创制本方。验之临床,多获效验。 37.7荣肝汤(关幼波) [组成] 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炒苍术10克木香10 克茵陈15克 当归12克 白芍12克香附10克佛手10 克 山楂15克泽兰15克生牡蛎15克王不留行12克 [功能] 健脾疏肝,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主治]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 湿热未清者。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 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培土荣木;苍术、木香醒脾 化湿;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香附、佛手舒肝理气;当归、白 芍养血柔肝;山楂、泽兰、王不留行活血化瘀;牡蛎软坚散结。诸 药合用,脾土得健,湿浊得化,热毒得清,瘀血得解,而收本固 标去、正复邪除之效。 · [按语] 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机复杂,.易于反复,难于 根除。其根源即在于既有肝损伤——正虚的一面,又有乙肝病毒 潜伏——邪实的一面,并贯彻整个病程之中,又因祛邪解毒、祛 湿、活血易伤正气,扶正又易恋邪,故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由此 认为治疗本病应两手抓:既要祛邪务尽,又要处处顾护正气。祛 邪扶正并施,方能达到预期目的。荣肝汤即为扶正祛邪的代表方 剂。若能坚持治疗,注意调养,多能根治。 37.8滋补肝肾丸(关幼波) (组成] 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当归12克五味子10 克何首乌15克熟地10克女贞子15克川断15克陈皮 lo克旱莲草15克浮小麦15克 (功能] 养血柔肝,滋阴补肾。 (主治) 肝病后,腰酸腿软,头晕失眠,一倦怠纳呆者。临床 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见有体虚、消瘦,神经 衰弱者。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或倍其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每丸10克,每服1~2丸,日服2次。或作蜜膏,每服一匙(10 克),日服三次。 [方解] 方中女贞子、旱莲草、沙参、麦冬、JII断滋补肝肾; 当归、首乌、熟地补肾养血安神;五味子、浮小麦补五脏,敛心 气;陈皮和胃理脾。诸药合用,重在滋补阴血、强壮肝肾以扶正 固本,使余邪无法残留。 [按语] 乙癸同源,肝肾相关。肝木得肾水之涵养则荣,失 之则萎。病理上,子病及母,肝病累肾,则肝肾同病,阴血耗伤。 所以,肝病日久,不能一味治肝,还应补肾;肝肾同治,水旺木 荣,方有利于肝病的恢复,防止迁延性、慢性肝炎的发生。“治病 必求其本”,此之谓也。 37.9温肝汤(关幼波) (组成] 黄芪30克附片 白术香附杏仁橘红各10 克党参紫河车各12克 白芍1当归茵陈各15克 [功能] 温补肝肾,健脾益气,。养血柔肝。 , [主治]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症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口淡不渴,小便清白,大便稀溏,腹胀阴肿,腰酸背寒,胁下痞 块,手脚发凉,舌淡苔水滑,脉沉弦弱。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方解] 方中附片,紫河车温补肾气;黄芪、党参、白术甘 温益气、健脾燥湿;香附、茵陈清疏肝胆;白芍、当归养血柔肝; 杏仁、橘红开肺气,化痰水、通三焦。诸药合用,温而不燥,补 而不腻,使肾气旺、脾气健、肝气舒、邪毒解,则肝炎可消、硬 化可软。 [按语] 古谓:“肝无虚证”,阳虚更为少见。故临床治疗肝 病,多宗泻法,少用补益,温补阳气更为罕见。有云:“有是证用 是药”,但医者在肝病过程中见到阳虚之病,也不敢贸然运用附子 之属。关老积数十年临床经验,有是证即用是药,往往收效颇著, 值得玩味深究。考本方配伍讲究、严谨,如附子与紫河车、归芍 相伍,温阳之效不减,辛燥伤阴之弊则无;黄芪、党参与香附、橘 红相伍,甘温益气而无滞中之弊,疏肝化痰解郁而无耗气伤中之 害,茵陈与自芍相伍,清利肝胆湿热而不伤阴血,养血柔肝而不 碍湿除。关老组方之精、用药之巧、配伍之妙,由此可见一斑。 37.10软肝缩脾方(赵绍琴) [组成] 柴胡6克黄芩10克蝉衣6克自僵蚕10克 片姜黄6克水红花子10克炙鳖甲20克生牡蛎20克 生大黄l克焦三仙各10克 [功能] 行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 [主治]“早期肝硬化。临床多用于肝炎晚期,表现为胁痛、 腹胀、症瘕、舌质有瘀斑、苔白、脉弦涩等,证属气滞血瘀者。 [甩法] 水煎服,日~剂。或倍量研末蜜丸,重10克,日 二次,每次一丸。 [方解]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开结;黄芩苦寒清热、利胆,与 柴胡配伍擅解肝胆郁热;蝉衣、僵蚕、片姜黄、生大黄为清;杨 栗山名方升降散,功擅开通内外,平调升降,燮理阴阳气血;水 红花子活血且能利水,除血滞、化水湿;焦三仙消积导滞,开胃 增食;鳖甲、牡蛎咸寒软坚以散瘀结、消症瘕。诸药合用共奏行 气、开郁、活血、利水、软肝缩脾之功。 [加减] 肝功异常,舌苔黄腻有湿热征象者加茵陈30克、土 茯苓30克;胸胁不适,善叹息,脉沉而滞,气郁明显者加佛手10 克、香附10克;脘痞厌食、呕恶、苔白腻,湿阻中焦者加藿香10 克、佩兰10克、姜半夏10克;心烦易怒,舌红起刺,火郁证显 者加黄连6克、胆草3克、丹皮10克;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脉 弱,气虚明显者加太子参6克、白术10克;血虚者加阿胶10克、 当归10克;中阳不足,畏寒肢冷者加干姜3克、吴萸3克;舌质 红绛,苔少且干,肝肾阴亏者加生地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 子10克。 [按语] 肝硬化早期,临床表现颇为复杂,但总以肝脾肿大 之邪实为主。治疗时不应因正虚而纯用补剂,否则痰瘀胶结更甚; 也不可因邪实而攻伐太过,伤正气,与病无益。不可速决,只宜 缓图。用药上更应讲究,不可鲁莽。赵老方用升降散既别出新裁, 又符合本病病机,且无伤正之弊。另外,僵蚕、大黄又有推陈致 新、祛浊升清之功,对于肝硬化的恢复大有益处。如《伤寒温疫 条辩》云:“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 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散逆浊结滞之痰也 ..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大黄《本经》谓其“下瘀血,血闭, 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 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附赵绍琴简介:赵绍琴教授,1917年12月生于北京,祖籍 浙江绍兴,三世清太医院御医。幼承家学,精研医经,自1934年 即悬壶北京。后又受业于御医瞿文楼,韩一斋和旧北京四大名医 之一汪逢春诸先生,尽得三家真传。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 授,温病专业研究生导师。临床经验丰富,详于辨证,精于用药, 擅治温热病和内科疑难病。 通讯地址:北京中医药大学 邮码:100029 37.10软肝缩脾方(赵绍琴) [组成] 柴胡6克黄芩10克蝉衣6克自僵蚕10克 片姜黄6克水红花子10克炙鳖甲20克生牡蛎20克 生大黄l克焦三仙各10克 [功能] 行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 [主治]“早期肝硬化。临床多用于肝炎晚期,表现为胁痛、 腹胀、症瘕、舌质有瘀斑、苔白、脉弦涩等,证属气滞血瘀者。 [甩法] 水煎服,日~剂。或倍量研末蜜丸,重10克,日 二次,每次一丸。 [方解]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开结;黄芩苦寒清热、利胆,与 柴胡配伍擅解肝胆郁热;蝉衣、僵蚕、片姜黄、生大黄为清;杨 栗山名方升降散,功擅开通内外,平调升降,燮理阴阳气血;水 红花子活血且能利水,除血滞、化水湿;焦三仙消积导滞,开胃 增食;鳖甲、牡蛎咸寒软坚以散瘀结、消症瘕。诸药合用共奏行 气、开郁、活血、利水、软肝缩脾之功。 [加减] 肝功异常,舌苔黄腻有湿热征象者加茵陈30克、土 茯苓30克;胸胁不适,善叹息,脉沉而滞,气郁明显者加佛手10 克、香附10克;脘痞厌食、呕恶、苔白腻,湿阻中焦者加藿香10 克、佩兰10克、姜半夏10克;心烦易怒,舌红起刺,火郁证显 者加黄连6克、胆草3克、丹皮10克;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脉 弱,气虚明显者加太子参6克、白术10克;血虚者加阿胶10克、 当归10克;中阳不足,畏寒肢冷者加干姜3克、吴萸3克;舌质 红绛,苔少且干,肝肾阴亏者加生地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 子10克。 [按语] 肝硬化早期,临床表现颇为复杂,但总以肝脾肿大 之邪实为主。治疗时不应因正虚而纯用补剂,否则痰瘀胶结更甚; 也不可因邪实而攻伐太过,伤正气,与病无益。不可速决,只宜 缓图。用药上更应讲究,不可鲁莽。赵老方用升降散既别出新裁, 又符合本病病机,且无伤正之弊。另外,僵蚕、大黄又有推陈致 新、祛浊升清之功,对于肝硬化的恢复大有益处。如《伤寒温疫 条辩》云:“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 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散逆浊结滞之痰也 ..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大黄《本经》谓其“下瘀血,血闭, 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 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附赵绍琴简介:赵绍琴教授,1917年12月生于北京,祖籍 浙江绍兴,三世清太医院御医。幼承家学,精研医经,自1934年 即悬壶北京。后又受业于御医瞿文楼,韩一斋和旧北京四大名医 之一汪逢春诸先生,尽得三家真传。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 授,温病专业研究生导师。临床经验丰富,详于辨证,精于用药, 擅治温热病和内科疑难病。 通讯地址:北京中医药大学 邮码:100029 37.12燮枢汤(焦树德) [组成] 北柴胡泽泻各9—10克炒黄芩炒川楝 白蒺 藜各9—12克制半夏10一12克 红花 刘寄奴(或茜草)各 9—10克皂角刺3—6克 片姜黄9克 焦四仙 炒莱菔子各 10克。 [功能] 调肝和胃,活血消痞。 [主治] 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所致较长时间 具有右胁疼痛、腹部胀满、不思饮食、胁下痞块、倦怠乏力、小 便发黄、大便欠爽或溏软、舌质红或有瘀班、苔白或黄、脉弦或 弦滑。也适用于慢性胆系感染而见上述病症者。 .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 方中柴胡升清阳,黄芩降浊阴,一升一降,能调转 燮理阴阳升降之枢机,共为君药。半夏辛温善降中焦逆气而燥湿 和胃健脾;白蒺藜苦辛而温,宣肺之滞,疏肝之郁,下气和血;川 楝子苦寒入肝,清肝热、行肝气而止胁腹痛;红花辛温活血通经, 并能和血调血,四药共为臣药。片姜黄辛苦性温,行血中气滞,治 心腹结积、痞满胀痛;皂刺辛温,开结行滞,化痰祛瘀,破坚除 积;刘寄奴苦温而辛,破瘀消积行血散舯;炒莱菔子辛甘性平,理 气消胀,配焦四仙助消化而除胀满,运中焦而健脾胃,为佐药。泽 泻入肝肾,能行在下之水,使之随清气而上升,复使在上之水随 气通调而下泻,能泄肝肾水湿火热之邪,而助阴阳升降之机,为 使药。 , [加减] 中湿不化,脘闷食少,舌苔白厚者加苍术6—9克、 草蔻6—10克;气血阻滞,胁痛明显者加元胡9克、枳壳lo克、 制乳没各5克;如血瘀明显者加茜草12—20克、海螵蛸6—9克、 桂枝6—10克;胃纳不佳、饮食少进者加谷芽、陈皮各10一12克; 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者加珍珠母30克、远志、天竺黄各9克、栀 子3克;下午低热者加生白芍12壳、银柴胡10克、青蒿15克; 口苦、尿黄、目赤者加栀子6—10克、龙胆草3克;肝脾肿大者 加炙鳖甲15—30克、射干lo克、三棱、莪术各3—6克、元参12— 30克;有轻度腹水者加大腹皮12—15克、茯苓、冬瓜皮各30一 40克、水红花子10一12克、车前子10一20克;情志不舒者加香 附10克、合欢花6克;呕逆便秘、舌苔不化者加代赭石30克、旋 复花0克、生大黄3—5克、炒五灵脂9克;谷丙转氨酶高者加五 芦散(五味子95克、芦荟25克,共为细面,每服3克,每日2次, 温开水送下,或随汤药服用);腹部喜暖,遇凉隐痛者减黄芩为6 克、去川楝子;药后胁痛反剧者去皂刺、减片姜黄。 [按语] 本方功擅理气、活血、消痞,对于慢性肝炎、早期 肝硬化确有良效,但须掌握其适应证,不可妄投。盖因本方总属 消导之剂,每易伤气耗血,损伤肝脏,故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均非 所宜。《金匮要略》有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 于方中伍入生芪、白术、山药之属,收效更佳。 附 焦树德简介;生于1922年,男,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 学会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 通讯地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邮码10029 37.13软肝煎(邓铁涛) [组成] 太子参鳖甲(醋炙)各30克 白术茯苓各15 克楮实子菟丝子各12克萆薢18克丹参10克甘草6 克土鳖虫3克。 [功能] 健脾护肝补肾,活血化症软坚。 [主治]肝硬化。 ’ [用法] 土鳖虫烘干研成细末。水三碗,入鳖甲先煎半小时, 纳诸药煎至1碗,冲服土鳖虫末,渣再煎服。日一剂。 [方解] 方中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太子参补而不燥, 气阴双补,甚为合宜;楮实子擅治水气蛊胀,.配菟丝子补肝而益 肾,此乃虚则补其母之意;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养血活血;土 鳖虫、鳖甲皆灵动之物,活血软坚化症;草薜则助四君以祛湿健 脾。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肝补肾,活血化症软坚之功。 [加减] 酒精性肝硬化加葛花;肝炎后肝硬化加黄皮树叶30 克;门脉性肝硬化加炒山甲10克;牙龈出血加紫珠草或仙鹤草30 克;阴虚无湿者去萆薢,加山药15克、石斛12克。 [按语] 肝硬化属中医症瘕、臌胀范畴,病因不一,病理复 杂,但不外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气血痰水瘀积于腹内 而成。邓氏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由湿热邪毒或虫蛊、 酒毒侵犯肝脏日久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扶正祛邪、标本 兼固;用药精当、平和,化症不伤气血,补益不碍症消,为不可 多得的治疗肝硬化之良方。 附 邓铁涛简介:1916年生于广东开平县;中医教授、幼承 家学,从事中医工作近50年,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 验,擅治疑难病证,声名远播海外。 通讯地址:广州中医学院邮码510000 1.14化肝解毒汤(周仲瑛) 、 (组成) 虎杖、平地木、半枝莲各15克土茯苓、垂盆草各 20克赤芍、姜黄各10克黑料豆10克生甘草3克 [功能] 清解泄化肝脏湿热瘀毒。 [主治] 慢性迁延型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以湿 热瘀郁为主证者。 [用法] 将上药放砂罐内,加冷水浸泡过药面,泡20分钟 即行煎煮。沸后改用小火煎15分钟,滤取药液温服。每日一剂, 煎服两次,上、下午各一次,食后二小时服。连服两个月为一疗 程。一般应服用2—3个疗程,疗前及每满一个疗程,可复查肝功 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表面抗原标志物一次。 [方解] 临证所见乙型肝炎起病多缓,症状相对隐伏,病程 长,每易持续迁延转成慢性。肝为藏血之脏,故湿热毒邪不仅蕴 于气分,且常深入血分,瘀滞肝络,表现出湿热毒瘀交结的病理 特点,致使热毒瘀结于肝,湿毒蕴遏脾胃。由于湿热毒阏是发病 的病理基础,贯穿于病变的始终,因此病理发生主要属于邪实。但 邪毒久羁,热伤阴血,湿伤阳气,又可邪实与正虚错杂,导致肝 脾两伤,病及于肾,表现肝肾阴血虚耗,或脾肾气虚、阳虚。 本方辨证适用于湿热毒瘀互结的证候,旨在以祛邪为主,俾 邪祛则正复。治疗重在清化湿热,化解肝毒,凉血化瘀。药用虎 杖、平地木、半枝莲为主,辅以土茯苓、垂盆草相互协同而奏清 热化湿解毒、凉血活血之效。佐以黑料豆、甘草,调养肝脾而解 毒;取赤芍、姜黄入肝为使,增强凉肝活血作用。 , [加减] 肝郁气滞加醋柴胡5克、香附10克;气火郁结加 丹皮、山栀各10克;湿热中阻加炒黄芩lo克、厚朴5克;肠腑 湿热加凤尾草、败酱草各15各;湿热在下加炒苍术、黄柏各10克; 湿热发黄加茵陈12克、山栀10克;热毒偏重酌加龙胆草5克、大 青叶、蒲公英各15克;湿浊偏重加煨草果5克、晚蚕砂10克 (包);血分瘀毒加白花蛇舌草20克、制大黄6克、营分郁热酌加 水牛角片、丹皮、紫草各10克;肝郁血瘀酌加丹参10克、土鳖 虫5克、佻仁10克;肝血虚加当归、自芍各10克;肝肾阴虚加 桑椹子、旱莲草各10克;阴虚有热加大生地、金钗石斛各10克; 脾气虚酌加党参、白术各10克、黄芪12克;肾阳虚加仙灵脾、菟 丝子各10克。 [按语] 本方立意重在祛邪,慢性乙肝总属邪盛而致伤正, 祛邪即寓扶正之意。如并见正虚,则可适当扶正以祛邪。在治疗 后的恢复巩固阶段,则须另用扶正调补为主的方药。本方用药重 在活血,因为慢性乙肝病邪多已深入血分,故宜以凉血和血为主, 兼以清化气分湿热,但又忌用消克破血伐肝之品。 (典型病例] 单某,男性,27岁,工人。 病史:1988年5月因乏力纳差,查肝功发现黄疸指教7u,SG— PT97u,HBsAg(+),自觉肝区隐痛,恶心欲吐,四肢乏力,就 医检查诊为乙型肝炎。先后用过多种中、西药物,经半年以上治 疗,反复查肝功能八次,转氨酶时升时降,澳抗一直为阳性,乃 于1989年11月来我院治疗。就诊时症见:肝区时隐痛,恶心欲 吐,纳谷欠香,疲乏无力,口干,大便日行两次,但不溏,舌苔 薄黄腻,舌尖暗红,脉弦滑。辨证施治:肝经湿热瘀结,木郁不 能疏土,拟化肝解毒,复其疏泄。药用虎杖、平地木、垂盆草各 20克,土茯苓15克,贯众、紫草、黑料豆各lo克,甘草3克,二 妙丸12克(包)。服40贴后,自觉症状亦逐渐消失。原方再服25 贴,复查肝功正常,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表面抗原标志物(一)。但 尚不耐疲劳,上方去紫草、土茯苓、垂盆草,加制首乌、制黄精、 大生地各12克,以扶正固本,服一疗程后,在我院及其它医院复 查肝功等指标均为阴性。 附 周仲瑛简介:生于1928年,江苏省如东县人。现为南京 中医学院教授,兼任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医 药卫生学科组组长等职。家世业医,少承庭训。著有《中医内科 学》等lo余种专著。临床40余年,对中医内科和急症造诣殊深。 对乙脑、流行性出血热、乙肝、高·脂血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通讯地址:南京中医学院邮码:210000 1.15减味三石汤(方药中) [组成] 生石膏3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 [功能] 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 该方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一般 与自拟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适用于迁延 性肝炎、慢性肝炎合并黄疸或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转氨酶持续 高限不降,中医辨证为湿热盛者。 [用法] 合入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 煎,煎服法亦同上。 . [按语] 本方系在《温病条辨》“三石汤”方基础上减味而 成,对湿热型肝炎有卓效,但不宜单独使用,恐寒凉伤中。方中 寒水石不仅清邪热,尚可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而解,与滑石相 伍,其效更彰,故为治疗湿热肝炎之妙品,后学不可不知。 [典型病例] 过某,男,42岁,1978年5月初诊。 患者三年来肝功损害,确诊肝炎。转氨酶长期持续在500单 位以上,百治不效。就诊时,肝区疼痛,疲乏无力,大便偏干,小 便黄赤,舌红苔黄9脉细数,查转氨酶500单位以上。中医辨证 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先予加味一贯煎。.一个月后症状好转,但 转氨酶无变化。考虑虽属阴虚,但挟有湿热,,遂于原方中加入减 味三石汤以清利湿热。一个月后复查肝功,转为正常。后连续服 用此方3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遂嘱停药观察。10 年来,患者定期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在此期间,患者两次 出国工作,颇为劳累,但肝功始终正常,肝炎治愈,疗效巩固。 附 方药中简介:1921年生于四川重庆,现为中国中医研究 院研究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卫生部药品评审委、中华全国 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方氏40年从师名医陈逊斋先生,1944年即在 重庆执业,1952年在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5年,长期从事中医 理论和内科临床研究工作,理诊造诣深,临床经验丰富,对肝病、 肾病的诊治尤为擅长9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有效系列方药,疗效卓 著。 通讯地址: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邮码:100091 1. 16升麻甘草汤(方药中) [组成] 升麻30克甘草6克 [功能] 解毒,和中。 [主治] 本方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一般 与后面所述之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适用 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损害严重,转氨酶长期持续在高限, 中医辨证属于毒盛者,恒合用该方。' [用法] 常合入加味一贯煎、加味异昧散、加味黄精汤方中 同煎,煎服法亦同上。 [方解] 方中升麻辛甘、微苦、微寒,擅清热解毒;甘草和 中调药,又擅解毒。二药合甩,解毒而不伤中,扶正而不恋邪,共 奏解毒、和中之功。 [按语] 本方虽小,但功效卓著,妙不可言。单方中升麻一 味的运用,就值得玩味。考升麻《本经》谓其“除百毒,辟瘟疫, 瘴气、邪气、中毒、时气毒疠..”《本草备要》谓“轻,宣,升 阳,解毒。..解百药毒,吐蛊毒,杀精鬼。”可见本品擅长攻毒、 解毒。而肝炎为病毒所致,属中医疫毒范畴,业已被广大医家公 认。故尔,从祛邪角度而言本品于肝炎最相适宜。另外, 本品用 至30克,超出常量数倍,亦应引起后学重视。 (典型病例] 郭某,女,30岁,1969年5月初诊。 患者确诊肝炎已10年。经中医药物治疗,10年来转氨酶一直 持续在500单位以上始终不降,麝浊10单位,百治无效。就诊时, 患者肝区疼痛,波乏无力,纳差,舌红,脉弦细滑数。根据上述 症征,辨证为肝肾阴虚,波及脾胃,邪毒炽盛。拟养肝助睥疏肝, 佐以解毒为法,予加味黄精汤合升麻甘草汤治疗。升麻最大用量 为45克。服药两周后,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复查肝功,转氨酶、麝浊均下降至正常值,仍宗上方继续治疗两 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保持正常值,诸症消失。 停药一年后复查 肝功仍在正常范围。1983年患者因它病来诊,述自1969年治疗取 效后,10余年来肝功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其中只有一次因外出劳 累,转氨酶曾一度升高,患者自服原方20剂,再调恢复正常。 1.17退黄三草汤(李昌源) [组成] 鲜车前草10株天青地白草20克酸浆草20克 绵茵陈20克 白花蛇舌草20克大青叶20克板蓝根20克 郁金20克 [功能] 清热解毒,退黄除湿。 [主治] .急性黄疸性型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发作。 [用法] 水煎,日1剂,分3次服。 [方解] 本方专为黄疸证之阳黄而设。现代医学中所称之急 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发作等,多属阳黄范围。宗 《金匮要略·黄疸病》中“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 利其小便”之说,以清热除湿利尿为法。用鲜车前草、天青地白 草、酸浆草入肝脾,清热利湿凉血为主药;辅以绵茵陈、白花蛇 舌草除湿清热退黄;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佐以郁金行 气解郁化瘀。诸药合用,以收清热解毒除湿、疏肝利胆除黄之功。 [加减] 湿热蕴结者,加黄连6克、大黄(后下)10克、滑. 石、蒲公英各20各;肝郁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莪术各10 克,没药6克;脾气虚者,加太子参、苍术、茯苓各10克,炙甘 草3克;肝肾阴虚者,加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各20克,麦冬 15克。 . [按语] 证属湿热,医者每易苦寒直折,往往湿热未除,脾 胃已伤,治疗肝炎更忌如此。湿热胶结,如油入面,难解难分。一 味清热必碍湿除,单纯化湿又易助热,故应慎用苦寒和温化。然 本方所用之品轻清泄热、利尿除湿,使邪热得清、湿浊得除,且 不伤中土。可谓得治肝炎之三味。 附 李昌源简介:生于1916年,四川铜梁人。现为贵阳中医 学院教授。李氏1933年跟师学医4载,1937年考入成都国医馆, 1941年悬壶重庆,后调入省中医学院。李氏从事教学和临床50余 年,学验俱丰。擅治外感热性病及各种杂病,尤对急慢性肝炎、肝 硬化等病的治疗有很深的造诣。 通讯地址:贵阳中医学院邮码:550000 1.18草河车汤(宋孝志) [组成] 草河车30克青皮12克苏木6克 [功能] 清热活血,舒肝止痛。 [主治] 肝经郁热,两胁胀痛,心烦急躁,舌红苔黄,脉象 弦数等。本方适用于现代医学所诊断的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 期,或单项转氨酶增高。临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明显而肯定。 (用法)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方解] 胁痛是肝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正如《灵枢·五邪 篇》所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临床引起肝之为病的原因很 多,笔者根据《素问》.“肝喜条达,又主藏血”及“肝热病者,.. 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等论述,并从长期临床实践中体会 到,肝病发生的最主要病机是气不调达、血不和畅及肝经郁热。因 此治疗当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为组方原则。草河车汤就是本着 这一原则而组成的。目前急、慢性肝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治疗 的药物亦很多,但能够较好的起到预防、治疗及防止复发作用的 药物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在此方面,中医药有着较强的优势。草 河车经临床验证,对改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控制临床症状均 有较好的作用。 方中药物虽简单,但配伍严密,用量讲究。草河车清热解毒 利湿消肿是为主药,用量亦重,常用30克。青皮辛散温通,苦泄 下气,入肝胆经,可疏肝破气,清泄止痛,又防草河车苦凉太过。 苏木入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本草纲目》云:“苏木乃三 阴经血分药,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故在方中以用6克为宜。 [加减] 如热毒较甚,将草河车更为凤尾草30克;大便溏 者,减草河车加贯众30克;有黄疸者加茵陈15克、栀子10克; 在肝硬化早期可加山楂30克;腹水较明显加郁金15克、槟榔30 克。伴见脾胃虚弱加茯苓15克、白术12克、党参12克等。 (按语] 本方药简便廉,用之灵验。临床可连续服药2—4个 月,无不良反应。对于肝功能不正常患者,不管有否临床症状,均 有疗效。 1.19舒肝解毒汤(赵清理) -- [组成] 当归12克 白芍1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 板蓝根15克败酱草15克茵陈30克川楝子12克银花15 克公英15克甘草6克生姜10克红枣5枚 [功能] 疏肝健脾,清热解毒。 [主治] 急、慢性乙型肝炎,或右胁肋疼痛隐隐,或两胁胀 痛不舒。 (用法] 日一剂,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解] 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藏 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是人体气机运行畅达的保证,若情志不遂, 肝木失于条达,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气横逆,胁痛等症随之而起。 且肝木为病,易于横侮脾土,脾胃居予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若中土受损,人体气机之升降逆乱,诸症蜂起。故本方使用疏肝 解郁之品意即顺其条达之性,发其郁遏之气,正合《内经》“木郁 达之”之旨。又伍健脾助运之味,实土以御木侮。且肝气有余,则 肝血不足,所以肝郁易致血亏,虚则外邪侵入,恋于肝内,故更 佐清肝解毒之剂,补肝体而和肝用,以消除外来之邪毒,如是则 体用兼顾,肝脾并治,共奏祛邪扶正之效。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甘草、生 姜、红枣健脾和胃,此乃逍遥散抑肝健脾之意。板蓝根、败酱草 清热解毒,抗菌谱较广,又兼有抗病毒作用,尤其对肝炎病毒有 较强的杀灭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银花 公英清热解毒,对多种细菌、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茵陈、川 楝子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对多种病毒、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为肝胆疾患所常用。以上诸药相伍。即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杀灭疖 菌等作用以祛邪,又可通过疏肝健脾而调动机体抗病力以扶正,此 即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实乃治疗慢性迁延型肝炎的理想方剂。 [加减] 若两胁胀痛甚者,加青皮、佛手、川朴;若纳差 腹胀者,可加焦三仙、鸡内金;若右胁肋痛甚者,可加玄胡、郁 金、丹参;若肝脾肿大者,可加炙鳖甲、三棱、莪术;若转氨酶 升高者,可加五味子、黄芩、半枝莲;若体倦乏力者,可加太子 参、黄芪等。 (按语] 本方是赵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方。临床根据 病情,随证灵活加减,每获良效。 [典型病例] 简某,男,36岁。 1991年3月24日就诊。自觉全身疲倦乏力,右胁肋隐隐作 痛,初未介意。1990年9月初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84),表面 抗原阳性(1:64),随后又作“两对半”,HBsAg阳性、抗HBe 15阳 性,抗HBc阳性。曾服肝泰乐、肝必复、云芝肝泰、灭澳灵和复 方树舌片等药半年,病情时轻时重。复诊见右胁肋隐隐作疼,脘 腹胀满,纳差,体倦乏力,小便微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 细稍数,遂以舒肝解毒汤加减。当归12克、白芍15克、柴胡l5 克、茯苓15克、板蓝根20克、败酱草15克、菌陈30克、川榜 子15克、银花15克、公英15克、五味子12克、焦三仙各12克、 甘草6克、生姜、红枣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 上方连服9剂,饮食略有增加,照上方加鸡内金10克,继续 服用。 4月12日三诊,又服药9剂,饮食明显增加,右胁肋疼痛减 轻,继续照上方服用。 , 4月26日四诊,连续服药32剂,做肝功能检查:转氨酶正常 (20u),HBsAg阴性(1:8),“两对半”仅有抗HBe阳性,余项 皆为阴性。为巩固疗效,照首方去银花、公英、茵陈:川楝子,加 党参12克、黄芪20克,继续服用近2个月,月手功检查均正常, “两对半”各项皆为阴性。随访半年,身体健康,复查“两对半” 3次诸项皆为阴性。 附 赵清理简介:1932年生于河南邓州。现任河南中医学院 教授、主任医师,1985年创办张伸景国医大学并任校长。赵氏出 身于五代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弱冠随祖父、父亲侍诊,22岁悬 壶乡里。先后在郑州、北京深造,深得任应秋、秦伯未、陈慎吾 几位师长之传。理论有见地,临床有经验,治病求本,尤重胃气。 通讯地址:河南中医学院邮码450004 ’ 1.20育阴养肝汤(钟一棠) [组成] 生地15克 白芍20克构杞子20克女贞子/20 克制首乌20克丹皮15克丹参20克茜草15克炙鳖甲 或龟板20克 [功能] 育阴养肝,化瘀消症。 [主治) 早、中期肝硬化,症见胁肋隐痛或不舒,脘腹胀满, 头晕神疲纳少咽干,面色晦滞少华,舌嫩红,苔少,脉弦细。 [用法) 每剂煎2次。头汁用冷水2碗约1000毫升,先浸 泡20分钟,煎至大半碗约300毫升滤出,二汁加水600毫升左右 煎至300毫升,下午2—3时、7—8时分服。 [方解] 本病大多在肝炎后形成,病程日久肝之阴血不足, 肝失所养,故时有胁肋隐痛或不舒;血郁气阻,致症积不散,肝 趋硬化,脘腹胀满;血不上荣,津不上承,症见面色晦滞少华,头 晕神倦咽干;阴虚有内热则舌嫩红、少苔,脉弦细。正虚邪恋,本 虚标实,以虚为主。治疗不可攻伐太过,不能强求速效,宜标本 兼顾,扶正祛邪。又因乙癸同源,故方中选用育阴养肝、补血滋 肾的生地、白芍、枸杞子、女贞子、首乌、鳖甲等补不恋邪之品, 加上化瘀活血、散结消症的丹参、茜草、丹皮等攻不伤正之药,共 奏育阴养肝、化瘀消症之效。 [加减) 兼肝郁不舒者加郁金10克、苏梗10克;兼有腹水、 苔腻者去生地,加苡仁3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有牙宣鼻 衄者加地榆30克、槐花15克;尿赤口干加青蒿10克、石斛15克、 麦冬15克;大便不实者去首乌,加葛根15克、荷叶6克、山药 20克;便秘则加瓜蒌仁15克;精神萎顿加黄芪30克、当归25克; 肝功能不正常者加大青叶30克、晚蚕砂(包煎)15克;腹胀甚则 加枳壳6克、槟榔20克。 [按语) 育阴养肝汤是钟一棠主任治疗早中期肝硬化舌质偏 红的常用经验方。本方强调标本兼顾,扶正为主,治疗后能使症 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改善白球蛋白比例,并使肿大的肝脾有不同 程度的软化和缩小,确是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剂。 [典型病例] 赵某,女,57岁,1987年12月初诊。10年前 患肝炎经治疗而愈。今年上半年开始,时感头晕乏力,脘腹胀满, 食后更甚,右胁不舒,大便干秘,日燥、面色少华,舌偏嫩红、苔 少、脉弦细,经检查,A/G倒置,B超提示:肝硬化伴少量散水、 脾肿大2cm。证属肝阴不足,血络瘀阻,治拟育阴养肝,化瘀腹结, 用育阴养肝汤加减治疗3个月,腹水消失,头晕乏力明显改善。前 后调治2年余,面色好转,血常规基本正常,A/G正常,、B超提 示:肝内光点较密,无腹水占位,脾胁下1.2cm。199t年4月髓 访,除偶有便干均正常。 ,. 附钟一棠简介:1915年生于浙江镇海。现为宁波市_中医医 院内科主任医师,兼任宁波市中医学会理事长,曾任中华全国中 医学会理事、浙江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钟氏出身中医世家,祖 父为当时一代名医。幼承庭训,师出名门,15岁考入上海中医专 门学校。1933年始随兄执业,涉足医林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擅治内科杂病及危急重症,对慢支、哮喘、肺心病、肝硬化等病 治疗颇有独到之处。 通讯地址:宁波市中医医院邮码315000 1.21加味黄精汤(方药中) [组成] 黄精30克当归12克.细生地30克夜交藤30 克苍白术各10克青陈皮各10克甘草6克柴胡10克 姜黄10克郁金、10克薄菏3克 [功能] 养肝疏肝,滋补肾阴,运脾和胃。 [主治] 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证见胸 胁满闷、胁下痞痛、舌红苔干,同时兼见胃脘不适、纳少便溏等, 属肝肾脾胃同病、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者。肝硬化腹水患者,腹 水消退之后体力未复者。 [用法]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一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 后文火煎5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两煎混匀,总量以 250一300毫升为宜每日服一剂,每剂分两次服用,饭后2小时温 服。连服二剂,停药一天,每月可服20剂。 [方解] 方中黄精、生地、当归滋水涵木;柴胡、郁金、青 陈皮、薄荷疏肝理气;苍白术、甘草、陈皮运脾和胃;姜黄理气 活血;夜交藤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柔肝、滋肾运脾、和 胃理血之效。 . 、 [加减] 大便溏薄者,酌减生地用量;血瘀甥显者,可加丹 参30克、鸡血藤30克,名日丹鸡黄精汤;气虚明显者,可加党 参15克、黄芪30克,名日参芪黄精汤。 (按语] 本方是方氏治疗肝病的基本方。临床若能灵活应用, 则必获益良多。 [典型病例] 尹某,男,41岁,1972年9月初诊。 患者自1964年以来,经常出现肝区疼痛,并伴低热(37.5~ 38℃),肝功检查正常。1968年在某医院作肝穿刺,疑诊肝炎。1972 年2月“感冒”发热,肝区疼痛卒然加重,呈针刺样痛。经检查 诊为肝癌,住院治疗。经多方处理,低热、肝区疼痛始终未能得 到改善,全身情况亦日趋恶化,遂于1972年9月来诊。诊时,肝 区疼痛、低热(37.5 C)、胃胀、纳差、便溏、形瘦、面色青暗、 神疲气短、脉沉细弦数、舌质青赤、有瘀斑、苔薄白。肝脏触诊 肋下5公分,质硬,表面不光滑,触痛。予参芪黄精汤。药后2周, 自觉症状即逐Et减轻。以后连甩半年左右,诸证消失。实验检查: 甲胎球(一),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等均转正常出院。出院后继续 来门诊以上方加减服用,一年后停药并恢复工作。随访至1990年 仍健在。 1.22加味一贯煎(方药中) [组成] 南沙参15克麦冬10克当归12克细生地20 克金铃子10克夜交藤3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柴 胡10克姜黄10克郁金10克薄荷3克 [功能] 滋肾、养肝、疏肝。 (主治] 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病, 证见肝区疼痛,口千目涩,大便偏干,脉弦细滑数,舌质红苔薄 黄干等,中医辨证属于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者。 ’ (用法]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一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 后文火煎5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 量以250至300毫升为宜。每日服一剂,每剂分两次服用,饭后 两小时温服。每服二剂停药一天,每月共服20剂。或间日服一剂。 服药过程中,停服其它任何中西药物。 , [方解] 方中生地、沙参、麦冬滋水涵木,养肝柔肝;当归、 丹参养血和血;柴胡、郁金、川楝予、薄荷疏肝理气;姜黄、鸡 血藤活血化瘀;夜交藤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养肝、疏 肝、和血之功。 [加减] 大便于结者,生地可加量至30克,并减少煎药时 间,首煎20分钟即可,大便偏溏者,生地酌减用量,并增加煎药 时间,首煎可煎至一小时;肝区疼痛较重者,加元胡10克;腹胀 明显者,加砂仁6克、莱菔子15克;合并黄疸者,合入减味三石 汤(方见后)。 [按语] 本方系在魏玉璜方“一贯煎”的基础上加减而成, 临床疗效可靠,为治疗肝病的一大法门。然扶正有余,祛邪不足, 故不宜久用。从肝病“毒虚”理论出发,本方宜与草河车汤、升 麻甘草汤合用。 [典型病例] 刘某,男,32岁,1989年10月初诊。 两年来患者肝区疼痛,疲乏无力,在外院多次检查转氨酶均 在500单位以上,麝浊10单位左右,麝絮(+~++),诊断迁 延性肝炎。长期服用西药保肝药物及中药清热利湿解毒剂,症状 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来诊时,肝区疼痛,疲乏无力,纳 谷尚可,口干渴欲饮水,睡眠不实多恶梦,大便偏干,小便偏黄, 脉弦细滑数,舌质红,苔薄白中心黄而偏干。实验室检查:转氨 酶500单位以上,麝浊10单位,麝絮(++),诊断迁延性肝炎。 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湿热内蕴。予加味一贯煎合减 味三石汤。一月后复诊,上述症状已基本消失,复查转氨酶220单 位,麝浊8单位,麝絮(一)。再服上方一个月,~月后复查转氨 酶、麝絮均转正常,麝浊6单位。继服加味一贯煎原方,一月后 再查,转氨酶、麝浊、麝絮均转正常。以后继续服用本方至半年 后停药。服药期间,每月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无明显自觉 症状,肝炎已愈疗效巩固。 . 37.23加味异功散(方药中) [组成] 党参15克苍白术各10克茯苓30嘉甘草6 克青陈皮各lo克黄精20克当归12克二焦楂曲各10克 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 柴胡IQ克姜黄l0竟郁金10克 薄荷3克 、 [功能] 健脾和胃,养肝疏肝,养血和血。 - (主治] (1)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 癌等病,证见胸胁满闷,胁下隐痛,纳呆纳少,便溏,舌质淡润, 舌苔薄自。脉濡细等,中医辨证为睥胃气虚肝乘、气滞血瘀者。 (2)上述肝病患者,虽见有阴虚证症,但服养阴剂后,胃脘 不适,纳差便溏者。 (3)当前虽见有阴虚证症,但询问病史,素体脾虚者。 (用法] (1)同如味一贯煎煎服法。 (2)阴虚患者服用本方注意中病则止,不宜长服久服,亦可 在服用养阴方剂过程中间断服用本方。 - 、(方解) 方中党参、苍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健脾益气、 运湿和中;黄精、”当归、丹参、鸡血藤养阴补血和血;青陈皮、焦 楂曲、柴胡’、郁金、薄荷、姜黄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 奏健脾养肝,理气活血之功。 [按语] 肝病后期邪除正虚,土衰木枯,治疗的关键在于扶 正。又久病多瘀故又当和血祛瘀。方氏加味异功散,既补脾土、荣 肝木,又畅肝气、调血脉,故为治疗肝病之良方。 [加减] 肝区疼痛剧烈者,加金铃子10克,元胡10克。 [典型病例] 刘某,女,54岁,1973年3月初诊。 患者10年来经常胃脘胀满,大便偏溏,右胁下隐痛。11972年 检查肝功,转氨酶200一300单位左右,麝浊l0单位左右,A/G 比值接近乎值,血小板l0万/立方毫米以下,诊断为慢性肝炎。一 直服用中西药物,但肝功损害未恢复正常。于19'73年3月来诊。 就诊时,症状同前,脉沉细而濡,舌淡润,苔薄白。检查肝功:转 氨酶256单位,麝浊10单位,A/G:3.0/2.8,血小板8.6万/立 方毫米,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医辨证为病在肝脾,证属脾虚肝乘, 气滞血瘀,予加味异功散加砂仁、莱菔子。服药后,患者自觉症 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复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有好转,治疗3个 月后复查肝功恢复正常,以后多次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1980 年患者右侧乳房发现肿块,经某医院病理检查确诊乳癌,行根治 手术。术后肝区疼痛、脘腹胀满、大便稀溏等症状又复作,检查 肝功各项指标均明显异常,A/G比值倒置。再予加味异功散,同 时合用冬虫夏草粉。服药后,各症相继消失,肝功检查亦转正常, 后仍间断服用加昧异功散调理。现乳癌术后已10年,患者多次复 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并恢复工作,疗效巩固。 37.24舒肝化症汤(周信有) ' [组成] 柴胡9克茵陈20克板蓝根15克当归9克 丹参20克莪术9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黄芪20克.女 贞子20克五昧子15克茯苓9克 , [功能] 舒肝解郁,活血化症,清解祛邪,培补脾肾。 [主治] 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 肝功能异常等。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中、 晚分3次服。亦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3丸。 [方解] 湿热夹毒,邪毒留连,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致病的主 要病因。正气虚损,免疫功能紊乱低下,是发病的重要病机;肝 失调达,气滞血瘀,又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因此,本方组成 采取解毒化湿、补虚、祛瘀三法合用的治疗原则,通治各种病毒 性肝炎。方中以柴胡调达肝气;茵陈、板蓝根、茯苓等清热利湿, 抑制病毒;当归、丹参、莪术等养血调肝,和血祛瘀,以扩张肝 脏血管,增强肝内血液循环和增加肝脏血流量,从而起到改善肝 脏营养及氧气供应,防止肝脏细胞损害、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以 防肝病的发生发展,并促使肝病恢复;党参、白术、黄芪、女贞 子、五味子等为扶正补虚之品,参、术、芪健脾益气,而有利于 血浆蛋白的提高,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其中五味子酸收入肝,使 转氨酶不致释放出来,从而起到降酶作用。上药配伍,全面兼顾, 起到中药处方综合作用和整体调节作用,这是运用中药治疗病毒 性肝炎的一大优势。 [加减] 有湿热证候或瘀腮现象的,方中茵陈可重用40一60 克,以利于清利湿热,再加赤芍、栀子,是出于祛瘀利胆的目的。 虚赢不足严重的偏于阳虚酌加淫羊藿、仙茅、肉桂以温补肾阳;偏 于阴虚酌加生地、构杞等以滋补肾阴。对于肝硬化代偿失调,血 脉瘀滞、阳虚不化所出现的腹水,根据“去菀陈莝”、温阳利水的 治则,在重用补益脾肾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础上,尚须酌加理气 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泽泻、白茅根等,如此标本兼治, 有利于腹水消除,恢复肝脏代偿功能。 ’ . [按语] 周氏所研制的舒肝消积丸,就是以本方为基础研制 而成,本方系撷取茵陈蒿汤、四逆散、逍遥散、枳术丸、保元汤、 当归补血汤等诸方之长并结合本人长期临床经验加减化裁而成。 [典型病例] 马某,男,45岁,汽车司机。1988年3月来 诊。 患者于七十年代中期罹甲型肝炎,曾经住院治疗。1985年2 月经检查又感染乙型肝炎,·经多方治疗,迁延不愈。来诊前经某 医院检查肝肿大2—3厘米,质地中硬,化验肝功能异常,血浆蛋 白异常。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 诊见:右胁胀痛,胁下症积,有触痛,脘痞纳呆,泛恶厌油, 疲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细弦。证系肝瘀气滞,睥肾两虚,湿 毒侵犯。拟调肝化症,补益脾肾,兼顾清解祛邪。治以内服舒肝 消积丸,每日早-、中、晚各1丸,并配服舒肝化症汤加白花蛇舌 草20克,每日1剂。连续服丸、汤药3个月,经检查肝脏回缩2 厘米,质地变软,肝功和蛋白异常消除,自觉症状消失,体力恢 复。直到现在已2年多,身体健康,病情无反复。 附 周信有简介:生于1921年,山东牟平人。现为甘肃中医 学院教授。周氏自幼从师习医。四十年代执业安东,1960年奉调 入京,1978年调至甘肃工作。周氏理论上有造诣,临床上有心得, 对治疗疑难病证颇多独到见解。近年来潜心对肝炎、血液病、老 年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讯地址:甘肃中医学院 邮码:730000 37.25二甲调肝汤(何炎燊) [组成] 炒山甲15克 鳖甲24克三七6克丹参15克 茵陈30克 田基黄30克太子参18克茯苓18克 白芍15 克女贞子15克,糯米根须24克 [功能] 消症、活血、清热、益气、养阴。 [主治]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用法] 水煎服,日l剂,分早晚二次服。 [方解] 此方经长期临床实践,多次修定而成,乃“奇之不 去则偶之”,所谓复方是也。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多是迁 延日久,病机错综复杂,既有邪毒深入血络,久郁成症之实证,又 兼见肝阴暗耗、脾气受损之虚证,故用药宜各方照顾。且久病虚 赢,不耐猛峻之剂,过寒过温,偏攻偏补,皆足至变。本方取山 甲、鳖甲有情之品,入肝络以缓硝其症;三七、丹参活血而不伤 正之品,以通其瘀滞;茵陈、田基黄善能清肝搜邪,且清而不克, 此六者所以治其实也。益脾气选用太子参、茯苓之甘平,以济黄 芪之温;养肝阴选用白芍、女贞子之中和,而避归、地之柔;又 用糯米根须既是稼穑养脾之品,又“得水土之气最全,能清阴分 燔灼之热”者(语见《叶案存真》)参与其间,此六者所以护其虚 也。本方特点是性质平和,利于久服,无不良副作用。以此为基 础,随证加减,多年临床证明,颇有实效。 [加减] 内热盛,口苦便秘者去黄芪,加虎杖,栀子各12克; 里湿盛,便溏,腹满痛者,去女贞-,加苍术9克、厚朴6克;胁 南隐隐,痞闷不适者,加柴胡12克、郁金9克;胁痛阵发如刺者, 加川楝子、元胡各9克;阴分偏虚,口千、舌燥、虚烦、火拜者, 加玉竹24克、麦冬12克;有腹水者,茯苓增至30克,用皮肉各 半,加车前子15克、砂仁6克、茅根30克。 、 [按语] 本方是何氏自拟方。古人云:“用药如用兵”。观仲 景治病,既有用“轻锐直捣”的方法,如白虎、承气、四逆诸汤; 也有用“四面合围”的方法,如麻黄升麻汤、鳖甲煎丸之类。大 概前者常用于病机不甚复杂、主要矛盾比较突出之病;后者常用 于病机复杂,头绪纷繁之病。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病机复杂, 多是寒热错杂,虚实互见,非一方所可治。狠据“奇之不去则偶 之,一方不去则复之”的原则,何氏从五十年代以来,采用活血、 消症、清热、养阴、益气诸法复合成方,随证加减,颇获实效。方 中药物乃历经临床实践,。增删厘定而成。其中有草药田基黄 即《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出 版)所载之“地耳草”,产于我国南方田基、沟边潮湿草丛中,性 味甘淡微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渗湿行水、消肿止痛功效,清而 不克,乃治肝炎理想药物。有一乡村教师,患肝病持续发展成肝 硬化腹水。他每日采鲜田基黄一斤,用水10碗,再入砂糖调味, l日分三次服,不用任何中西药物,月余竟愈。何氏吸取民间经验, 纳此药于复方中,确能增强疗效。 ' 附 何炎燊简企:1922年生于广东东莞。幼从宿儒习古文,后 发愤自学中医,211岁始悬壶行医乡里,至今已48载。现为广东省 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东莞市分 会理事长。何氏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檀治疑难病证。 通讯地址:广东省东莞中医院 邮编511700 37.26.软肝煎(邓铁涛) [组成] 太子参鳖甲(醋炙)各30克 白术茯苓各15 克楮实子菟丝子各12克萆薢18克丹参10克甘草6 克土鳖虫3克。 [功能] 健脾护肝补肾,活血化症软坚。 [主治]肝硬化。 ’ [用法] 土鳖虫烘干研成细末。水三碗,入鳖甲先煎半小时, 纳诸药煎至1碗,冲服土鳖虫末,渣再煎服。日一剂。 [方解] 方中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太子参补而不燥, 气阴双补,甚为合宜;楮实子擅治水气蛊胀,.配菟丝子补肝而益 肾,此乃虚则补其母之意;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养血活血;土 鳖虫、鳖甲皆灵动之物,活血软坚化症;草薜则助四君以祛湿健 脾。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肝补肾,活血化症软坚之功。 [加减] 酒精性肝硬化加葛花;肝炎后肝硬化加黄皮树叶30 克;门脉性肝硬化加炒山甲10克;牙龈出血加紫珠草或仙鹤草30 克;阴虚无湿者去萆薢,加山药15克、石斛12克。 [按语] 肝硬化属中医症瘕、臌胀范畴,病因不一,病理复 杂,但不外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气血痰水瘀积于腹内 而成。邓氏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由湿热邪毒或虫蛊、 酒毒侵犯肝脏日久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扶正祛邪、标本 兼固;用药精当、平和,化症不伤气血,补益不碍症消,为不可 多得的治疗肝硬化之良方。 附 邓铁涛简介:1916年生于广东开平县;中医教授、幼承 家学,从事中医工作近50年,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 验,擅治疑难病证,声名远播海外。 通讯地址:广州中医学院邮码510000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98.名医临床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