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能】为什么搜韵不能按《词林正韵》搜索词作?

 文冠厚朴 2019-05-07

许多搜韵的深度用户都对搜韵的诗词检索功能有些疑(bu)问(man),因为韵部只有《平水韵》,如果要筛选词的话,也只能勉强用《平水韵》对付着用,而不能按照《词林正韵》来筛。

不止一个人苦恼这个问题啦,不管是后台留言还是生活里碰到填词的朋友,都会发出这个疑问:

为什么搜韵不能用《词林正韵》搜词啊?

这是个好问题。也将是一个长期无解的问题。

因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面对的障碍就是,未必所有的词都一韵到底。

平水韵一般供大家用作近体诗查询的辅助筛选条件,近体诗肯定是一韵到底的,所以这样筛选可行。

而词呢?可以参考搜韵的词谱界面,所有的词牌是按照《钦定词谱》来排列的,《钦定词谱》将826个词牌分成了四大类,平韵格,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通叶格。从数量上看,固然以前两种为多,但是后两种的词牌数量也有84个,约占钦定词谱总数的十分之一了。

而且这84个有平有仄的词牌里,也不乏一些历代词家常用的词牌,比如菩萨蛮,格式要求就是“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而诗词库中收录了历代菩萨蛮2953首。再比如西江月,押韵的要求比较特别,《乐府指迷》所谓:“西江月第二句平声韵,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仄韵,如平声押‘东’字,仄声须押‘董、冻’字韵,不可随意押入他韵。”而历代词人作的西江月也至少有1223首。

搜韵诗词库里,目前收录的词作总数是93129首,平仄韵转换格与平仄韵通叶格的数量为13519首,约占总数的15%。

因此从这些数据可以知道,相当多的词不是一韵到底,给我们按词的押韵分类词作带来很大困难。

有些人可能还要问,既然平仄转韵跟通押的那部分没法解决,那单押平韵或仄韵的那些词,能不能给按照《词林正韵》分个类?能方便一些算一些嘛!

很抱歉,还是做不到。

词这一体的创作始于唐五代时期,又极盛于两宋,而《词林正韵》是清人编纂的……

早期的词和音乐关系密切,因此填词时,只需要通晓音律,按照一定的曲调节拍安排句式长短,押韵只需要顺耳顺口即可,写出来要传唱嘛。并不需要什么专门的词谱、韵书。所以那时候词也叫曲子词,填词又叫倚声。

唐五代两宋时,一些优秀的词人都兼有音乐家的身份,如南宋词人姜夔,他的词集甚至就命名为《白石道人歌曲》了。

不过随着词的发展、参与的文人越来越多,音乐与文字内容逐渐分离了。其实在北宋时,便有这种趋势,而靖康之后愈加严重,因为随着战争,汇集在首都汴梁的教坊乐工流散了,保存的乐谱也散佚许多。后来随着宋金元几朝战乱与更迭,唐宋的乐谱几乎不存于世,有“倚声”能力或意识的作者也少了,更多的文人其实是把词当作一种长短不葺的新诗体来创作。

虽然旧的曲谱没了,但是后来的创作者也不甘就这么放任自流乱写一通啊,还是要有点追求、尽量把形式往旧有的词作上靠一靠嘛。既然不知道原有的规则是什么,就只能尽量根据过去作者的作品总结摸索一套规则。各种词韵工具书就出现了

成书稍早的有明末清初沈谦所作的《词韵》。不过他这书一编出来就有人反对,如毛奇龄纪晓岚焦循等。

因为这几位学者觉得,填词既是个人创作行为,所以规则相对自由,写出来供市井传唱的,又不是参加大型官方统一考试,不会有那么严格的押韵要求,甚至连唐朝人,在非应试情况下写的诗都不一定全押官方考试用韵,何况宋朝人写个娱乐小词呢?而且核诸唐宋名家如韦庄、柳永、苏轼、黄庭坚、姜夔、吴文英等的词作,也确实都没有什么统一的押韵标准,有的人还押的是方言。所以毛奇龄等人觉得,没必要专门给词韵编书,大概跟诗韵押得差不多就得了,不用规定得那么死板。

年代稍晚的有戈载所制的《词林正韵》,比沈谦的还要严格一些。可惜成书时毛奇龄等人早已下世,不然他们也会把戈载批判一番吧。

我们不妨代毛奇龄“批判”一下啊,比如将下面这一首姜夔的词放在词格校验里面用《词林正韵》分析:

结果就出现了“我校我自己……校出了错”的名场面。

不过呢,《词林正韵》的作者戈载,也不是没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名场面。他这么介绍他的编写目的:“非敢正古人之讹,实欲正今人之谬。

戈载觉得,词韵还是押严格一点比较好,他实在看不下去当时的词人乱编韵书、乱押词韵。他也承认前所列举的那些宋代词家作品里,确实有一些韵押得略乱,但是呢,大大方方承认那是宋人的失误不严谨就好,没必要拿前人的失误当后人乱押词韵的借口。至于宋人用方言押词韵,他也是承认这个情况存在,却反对后人也跟着这么学。

总之,戈载就是抱着这样的观念,“取李唐以来韵书,以校两宋词人所用,博考互证,辨析入微……补菉斐轩之遗,永为词家取法”,编订了《词林正韵》。编成之后,自然是获得了与他持相近观念者的高度评价啦。

那么既然知道了《词林正韵》的成书过程、背景和编写方式,就应该明白,这部韵书只是一个后人根据前人作品排比斟酌总结出的“最大公约规律”,和前人作品匹配度有限,既不可能把前人的所有作品都照顾得字字俱到,也不可能起死人于地下,让唐宋名家们爬起来把作品按照《词林正韵》一首首修改“校正”。

比如姜夔那个名场面,让我们普通人碰到了,适当了解其原因背景,就可以发挥“差不多先生”精神,差不多就行了。(常有人爱“较真”,拿古人词去词格校验里用《词林正韵》校,校出“出韵”,就震惊不已,三观动摇,迷茫无所适从了……现在解释了原因,以后大可不用诧异啦。)

但是搜韵网站上分析归类这些作品的不是人,而是一串莫得感情的程序代码……面对层出不穷、无一定规律可循的意外情况,电脑做不到像人脑这么机智会变通会思考。即使引入人力,强行做出选择分个类,却也只能代表个人看法,没法跟所有用户的看法都一致。于是也就做不到按《词林正韵》筛选词了。

以上解释了一下为什么搜韵目前没法按照《词林正韵》筛词,希望对各位用户有所帮助。解释的过程中,“顺便”引用了一些材料,说明了唐宋人押韵也比较宽、与《词林正韵》不完全一致、好多人还用方言押韵的情况。

但是呢,本网站的态度也跟戈载差不多,既往可以不咎,后出还是尽量转精吧。不提倡填词的人不遵守《词林正韵》随便押韵或者用方言等,甚至拿唐宋名家的例子给自己开脱。那唐宋名家还精通音律你咋不说呢?填词还是有点追求的好。

《词林正韵》毕竟是流行较广、影响力较大的韵书,而且比同时期其他韵书约束稍严一些。韵严呢,自然会增加写作难度,逼迫人反复锤炼一些字句、韵脚,严格训练一下,可以帮助自己提升笔力,也不是什么坏事嘛。退一步“功利”地说,现在好多权威诗词比赛也习惯用《词林正韵》作为考核标准,平时训练严格一些,关键比赛时不掉链子嘛。

当然,不提倡≠禁止。说到底,填词要怎么押韵,取决于作者对词的认知理解,没有统一的标准看法,也没有与历史丝毫不差、绝对正确的观念。

只不过编写代码、设计数据库的目的,是尽可能方便更多人,所以参考广为人认同、相对合理的观念,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用户有什么不错的解决办法或建议,可以留言告知。

以下是广告时间

搜韵诗词课堂小令训练营即将开课。一共十节课,由杨雪窗老师授课。选取常见的小令词牌,从词的格律、句法、技巧、章法,到“词味”的把握,循序渐进。

并且!!为了让更多的诗词爱好者了解正确的填词格律,避免被市面上各种不专业的讲法所误导,因此本次训练营中的“填词格律课永久免费开放给所有诗词爱好者。

点击下图查看课程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