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爰,号四海堂主人。致力于传统中国绘画之研究与探索三十多年,能工善写,善山水、花鸟、书法等。多次应邀为天安城城楼、人民大会堂等作画并被永久收藏。现为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温商联书画院执行院长、江南美术馆执行馆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江南影视学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浙江佛学院客座教授等。 己 亥 四 月 初 七 M A Y 澄怀味象:陆爰的写意精神 文 / 陆著 正月初七的那天,春寒料峭,去锡城采访画家陆爰先生,踏进他位于无锡太湖边的工作室“四海堂”内,茗鼎烟浮,暖意融融。几案上菖蒲青葱,花瓶内桂子累累,观壁间文玩罗列,赏缸内锦鳞争食……出尘脱俗之感油然而生。生活情趣和艺术意趣交融生发,正是典型的江南文士风范,恬淡而从容。 天清远峰出 68x68cm 陆爰先生生长于无锡这块人文渊薮之地,自幼受江南文化的浸润,钟情笔翰,稍长幸得因历史原因遗留在锡城的乡贤凌公再型老先生启蒙,(凌老是隐世大家,黄埔老人,是颜文梁和张辛稼二位大师高足,学贯中西)拜在凌老先生门下,陆爰不但系统地学习到了传统中国绘画方面的的技艺,还从老先生身上学到了不少做人格物的道理。期间,陆爰还大量系统地临摹了很多博物馆的馆藏字画,兼修诗词书法等来提升自己。及壮,又进入央美、国美以及中国美协首届名家高研班等进修学习。经常组织和接待全国各地名家来锡城活动交流,戏称为老先生“提草鞋”二十多年。心摹手追,眼界渐开,厚积薄发,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和艺术风格。 山无俗路藏高士 68x68cm 陆爰先生能工善写,山水、花鸟、书法俱佳。创作上他追求完美,重视章法布局和情趣。用笔上取法传统,简练含蓄、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散发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意趣。他的工笔画工整细腻,形象生动,用色明净,画面和谐雅致、富有静气,所绘皆从生活中写生而得,造型正确,题材丰富。他的写意画用笔简练,墨色鲜润,形神俱妙。一瓜一蔬,一虫一鼠……无不墨色鲜活,变化微妙,可谓添一笔嫌多,减一笔觉少,所谓状物传神,给观者以无限的想象和思考。这正是中国绘画所追求的“写意精神”。 落日下前峰 138x68cm 目前画界有些人认为会率性抹二笔就是大写意,陆爰先生不认可。他说:“大写意是中国绘画的高峰,是以高度概括的笔墨来体现所绘物象的精神,造型简练,笔精墨妙,变化无穷,非几十年功力不可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笔笔有变化,经得起无数倍放大,见微知著,意味丰盈”。 雨后空林生白烟 137x68cm 陆爰先生认为,仅以画技论尚不足于成家,应物象形,由技入道,从一幅画之雅俗、意趣等方面皆能反应出一个画家的人文修养和学问品鉴等,而同样画家的心情、心性、心绪也能在画中得以表现出来。心境高,画品才高,有容乃大,心映万川。“胸度襟怀,学养人品,从艺者必备之德;不欺古人,不媚时人。求艺之道,当须循臻而进,不浮不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果熟自落。从艺者必痴、痴则专、专则精而后能神。所谓状物传神,穷而后工者矣。” 江山如此多娇 137x68cm 陆爰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与探索。他认为中国书画同源,画是书写的变形,书写的延伸,二者互为融和。一个不通书法的画家,他的用笔一定不会高明,即所谓”工书者善画”,字写好了,画画自然事半功倍。陆爰先生说:画不能俗,俗则无品;字不能媚,媚则无格。千百年来,中国社会都把书画作为国家精神的一种体现并与个人名誉紧密相连,把书画看得极为神圣。书画、学问俱精者方称一流文人。文人精于书画不仅能提高个人的声誉,而且可以提升社会的士气,提高国家的声望。 东临碣石 137x68cm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绘画源于生活,艺术作品是智慧的累积和画家长期体悟人生的结晶。正是因为秉持这样的观念,陆爰先生师法自然,深入生活,认识、探究生活的本源。近些年,他谢绝了社会上很多的各类美术活动,平日里读书参禅,侍花弄草,浸润于书翰之间,一枝一叶,含物映道,体味万物背后的哲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寻常之美,洞悉幽微并诉诸笔下,一念见喜则万物皆春,一念见哀则万物同悲,皆是人之心情心性之写照,画家的一笔一墨都应当向人们述说着心灵深处对自然万物的认识与感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陆爰先生把所见所思所感都转化成了滋养笔墨的养分,渐渐通达了自己艺术作品中所追求的静、寂之美。 寒塘老柳 137x68cm 对待传统,陆爰先生并不执着,他有着自己对待传统的思考和理解,他一向注重笔墨背后的人文传统,“对待传统要有敬畏之心,后继者应该担当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对当代艺术界的浮躁和喧嚣,他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无传统就谈不上创新,中国绘画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化完善,已臻完美。不要只想着去突破、开宗立派,我们不缺所谓的创新,缺少的恰恰是认真的传承。真的吃透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哪怕是往前进步一点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技法固然重要,但画到最后,体现的是一个画家的人格、品鉴、学问、修养等,传下来的应该是格物致知的人文精神。”艺术创作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文修养、作品格调等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笔墨方面长久的锤炼,更需要时间长河的沉淀。一幅优秀的画作,反映的是作者的精神世界,必然有其作者独有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意趣。正如陆爰先生所说:“绘画是寂寞之道,除了兴趣,悟性特别重要。非天资无以善其事、无勤奋不能成其业,兼之傍修博学,方成一家之言。” 老松雉鸡图 137x68cm 坚守传统、心静如水;无问西东,上下求索。陆爰三十多年来的从艺之路,是静心的,也是寂寞的,是长期的苦心经营以及对生活和人生的体悟,技法与思想的妙合。他追求的不是眼前的热闹,而是精神的恒远。正是因为这份对待生活的真实和对待艺术的执著,才有了陆爰先生画中所表现出的那份难能可贵的“写意精神”,以及所涵养出来的超然品格、出尘格调。 作 品 赏 析 寒塘晴雪 68x68cm 双双瓦雀行书案 68x68cm 水墨竹笋 34x34cm 水墨玉米 34x34cm 众肖之首 44x24cm 芹意如何 34x46cm 清玩 34x46cm 双鲜 34x46cm 喜从天降 46x34cm 兰香蝶幽 46x34cm 仙家之遗 46x34cm 也曾读破万卷书 43x34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