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书,不为读完,是为了啥?

 深漂大叔图书馆 2019-05-09

这是漂叔原创的第56

漂叔精进日记实践第9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有经常买书,却总读不完的经历?

一早在地铁上,随便翻开了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是关于如何读书方向的,主要是介绍拆书的思维,解释到成年人的学习应该是怎样进行的。

观点,确实比较有意思,读书过程中我也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记不住内容,买了很读书,但是现在都没读,心里很愧疚,觉得是一种浪费,但依然止不住自己的购买的手,但一直没有找到什么好办法。

其中有一个观点是,买的书不一定非要读完。

这个跟前段时间读的成甲的那本书里的观点是非常像的,成甲买书也不是为了读完,而是为了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或者觉得书里的内容在未来会对自己有价值,虽然现在还没有想到什么价值点,购买下来,主要是为了以后想要用的时候,我可以随手拿到,而不至于再找起来的过程中,让当时的闪光点消失了。

这个观点,现在看起来我买书的过程中,也有这一方面的考虑,当然自己是没有总结出这个底层规律,是散点混乱的,所以当买了太多又没读完的时候就会觉得浪费。

我除了买书还买了Kindle,还有微信读书的无限卡,这些都是能让我随手可看到书的内容,好在现在还算是找到了解答自己耿耿于怀,满心愧疚的心态,用在自己身上,感受颇深。

▐ 这里面有什么逻辑?

1、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学生时代的读书是以学院派的观点来学习,主要是以知识为中心,并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应用,比如我们做的数学题,两个水龙头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让我能够快速的理解当前所学的理论点,并用来解答当前的作业题。

初中高中以后,更多多的学习内容还是围绕在知识为中心,学习各种理论,然后将这些理论用来解答各类在生活中并不常见的问题上,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拿到好成绩,然后进入更高级别的学习。

虽然大学的学习也基本类似,但好处在于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还是可以有选择的进行,是为了解决自己兴趣内遇到的问题而研究的部分。

2、以自我为中心,未解决问题而学习

毕业后进入职场,这个时候我们所学的内容,更多的是要往自我为中心的方向转变,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记住这些理论,用非常多的知识来填充自己的大脑。

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读书也是这种状态,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真的非常不够,在面对很多问题时没有方法应对,然后想用更多的知识填充大脑,结果是心累,问题依然解决不了。

这背后的逻辑,因为九年义务教育加上几年大学生活诸多信息输入,已经给我深深的烙上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没有自我启发的情况下,很难跳出来看到这个问题。

看到这里,你可以考虑下你自己是不是也一直在疑惑这个问题,但一直找不到什么方式解答自己的疑问?不妨先思考下,在往下看。

▐ 读书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书我刚看了大概三分之一的样子,但感受却有一些,那么书要怎么读好呢?

读书也要分为几类:

工具类书籍可以快速阅读,当看到对自己有价值的部分慢下来读并认真做笔记,而且要认真考虑自己过往的经历里有无相关的案例,并记录下来,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建立自己的知识库能力;

故事或诗歌类书籍可以快速读,甚至可以跳读,因为前后如果你衔接不上也没关系,你自己可以沉侵其中,不影响你对整个故事的判断,用来消磨时光,非常不错,成本还低。

当我了解到这样对自己购买的或者正在看的书籍做区分的时候,还真是恍然大悟,一下子明朗起来,我为什么要愧疚我自己买的书看不完,没关系啊,我可以选这看,跳着看,只要对我自己有用,或者让我自己开心就好了。

比如之前因为电视剧大火,所以开始看《大江大河》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方式进行的,全书196万字,读了差不多40多个小时,快速浏览、跳读等方式很多次,读的过程中确实跟着剧情发展心情也在变化,很开心,自己最后还是将整个故事看完了。

而最近在看《精简社交》这本书的时候,速度就非常慢,因为不知道哪些是重要的,但通过今天的理解,感觉后续的读书,就可以有选择性的方式进行了,读书不是为了让自己填充更多的知识框架理论,而是要以自己为中心,用读书的知识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读完书并不能让自己有所启发或有所行动,那必定这本书对你是没有用的,或者你没有读懂这本书的内容。

▐ 以自己为中心,用读书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这点感触最深的是最近读的关于学习方法的那本书,我已经提到了很多次了,按照刚刚我提到的思考,《好好学习》这本书对我的改变就是思维和执行。

想想有没有一本书对你自己帮助特别大?读完之后改变了你很多观点和看法,并让你有所改变,往更优秀的方向提升?

如果你回答没有,很遗憾,真的缺少了一次被自己感动的体验。你可能真不怎么喜欢读书,但你可能有其他的方法来学习,比如看视频演讲或者与优秀的人交谈,这些如果有对你帮助,也是不错的方式。

如果你回答有,那么恭喜你,你是有被自己感动的可能性的,只不过你没怎么注意这一点,不过你还能想起来这本书的名字吗?或者你愿意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吗?如果愿意,可以评论出来。

我自己最大的一次改变是在我读高中复读的那一年,按照老家的叫法就说是高四吧,偶然的几乎,从前面同学的桌洞里看到了一本书是关于讲“激情”的书籍,借来看了两天,完全被书里提到的方法感动了。

沉浸其中,非常喜欢,读完后,立刻投入到每天的应用里,对当前学习的任何科目都非常有热情和精力,每天都没有困的时候,这本书改变我的英语成绩,以至于在大学的四六级考试中,完全没有任何复习的状态裸考通过。

遗憾的是,这本书的名字我没记住,就好像失去了一位非常重要的朋友一样,到现在再没看到它的机会了。

读书最大的用处在于要学以致用,上面提到了对于致用型的书,最主要的方式要用来自我反思和实践,解决自己当下遇到的问题,这种方式是最直接也是最快速的掌握方式。

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读书方式,用读书来解决自己知识框架下的空白处,自己做识别提取的部分,不做知识填充的硬盘,才是最好的成人学习方式。

 总结一下

1、经常买书却读不完,不要愧疚,理解读书的方式,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2、要善于发现书里对自己有价值的点,并结合自己的案例做思考,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3、以自己为中心建立知识框架,不以知识为中心进行阅读;

PS:今天的一些反思的问题

这两天的工作状态都属于有点消极待工的状态,没有太多的工作内容产出,但也没有太多的内容输入,这是很大的问题。

我有哪些事情做的不好?

1、对白天的工作没有规划,白天的整个时间处于待工状态;

2、没想要做工作,但是也没有投入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为什么?

1、如果非要提为什么,我觉得其中一点就是假期前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很多次,不管是放任何大假还是小假,都会存在这种工作状态,好像是在期待什么,但又找不清楚事因为什么原因。

2、注意力被转移,多种模块在触发我的好奇心,比如微信群、抖音、头条等,这些需要再做规划安排。

3、目标感不强。这一点主要是在5月份的规划上,没有作出明确的安排,之前的计划还是比较浅,不够落地;

有什么感触?之前有什么过往经历联想?

1、2018年的春节放假前的状态跟现在一摸一样,在熬时间,没有工作也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在刷微信朋友圈等等度过了最后的几天,然后进入狂欢。

2、这个问题,在一如社会进入职场后就一直存在,但没有引起重视,这一次有主动性发现并总结出来。

3、思维懒惰,也是一个原因,觉得客户方应该也是一样的状态,然后就准备失联了,这个情况不好,又陷入到我以为是我以为的那样。

接下来,要怎么做?要哪些措施?

1、充分规划,每天的工作内容,除了每日目标外,主要还要到执行层面,数据或行为动作作为每日反馈;

2、精简微信朋友群,用一个集中的时间,处理好当前的情况,然后脱离出微信的拖延;

3、朋友圈工作期间关闭,严格控制用手机的时间,用五一的时间,做一下手机使用时间的分析;

PPS:头图图片来在创客贴、制作工具创客贴

作者:漂叔,90后深漂一族,自我成长、理财实践达人,喜欢谈钱,聊理想,话健康,关注我,我们一起快乐的达到人生巅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