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新午:太极拳论“附注”

 文苑书店66 2019-05-09

太极拳论“附注”

    一举动:举动者,举手动足也。太极拳以动为用,一动无有不动。叉一为数之始,虽微动、略动,皆谓之一举动,胥宜合乎规矩,不得以小而忽之也。

    周身俱要轻灵:周身,全体也;俱,皆也;轻灵,指不重滞而言。拳式开始后,由一举动以至于无穷动作法式,全体皆毫不重滞,舒畅自然也。

    尤须贯串:尤,更也。贯串,连接不断也。言练习拳式,既要全体无滞,更须连接不断,则始终轻灵,无丝毫重滞间断参于其间。一式如此,式式作如此观也。

    气宜鼓荡:鼓荡,震动也。气由呼吸之压提升缩,以运动脏腑,使之与体外各式动作合拍,则內外一致,可以助长体力及内劲,故曰气宜鼓荡也。但如着意努力为之,而离乎轻灵自然之规矩,则不徒无益,反生大害矣。

    神宜内敛:神,精神之现于外者也,如兴奋则趾高气扬,萎靡则垂头丧气,皆神现于外之表示。练拳式时,多有昂首张胸,以示勇武,或心驰外物,而不专一。敛,收也。言外驰之神,宜收敛于内,犹求其放心之意。

    毋使有缺陷处:毋,勿也。缺陷,破损不完整也。轻灵贯串,智慧之敏捷使然,鼓荡为气之充,内敛乃神之用。凡此所指,皆勿使有破缺损陷之处,不仅以姿势为言也。

    毋使有凸凹处:凸凹,不平之貌。太极拳之运动,如环无端,如有凸凹之处,则失之矣。

    毋使有断续处:断续者,断而复续也。太极拳无一式停止断绝,而再接下式之处。各式脉络互通,一气呵成,故取象乎太极一图。如有断续,义既无取,更何所象乎?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此言意、气、劲三者运行之路线也。根,本也。脚,足底也。语云:“至人息以踵”,由踵而生,上发于腿也。主宰于腰者,以腰脊为全体之主宰也,人体之栋柱,厥惟脊骨,四肢附焉,起落进退,俯仰转折,全赖于腰。脊骨之附着,上实下虚,实者为心胸,虚者为腰腹,以虚灵之故,乃能主宰全体而运用之也。形于手指者,循腰脊至于肩,至于肘,而腕,而掌,达于手指也。太极拳之运动,以虚灵为本,然若漫然为之,无所主宰,势必浮靡散涣,丧其本真。故必有物以提其纲领,竖其线路,由脚至手指,其內联系贯通,如响斯应,有澈上澈下一贯到底之妙,乃能周身轻灵,运用自如。否则下停于胯膝,中滞于腰脊,上阻于肩肘,则全无是处矣。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完整,无阻滞无断续也。人体之全重,悉支于两腿,重则不易移动,不能轻灵,今欲使举重如轻,舍此道而无由。然由脚至腰,如有阻滞有断续,其内劲不完整一气者,仍无由达,仍不能支配身体使之自如。故曰:“总须完整一气。”此要言不烦之秘诀也。

    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向前退后,拳法自具之动作也。机,要也,时会也。势,形势也。拳式之向前退后,为全体之动作,移动全体之重量,而不背上述之道,乃能得其要而不失时会,获得制胜之形势也。反衬不由此道者,其意志为身体状态所支配,而不能支配身体之动作,则绝不能得机得势,即无以达成功之域也。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散乱者,不完整也。在习者自身感觉不能轻灵如意,而失机失势,则谓之散乱也。凡此散乱之病,皆发于腰腿。发于腰,则上体笨滞,运用辄乖;发于腿,则两脚痴重,进退无方,故曰:“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也。此言散乱之病,因于不得机得势,以呼应上文完整之利,可以得机得势。一利一病,全系手腰腿,反复叮咛,示人以真诀,习者其亦知所重矣。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前文书得机得势,指向前退后,犹未足以尽也。须知无论若何动作,皆关于腰腿内劲之如何。內劲连贯完整,则处处得机得势;其不连贯完整,腰腿各自为政者,则全身散乱,向前退后及上下左右之动作,皆不能得机得势矣,所谓一着错则全盘榆,故曰:“上下前后左右皆然,以明关系之重也。”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此承上文所列习太极拳之真诀而总括之,恐习者之误会也。凡上文所言,如周身轻灵贯串、荡气敛神,意为之也;毋使有缺陷凸凹断续之处,意为之也;由脚而腿而腰而指,以內劲一线贯串,皆意为之也,必存此意,守此法,念兹在兹。意之所至,气劲随之,内舒畅而外自然,非敷陈于体外,有形可见,有迹可征也。若误认为外,势必专习腰腿,用力将事。世有此拳法,而此太极拳则非是也。故郑重言之曰:“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也。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上文言习太极拳之体,自此以次,兼言太极拳之用矣。拳式为法既繁,为意至夥,言其用,则变化万千,非可指数,然得其要者,一言而终。兹示其纲领曰:动作之向上者,上之极则必下;向前者,前之极则必后;向左者,左之极则必右,千变万化,皆不离此原则,是名之曰开合劲、往复劲,为各项应用法所必具,故不厌其烦而列举之也。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寓,寄也,存也;掀,揭也,提也。意要向上者,泛言拳式拳法之任何向上之一动也。即寓下意者,于向上之动作时,即寄存向下之意,不待向上之劲完毕,而始向下也。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者,言犹振衣者之掀提衣领,而挫折震动;又如策驷者之举鞭挫折,而生声响,其用劲可比譬也。于是因挫折之故,其根自断,乃坏之极速,而无可疑焉。在拳法之往复折叠劲,寓折叠于一往一复之中间,无一式一动无之,盖其要全在于意要向上时,已存下意,则蓄劲厚而挫折迅速。若向上之劲毕,始转而向下,则劲薄散不蓄,虽欲掀挫而无从,此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之意也。无论上下左右前后,其意皆同。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虚实所在,有以力之有无分之者,误也。太极拳法,全在用意,用意久而渐成自然,称之为懂劲。凡一动作,有虚有买,先须分晰清楚。如上者为虚,则下者为实;左者为实,则右者为虚,此对待之虚实也。或腕实而肘虚,或掌虚而臂实,此一处自有之虚实也。若此式之运用为虚,彼式之运用为实;或先虚后买,或先实后虚,或虚实相间,以至当虚则虚,当实则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意之所向,捷若影响,所谓处处总此一虚实也。然非有纯功,何能运用适当哉。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言周身者,非枝节为之可以成功也。乃混元一气,毛发无遗,若徒练一手一足之能,而得此失彼,如盲者之尚能履,跛者之尚能视者,不足以话此。是必节节贯串,如臂之使掌,掌之使指,万窍毕开,百骸俱通,无使有丝毫间断之处也。此承上文虚实宜分清楚之意而言,一言分晰,则枝节为之,失贯串之旨,故再以节节贯串,提醒耳目,丝毫之间断尚不可,况枝节分晰而为之乎。

    此论以周身起,以周身终,深得行文照应之法。而全篇以贯串及用意两大手眼示人,如“尤贯贯串”、“须完整一气”、“周身节节贯串”,反复指示,如“凡此皆是意”、“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郑重叮咛;体用悉备,即此是法。

    长拳(太极拳亦名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十三式者,掤、(扌履)、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扌履)、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火、水、木、金、土也。

此节在旧谱即附于前论之后,兹仍之以存其真,文极明浅,毋庸赘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