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证看待“慢练快用”才实际

 文苑书店66 2019-05-12

每天在这里,遇见生活,遇见太极……


《和美太极》专业太极微刊

陈雄老师聊太极194

点击订阅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杨式太极拳研练随笔

有些人说:练拳是“慢练快用”,慢练是手段,快用是目的。我认为,“慢练快用”的说法,要么有点忽悠之嫌,要么表述不严谨,宜辩证看待这个说法。有拳家说:“慢练”能使细化之量的积累到达质的飞跃,此言是不虚,然而老是一味的“慢练”,究竟真的能“快用”吗?在推手中尚能“快用”,如在散手中去“快用”,那就不大实际了。慢练是太极拳的主要训练手段之一,由于太极拳理法精密,要求所有的动作均在意念的支配下,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使意、气、劲、神的活动达到高度协调的境界,所以确实需要慢练打下基础功夫。比方说,如果没有慢练,哪能较好较细的摧僵化柔进而松沉呢!

从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可以看出,不论推手、散手,都以对方动得快,我也应得快;对方动得慢,我也以慢相随,这就是所谓“舍己从人”和“因敌变化示神奇”。可见太极拳法并不是只要慢而不要快的,是要随对方动作速率的变化而变化。我师爷雅轩公说:“太极拳的发劲,要缓则缓,要快则快。缓时来得非常合适,要快能在1秒的百分之一的时间中可以令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打出,这谓之来不知去不觉,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使对方无法防备,这不是一般的筋骨肌肉收缩得快,这是神经灵感机动,故而能如闪电样奇快无比也。”雅轩公所说的“奇快”,不是一般的“快”,而是“快用”功夫层次较高的“快”。

太极拳是要从先慢练后快练到快慢相间的训练才能达到“快用”之目的,练出如拳论所说“慢能慢到十分,快能快到十分”、“慢而不滞,快而不乱”、“慢如抽丝,疾如电掣”的功夫。绵沉匀整的慢练松功要练,快而不乱的快练松功也要练,这样才能较好的随机应变,顺势而用。何谓快而不乱?《陈正雷谈判断太极拳好坏的标准》文中说:“拳不管练的再快,必须外形与内气结合起来,以内气来摧外形,气到形到,形是随气而动,这样运动就是快而不乱,这样快才对。如果在运气时,气到形不到,形到气不到,不是气过于形,就是形过于气,这样练就是快而乱,快也不对。”雅轩公在《太极拳练习谈》文中说的“妄动”(附注:指当动不动,不当动却动)、“动作散漫”、“意气上浮”、“局部乱动”、“上下不随”、“动作不整”、“慌慌忙忙的着手”、“不按规矩”、“四肢之自动”、“动作神气不随”、“身心内外不配”等等,也是“乱”的拳病。这些“乱”象,在慢练中有足够的时间来细改,相对容易一点;在快练中则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改正,一动而过,相对难一点。

武术谚语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意思是只有“快”找不到克制它的方法,当武功的速度达到极致的时候,有时候不需要复杂招式,只是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克敌取胜。作为中华武术里面的太极拳,其技击实战中的表现形式必定也是“快”,《拳论》中对“快”的描述如“力贵迅发,机贵神速,一迟即败,一迅疾即得势”,“进如疾风吹人,电光猛闪,愈速愈好”,“彼挨我何处,我意即到何处,气也随着而出,如斯响应,疾如电掣”,“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如此可见,“快”才是实战应用时必备的重要手段。“彼不动,我不动,我意在先;彼微动,我先动,我劲在先。” 说的实际上是“先发制人”,为了达到“疾迅谁能敌”的目标。意在先也好,劲在先也好,手脚身上要跟上快才行。倘若手脚身上跟不上料人机先和触人劲先,那么说啥都是假的。

童旭东在《孙禄堂先生因材施教育俊杰》文中说:“李(附注:指拜孙禄堂为师学习孙式太极拳的李庆澜)曾与服务于同馆的教习--太极拳名家郝某进行散手交流,李对郝说:‘我的拳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用。真打起来才能体会得到’。交手中,李出快拳奔郝面门,郝上步接拳,李拳速收,同时矮身左闪,出右脚钉郝前腿之迎面骨。郝移腿稍缓,被李钉中。郝负痛,身体略有前倾。李拳再至,在郝的眼前晃而未发,郝未及接住该拳,而李拳已收。至此,高低已分。其实,郝对太极拳研究颇深,道理亦明。作为太极拳师,郝之理、法俱良,为当时不多见者。徐哲东(附注:初学地蹚、弹腿、查拳,继学太极,曾问艺于杨少侯、杜心五,后于1930年入郝月如门下练成武功较好的太极拳名家)先生称郝周身如有电网,使人触之即出。但因郝身步两法及实战经验均不如李,且又上了年纪(时郝已52岁,而李仅28岁),反应稍慢,故负之。”从李、郝实战较技的实例可以看出,郝某的变化动作稍缓一点就被李庆澜打中,不够快就会挨打。这个“快”不是单凭意识想出来的,而是用意引导快练出功夫才能快用。倘若不快练,腰腿的变化和脚步进退等动作转换能快起来吗?根据练拳实践得知,对于技击动作来说,得法能快就能慢,而得法能慢不一定能快,对此得心中有数,否则不知什么时候从“神坛”摔倒在地面还懵懂着呢。

如果是没练过快练小架或者没抽出单个拳势进行快练、没快练过对应功法的习拳者,那就体验不到有别于慢架那种松的沉弹劲、软弹劲、柔韧劲、击打劲等。对于强身健体的锻炼来说,慢练大架有慢练大架的功效,快练小架有快练小架的功效。如果是没练过散手对打的太极拳爱好者,也体验不到有别于推手听劲粘黏感的攻防距离感,散手实战的身手脚比活步推手的身手脚要快,倘若不去快练,那是跟不上变化的,又哪能练出“起手如闪电,击敌如迅雷”的技击功夫!

2019510

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和美太极》公众号是微信团队邀请参与商品、图书等返佣商品测试平台,在文末提供部分优秀书目、商品供大家参考购买。点击进入下方网站



你若喜欢,为和美太极点个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