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3日是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秋分15日的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逐渐步入深秋季节。正是“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平分秋色在秋分 作者/王茂泓 今年9月23日是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秋分15日的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逐渐步入深秋季节。正是“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分”之意有二: ①同春分一样,白昼与黑夜再一次平分; ②秋分日平分了秋季。 秋分日虽昼夜均等,其后则渐趋昼短夜长,人体阳气逐渐转为向下向内。故秋分养生既要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又要注意“收敛”,使阴气平和,阳气固密。 【秋分的饮食起居调养】 : ①顺应秋收的原则,减辛增酸 原因:辛味发散而逆秋,酸味收敛而顺时。 具体方法: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 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葡萄、苹果、猕猴桃、西红柿等。 ②预防秋燥,多饮水、多喝粥和汤 原因: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之前尚有暑热之余气,故多见温燥;秋分之后则为凉燥,故特别注意祛秋燥之气。 具体方法:润燥应以温润为主,可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类食品,配合酸味果蔬正达阴阳平衡之效。 ③起居、精神、运动需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 原因:秋分时阳气处于收敛内养阶段; 具体方法:在起居上,宜早睡早起,衣着冷暖适宜;运动宜轻松平缓,不可剧烈或过量,以防汗出过多,耗损阳气。 第一宝:红薯 性味:味甘性平。 功效: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肥五脏。 主治:脾虚水肿、小儿疳积、肠燥便秘、血虚和月经失调等。 红薯外敷——治疮疡肿毒; 红薯叶汁外涂——治湿疹; 红薯叶、鸡内金水煎服——治小儿消化不良。 传统医学:外红内白或淡黄,正合阴阳平衡之象。 现代医学:红薯属碱性食品而不寒凉,有利于人体的酸碱平衡,正对治现代人的酸性多病体质。 总之:红薯不仅是健康食品,还是祛病之良药。堪称秋分之宝。 第二宝:萝卜 性味:味甘辛而性凉,熟者甘平。 功效:生用—清热、生津、化痰、止咳、利尿; 熟用—益脾和胃,消食下气。 主治:生捣汁饮用—治食积腹胀,消化不良; 切碎蜜煎细细嚼咽—治泛吐酸水,慢性痢疾; 煮食—治便秘; 捣汁漱口—治口腔溃疡。 传统医学:其色白而降,辛而不散,不仅顺应秋收之机,而且营养丰富,有较高的食疗价值。因此民间有“秋后萝卜赛人参”之说。 第三宝:晒月亮 功效:保养阴精,使阳气下降或收藏。 主治:失眠、烦躁、上火、痤疮、月经量少等问题。 传统医学:众人皆知晒太阳乃养阳之法,却不知“晒月亮”为养阴之妙法。“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不仅是华夏文化的信仰表征,也是养生文化的精髓。 日属阳之精,月属阴之精,晚上“晒月亮”,更为秋分之至宝。尤其是在满月的秋夜,以草为席,蟋蟀伴唱,月华流溢,洗净身心,不仅养身,于养性亦为至宝。在身心躁动的当今,尤为适宜。 ![]() 秋分时节,秋意渐深,天地肃瑟,万物摇落,人易有悲秋之情。而音乐是放松心灵的氧吧,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通过音乐,可以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中医认为,音与五行相应,五音可疗五脏之疾,与秋及肺相应的音为“商”音。 特点:和润,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叩之为清,击之为纯。 来源:金属、石制的古乐器,如编钟、磬、铃声、锣鼓、长号等,发出的音清润淳和,多为商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