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是中国画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构图方法虽然也遵循着“阴阳二元论”的基本原则,但花鸟画的构图,尤为注重布势与取势的灵活运用,可以说,一幅“得势”的花鸟画作品,会格外显得生趣盎然,其画面的意境,自然也能彰显出不俗的格调。 势,是中国画构图里的专业用词,听起来似有些抽象难懂,但我们不妨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广义方面来解释,”势“就是一股看不见的能量气场,它隐约流动在画面中,虽看不出明显的痕迹,但用心感受,则会莫名地被震慑或感动到。近代著名画家石壶先生说:”所谓势,就是一种自然之趣在画面上的表现。“,而这也正是中国画所追求的内在生命力。 另从狭义角度来说,”势“就是画面的结构,也可以理解为点、线、面的运动轨迹,这些元素在整体结构与局部的小结构当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隐含着”势“的力量。 工笔作品(作者:一画) 学习花鸟画的主要难点之一,就是如何构图,而构图中的难点所在,则是对“势”的理解与如何布陈。 想要掌握好“势”的内在涵义,不妨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因为中国画的精神载体,即是以”儒道释“为主的中国文化体系,其中以”老庄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为更深一些。 若能对古圣先贤的经典思想加以精读研习,则必定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理解,那么关于构图的一系列问题,便能自然提高相当的领悟力。 如从具体形式上来谈”势“的布陈,它可以延申出开合、疏密和露藏等二元性的关系,这些矛盾的对立元素,如何能处理得和谐统一,恰恰是打造“势”的关键点。以下会通过举例来说明花鸟画究竟如何布势与取势。 工笔作品(作者:一画) 一、布势的方法原则: 布势,首先要确定所创作的题材内容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然后通过简练的点、线、面几何图形,在画面中进行位置经营,就比如排兵布阵一样,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传达出准确的情感体验。 比如下面图1这幅《秋实》的创作小稿,主题是想表现一种秋趣与生机。 图1(一画手绘) 图1在构图时,在借鉴相关摄影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主观感受和审美经验,加以提炼概括来构图。但图1明显没有一个主导性的”势力“,枝干显得杂乱无章,呆板无美感,毫无气势可言。 图2(一画手绘) 再看图2的修改构图。主体枝干以横势为主导,枝干的造型有微妙的转折变化,富有韵律之美。同时为打破单一的横线型,又在左下和右上增添辅线和破线等元素,既丰富了枝干的造型,也加强了疏密的形式美感。鸟的站立姿态与横势的主干,有明显的”横竖“对比,且鸟头向右侧望去,与辅枝形成呼应关系,辅枝上的一片大叶子,也有效地起到了回拢”气“的作用。 图2的构图,在整体上注重留白的空灵美,这种大片留出空白的形式感,更加营造出了空间的深远性,画境的格调品位,也随之提升不少。 总的来说,花鸟画在构图布势时,要注重”势“的回旋性和流畅性,避免直接造势或显得杂乱无序,且势的运行轨迹尽量要设计得婉转悠长一些,这样能塑造出含蓄深幽的不俗意境。 二、取势的方法要领: 一幅画如何取势,才能构成生动的结构布局呢?这里面最核心的关键点,就是要掌握好开合的呼应关系。所谓开,就是下笔的开始处,合,即为收笔的结尾部分,就像写文章一样,需要前后有呼应,中间有内容,基本框架又需要有气势,方能彰显出独特的风骨和气魄。 下面以图为例来说明取势的要领。如以箭头来代表“势”的运动方向,并把画中的物象都以“线型化”来进行分析,那么就会清晰地发现线势的基本走向。 图3(一画手绘) 图3中的线条走势,令人感觉到散乱无目的,这种画面的形式结构,就毫无势气可言,明显不懂得造势的规律。 图4(一画手绘) 图4中只有单一的主势线,这样就缺乏对比的节奏感。构图中有对比,才有力度,也才会显得妙趣横生。 图5(一画手绘) 图5左边众多横曲线,与右侧一条垂直线虽然形成了对比关系,但是这属于一种“绝对”的对比,并无关联性。此时需将垂直线改成右弯的曲线,就能与左侧的横曲线产生关联。 可见,势的产生需要关联与对比同时兼有。关联,即是指有共同性;而对比,则是要有限度的。 图6(一画手绘) 图6中向右的两条长线,形成一股强大的主势,向上的三条破线与之形成对比,虽然与主线形成违拗的关系,但却并没有影响主线的势气,反而增添了一种生动气息。破线和辅线的长度均短于主线,且都具备曲线的特点,因此与主线形成了关联与呼应的节奏美。 总之,势的产生需要有对比和关联。所谓的“关联”就是指共同性,而“对比”又需要掌握好分寸感,须做到在对比中有关联,在关联中亦能蕴含对比的趣味性,这样的“取势”定会创造出别有意趣的巧妙构图。 注:文章图文均系原创,请勿抄袭,但欢迎阅读、留言与转发。 |
|
来自: 摄影姥 > 《……花鸟画构图得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