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成为圣人?

 爬虫爱书 2019-05-09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刘立解读:

孔子说,如果说我是圣人,仁人,我怎么敢当呢?

不过我有两点做到了,实践干活不厌倦,教育别人,教别人不厌倦。您们可以这样说我。

公西华说,这两点,正是我们弟子学不来的啊。

什么是圣人呢?能把其美德发扬光大,教育天下,教化万物。

什么是仁人呢?其美德纯净,没有丝毫杂质,没有丝毫遗漏,美德全面而又无杂质。

孔子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被人们尊称为圣人,仁人了。

这里是孔子自谦之词,说自己不敢当圣人,仁人。

可见,圣人是非常谦虚的。谦虚这个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谦受益,满招损,您牛逼轰轰的,大家就会讨厌您。这是人性。

孔子做到了那两点呢?

1、为之不厌。

实践不厌倦,不是听到一个道理,就认为自己懂了。儒家思想里面,很多地方,都在强调“为”。

也就是您要去做,要实践啊,要干活。

懂得道理,道理还是道理,您实践了,且反复实践,不是说干一次,两次,不成功就不干了。

要不厌其烦的干。永远也感觉不到疲惫的干。

这样做下去,您就一定能与道理合二为一,您一定会有成就。

只喜欢看教程,而不喜欢实践,干活的人,自以为懂了很多,其实都是傻瓜,浪费时间而已。

2、诲人不倦。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

比如我们教人,

教了您一次,您还不懂,再教您一次,您还不懂,再教一次,再不懂,就要骂娘了。

就要爆炸了,要跳起来了。

别说教别人,就是教自己的子女,也没这么耐心的,多次听不懂,就要大发雷霆,就要打人了。

这样的人,就没办法有跟随者,没办法有人服气您。

这两个点,考验着人的耐心,人对别人的包容,甚至是您对别人的爱。

这些,不是能力的事情,而是态度的事情。

可以说,大部分人,都可以有成就,但为什么很多人一辈子碌碌无为?

就是因为态度不好。对别人没有爱,没有包容,更没有耐心。

这样的人,很难成为一个领导者。

儒家思想,其实大部分是教人做一个领导者的。

学会了儒家思想,您就有了领导力。

领导力呢,自己实践干活不要烦,带着别人做不要厌烦,教诲您的跟随者不厌烦。

如此下去,您的跟随者就会越来越多。您的领导力也会越来越强大。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这两点是关键点。

道理大家都懂,后面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们做不到的。

也就是大多数人不能成为圣人,仁人的原因。

孔子的道,都是非常平凡的道,一天,两天,您能做到的人不在少数。

如果您能长期坚持这平凡的两点,您就注定不平凡。

能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就是成为圣人,仁人的标准。

如果您们想做圣人,仁人 ,就先做到这两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