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元年(1086)闰二月,司马光拜相,新法废除殆尽。两个月后,王安石(字介甫)在江宁 去世,葬于蒋山(今钟山)“东三里”。王安石去世前,爱子王雱已先他而去,一生奋斗的变法事业几乎尽毁。他将半山园的宅第与上元县(在今江宁区)的田产裸捐给寺院,拖着老病之躯在城中赁屋而居,灰冷出世的心情可想而知。司马光认为朝廷仍应礼遇这位他多年前的好友,于是赠王安石太傅的官职,制书由苏轼撰写。但政治风向大变,也有人请朝廷赐王安石恶谥。社会上也有人吊唁、祭奠或撰诗文纪念王安石,毕竟身后冷清,“今日江湖从学者,人人讳道是门生”、“门前无爵罢张罗,元酒生刍亦不多”。 王安石 因封荆国公而称荆公,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他的父亲王益1039年卒于通判江宁任上,1050年葬于当地牛首山 ,2009年10月王安石父、兄的薄葬墓在别墅施工中意外发现,墓志也随之出土。出土的王益墓志作者是孙侔,但曾巩的文集中也保存着王益墓志,两篇墓志是王安石先后请曾巩、孙侔撰写的,王安石的文集中还保留着给孙侔的书信,信中交待了他对曾巩所撰墓志不满、请孙侔重写的缘由。 王安石将父亲葬于江宁,从此也定居于斯,去世后与弟安国、子雱葬于蒋山(钟山)。今天南京紫金山有明孝陵、中山陵、孙权墓等,王安石墓早已无处寻觅。王安石去世后,没有留下墓志铭、神道碑之类的传记资料,确切的葬地成了学界讨论的问题。“王荆公墓在建康蒋山东三里”的说法出自南宋人周煇的《清波杂志》,周必大的游记也可以佐证这个记载。明代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记载,正德四年(1509),南京太监石岩为自己营建寿穴而“苦乏大砖”,听说近处古墓之砖“奇大”,便掘墓砖充用,结果挖到一块石碑,才知墓主“乃介甫也”。江西东乡县等地的王氏族谱则声称,因为朱元璋的旨意,王安石迁葬于金溪县月塘村,即王安石祖父的墓地,太监所掘是迁葬后的空墓,从此王安石的墓地成为一桩谜案。嘉靖二十五年(1546),临川知县应云鸑刻印《临川先生文集》时,很想在墓前祭拜王安石,结果没找着,想必当时还没有金溪县的所谓王安石墓。至于民国时期有指麒麟门发现王安石墓,只能算南京人民的一种情怀吧。
(二)王安石的祠 历史上,江西抚州与浙江鄞县都有王安石祠庙。 天禧五年(1021),父亲王益任临江军( 樟树市临江镇)判官,十一月十三日,王安石出生于父亲的任所,后人称之“维崧堂”。“维崧堂”在明清时期的清江县志均有记载,今天临江镇最壮观的古建筑县前街的大观楼,即宋代以来临江军、路、府署的谯楼,维崧楼则在今天当地的旅游规划中偶有再现。 王安石十余岁时,曾在临川县盐埠岭(今抚州市临川区荆公路邓家巷3号)祖居住过几年。当时祖父王用之去世,王安石随父丁忧。王安石去世后,新法在哲宗、徽宗亲政时恢复,政和三年(1113)还被宋徽宗追封为舒王。在此之前的崇宁五年(1106),知抚州田登将王安石故居改为祠堂,宣和年间重建,南宋绍兴年间修了一次,淳熙十五年(1188)知州钱象祖再次重建,并请陆九渊撰记即《荆国王文公祠堂记》。这篇著名的记文对王安石的称赞可以总结为超凡脱俗、冰清玉洁、优入圣域、光彩照人。此后至1936年最后一次重建,王安石祠时兴时废,然后于1942年被日机炸毁,1963年被彻底毁除,仅剩石匾半块(有“荆国”二字)。2018年11月,抚州市规划重建祠堂,以迎接王安石千年诞辰。因此今天的抚州市也是无处觅荆公,除了1986年修建的竖有3米多高塑像的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最早的祠堂出现在熙宁变法之前。庆历七年至皇祐二年(1047-1050),王安石知鄞县,在任时做了很多实事,特别是修水利、兴学校。嘉祐六年(1061),王安石在京任官,鄞县“乡民父老思之”,知明州钱公辅便在广利寺(即阿育王寺)内为“立生祠图像,以顺鄞人之心焉”。该祠庙清乾隆年间尚存,光绪年间已废,今无迹可寻。 姜勇博士为编撰《王安石鄞县图鉴》,曾实地考察了王安石知鄞县时的“经游之地”、“兴造之迹”及“邑人之思”。“邑人之思”指鄞县人民对王安石的纪念,除广利寺内,鄞县另有六处王安石祠庙。姜勇认为,文献记载魏家巷东的王安石祠也是钱公辅所建,后经反复,明末清初演变为民间俗称的“实圣庙”。实圣庙毁于雍正年间,据袁枚记载,当时的浙江督抚李卫“闻鄞县有王安石祠,大怒,严檄毁烧”。实圣庙后来又有重建,民国时曾用作慈善机构,建国后仍存于开明街,近年城市改造,旧址已不复见。王安石去世后,鄞县又建经纶阁奉祀王安石,经纶阁也时兴时废,屡次迁址,民国时期曾划归县东镇镇公所,今旧址也不存。 除以上三种官立祠庙,民间祠庙又有四种。一是紫石庙,在王安石所修穿山碶附近,原在紫石山下而得名,现紫石村已重建新庙,庙内设王安石纪念馆,并祭祀修建穿山碶时牺牲的两位水师。二是福应庙,在东钱湖东畔菊岛内,沿湖居民为纪念王安石兴修东钱湖水利而建,创建时间不详,或在南宋,现在所见则是1996年当地民众另修。三是灵佑庙,在东钱湖镇下水岙绿野村西一公里处,始于清代,1960年代曾重修,现建筑损毁严重,有待修缮。四是忠应庙,在东钱湖镇下水村,始于清代,民国时仍有庙会活动,曾被改为食堂、仓库、工厂、牛舍。1986年忠应庙重建为四合院建筑,沙孟海题匾“王安石纪念馆”,有王安石画像及彩塑等。由此看来,这几处民间祠庙比官府所建王安石祠更有生命力,今天宁波市政府兴建的王安石纪念场所,则有东钱湖西岩湖滨西路的王安石公园,以及穿山碶的王安石纪念亭。

忠应庙

王安石纪念馆

鄞县忠应庙(摄于2016年6月9日) 除了鄞县,王安石也在扬州、舒州 、常州等地任官。通判舒州时曾有诗题寺壁,今无存;安庆天柱山景区众多摩崖中,偶有后人题刻的王安石诗句;常州倒有半山亭,原在县衙前惠民桥西北堍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