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到医院做CT或核磁,都会看到报告上写着“腔隙性脑梗”和“腔隙性缺血灶”,换句话说,“腔梗”已成了中老年人的“标配”。很多人都在头晕,头疼,脸麻,手麻的时候去医院,故他们很容易把“腔梗”和脑梗死,脑卒中联系起来,导致自己过度恐慌。 事实上,“腔隙性缺血灶”或“腔隙性梗死”只是一个影像学表现,并不等同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若没有典型症状,甚至无症状时,这些影像学表现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 17年美.卒中/心脏学会发布《无症状血管病患者卒中预防》就明确指出,这种影像学表现主要分为“脑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和“无症状脑梗死”三种。 “脑白质病变”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代表的意义不同,对于老人,脑白质病变和腔隙灶,往往与衰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有关。少量的脑白质病变是正常的,就像老年人的皱纹和白发,都是正常衰老的表现。 少量的“脑微出血”跟少量的脑白质病变一样,不用惊慌。如脑微出血数量过多,就要请医生看看,是因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控制不好,还是其它原因导致的。“无症状脑梗死”大都是一些既往陈旧的梗死灶,只是发作时症状很轻或根本没有症状,故当时被忽略了。这类患者一旦在CT上发现明确的梗死灶,就一定要重视。 “腔梗”患者平时一定要牢记脑卒中一级预防: 1.戒烟酒,忌口,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始终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首要原则。 2.控制三高症等易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3.定期随访心电图,筛查是否有房颤动,必要时启动抗凝治疗 还要牢记fast原则: F:face一侧面部没有表情,僵硬或眼睑,嘴角下垂 A:arms一侧手臂抬举无力 S:speech 发音不清楚,不清晰 T:time最快速度去求医院 腔梗也就是腔隙性脑梗死,这是一个影像学的诊断。很多病人没有什么临床症状,只是在做ct或者磁共振的时候发现小于1.5cm的小梗死灶,称为腔梗,它是微小动脉,脑深部小动脉硬化、阻塞造成的。腔梗的治疗首先就是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预防斑块的形成。同时要抗血小板,如服用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在日常生活中,有腔梗的病人饮食上要少盐、少油、少糖,多吃蔬菜、水果,加强锻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