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架动作的定位

 天地虚怀xia 2019-05-08

太极拳架动作的定位


最近师兄转来一篇短文《推手不能长功夫》,文中谈到:杨振基强调:只有在动作比较正确,手脚搁的位置对了,动作基本定型,劲路归一、下盘较稳固之后,才能教推手。
杨振基回忆他父亲杨澄甫先生教拳时的做法,首先是教人定位,身体、手、脚位置,一招一式准确,位置对了,才能出劲。他强调“苦练位置”以达到“一搁就对”的境界。
陈小星说:在练习太极拳中要贯彻这些要领,如果不知道这些要领、不在练拳中贯彻这些要领,架子练得再多,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我是这样回复的,也算是目前的认识吧:回想起咱们初学拳(吴氏太极拳传统套路83式)的时候,老师也是这样说的,强调动作位置的准确性,也是这样调的。但是似乎一离开老师的调理,就怎么也做也找不到老师调整后的感觉了。
那什么才是位置对呢?我当时的理解位置,就是动作标准,手有多高,外开多少度,等等。就在咱们龙潭湖交流的时候(2009年),还是那个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与竞赛套路的思路也是吻合的,动作偏离就不得高分。现在看来这种把位置理解为空间坐标某个点的认识仅仅是初学时的启蒙教学,如果不随时间而变化,多少年后还是停留于此是行不通的。
薛颠讲象形取意说的非常好,形和意是有关联的,意不是意念,而是意境,也就是状态、气势。形对了,状态就出来了,状态对了形也就对了。从哪方面入手都行,最后统一在状态上。这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身体非常扭曲的时候能够瞬间解脱的道理。找到了状态就可以脱离体的束缚,进入“用意不用力”太极状态了。也就理解为什么太极拳同一动作,各门派外形差别很大而都是正确的了,因为都能进入太极态。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郝月如。 
太极拳用力不对,放松也不对。我记得多年前(2010年)第一次见王昭基老师就这样说过,当时不是太理解,现在才逐渐明白其中含义,用通俗的话说,练拳动作位置不对,无论你松与不松都是不对的。
从练动作方面来说,我们打拳相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规范的,但除认识问题外,还仍有动作练不到位的问题,虽重复多遍有了一些功力、整劲,但还没有引起质变。
如何在没有老师调理的情况下才能把位置做对,或者说位置对的标准是什么?是什么状态?我体会最初级的是舒展筋骨、继而是内气畅通,再后来是外场。
顺序不是绝对的,北航这边练功的人大都不走筋骨,不追位置,而是直接找状态。我觉得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从哪一方面练都是很难的,但找状态要比单纯找位置相对容易出功夫些,我是从两方面都在练,尽量使其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干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