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郁证 考点四:郁证的预防调摄 考点击破 本证除上述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极为重要,医者应关心病人的疾苦,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客观事物,解除思想顾虑,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可配合气功、太极拳等治疗。 考点五:郁证的临证备要 考点击破 1.郁证以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为基本病机,因此疏肝理气解郁既是郁证早期的常用治法,也是郁证总的治疗原则。理气药的选用,注意忌刚用柔防香燥耗阴,尤其对久病阴血不足之体,更 当谨慎,同时注重精神治疗的重要作用。 2.郁证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宜轻灵,苦辛凉润宣通,勿投敛涩呆补,重浊滋腻。正如《临证指南医案· 郁》华岫云按语所云,治疗郁证“不重在攻补,而在乎用苦泄热而不损胃 , 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润濡燥涩而不滋腻气机,用宣通而不揠苗助长”。 3.心失所养,心神惑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与西医的癔症关系密切。在发作时,可根据具体病情选用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并结合语言暗示、诱导,对控制发作,解除症状,常能收到良好效果。 考点点拨 此考点为2017年新增考点,此考点一般了解即可。 真枪实练 1.患者咽中不适,如有炙脔,胸中室闷,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 A.疏肝理气解郁 B.行气活血散结 C.化痰利气解郁 D.解毒利咽消肿 E.疏肝和胃化痰 答案 答案与解析:C。证属梅核气,治当化痰利气解郁,方用半夏厚朴汤,方中半夏、厚朴、茯苓降逆化痰;紫苏、生姜利气散结。 2.一女子神志恍惚,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纳食减少,舌淡,脉细,治宜选用 A.养心汤 B.温胆汤 C.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D.安神定志丸 E.甘麦大枣汤 答案 答案与解析:E。据神志恍惚,心悸易惊,善悲欲哭的临床表现,可辨证为郁证中忧郁伤神的脏躁,治当养心安神,方用甘麦大枣逐。 3.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呕恶,口苦,苔黄而腻,脉滑数。治疗宜用 A.温胆汤 B.涤痰汤 C.二陈汤 D.半夏厚朴汤 E.紫胡疏肝散 答案 答案与解析:A。根据题干所示此题证属梅核气,痰未化热方用半夏厚朴汤。但由口苦、舌苔黄腻可知痰郁化热,当用温胆汤。 4.治疗气滞痰郁所致郁证的最佳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 B.丹栀逍遥散 C.半夏厚朴汤 D.半夏秫米汤 答案 答案与解析:C。郁证气滞痰郁,治当化痰利气解郁,方用半夏厚朴汤,方中半夏、厚朴、茯苓降逆化痰;紫苏、生姜利气散结。 4.肝郁发热日久,热邪伤阴,治宜滋养肝肾,疏肝清热,宜选用何方为先 A.青蒿鳖甲汤 B.滋水清肝饮 C.一贯煎 D.丹栀逍遥散 E.知柏地黄丸 答案 答案与解析:B。此题涉及郁证之气化火证和内伤发热之气郁发热证。两者皆治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用丹栀逍遥散,若见热盛伤阴,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去原方中当归、白术,生姜之温燥,加生地、麦冬、山药滋阴健脾,而C选项一贯煎多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肝络失养)之胁痛。 5.郁病实证常见的证候有 A.肝气郁结 B.气郁化火 C.痰迷心窍 D.痰气郁结 答案 答案与解析:ABD。郁病的实证包括:①肝气郁结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②气郁化火证: 肝郁化火,横逆犯胃。③痰气郁结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虚证包括:心神失养证、心脾两虚证、心肾阴虚证。 6.患者精神抑郁,心绪不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大便失调,舌苔薄白,脉弦。其治法是 A.行气活血解郁 B.化痰理气解郁 C.疏肝理气解郁 D.和胃疏肝解郁 答案与解析:C。此题旨在考查郁证的辨证论治。此题题干所示为郁证之肝气郁结证。治疗当疏肝理气解郁。 7.患者长期抑郁,刻下眩晕,心悸少寐,心烦易怒,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而数。治宜选用 A.左归丸 B.归脾汤 C.六味地黄丸 D.滋水清肝饮 答案 答案与解析:D。此题旨在考查郁证的辨证论治。长期抑郁,辨病属“郁证”,根据症状:心悸少寐、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细数,辨证属“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清热,镇心安神。 代表方:滋水清肝饮。 8.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安,悲忧善哭,多疑易惊,时时欠伸。治宜选用 A.归脾汤 B.甘麦大枣汤 C.丹栀逍遥散 D.朱砂安神丸 答案 答案与解析:B。此题旨在考查郁证的辨证论治。详细解析参见考点击破。[提示:郁证的两个代表性的症候,一个是梅核气,代表方为半夏厚朴汤,另一个是脏躁,代表方甘麦大枣汤。 ] 9.郁证的常用治法有 A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B.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C.健脾和胃,理气化痰 D.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答案 答案与解析:BD。此题旨在考查郁证的常用治法。 10.郁证与癫证均可见的证候是 A心肾阴虚证 B.心脾两虚证 C.肝郁气滞证 D.痰气郁结证 答案 答案与解析:BD。此题旨在考查郁证和癫证的证治分类。详细解析参见考点击破。心脾两虚证与痰气郁结证为郁证和癫病的共同症候。考点点拨 此考点需掌握郁证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治法方药,应重点掌握梅核气及甘麦大枣汤证,可以结 合《金匮要略》的论述来记忆。 编辑:青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