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阴还阳汤 柴胡6g、熟附子10g、人参10g、黄芪15g、白术10g、陈皮6g、甘草6g、生姜6片、牡蛎15g 2、李氏升阳散火汤 人参6g、白术6g、黄芪10g、柴胡10g、升麻3g、白芷6g、羌活10g、生姜6片 龙骨10g、牡蛎10g 3、张志远老中医医案医话 卢氏阴火探讨 1)民国初时期,医界理论家卢订洲,知识渊博,精通古籍,以鉴别宋、元、明代版本学驰名。据其弟子讲,他认为云雾中有霾,即人身上存在阴火。该火东垣已有发挥,非一般热邪,不能湿伏、水灭,只有丽日当空才可消班,最怕)阳光,故加阴字,呼为阴火。治疗除升阳散火、补中降火,无第二法门。虽头面烘烘,身如火燎、体温在正常范围之内,升高者极少,应突出补气兴阳,加一二味升发药物便能化解,误开寒凉,不管风寒凝水,摧残元阳,人体蒙受大害:命门之火也会熄灭了。老人曾组建处方,叫退阴还阳汤,由柴胡6g、熟附子10g、人参10g、黄芪15g、白术10g、陈皮6g、甘草6g、生姜6片、牡蛎15g合成,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用6-10天。目的是扶阳抑阴、助气散火。柴胡量小,起升散作用,促使补药抵制阴火;牡蛎一味,收敛潜降,令阴火沉藏海底不再上腾。老朽师此法授予病友,反馈有效,不过还要深入研究,进一步总结,才可转为正式经验。 2)制阴火也要急行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元气来源于脾胃,为东垣学说的核心内容,元气衰不能制药阴火,阴火上行头面烘热、身如火燎,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元气旺盛阴火便收敛。此说特点为重视人体阴阳动态平衡,含有对立统一观,亦存在倾向片面的元气制约论,忽略了生物有限度的耐受性,阴火异常出现时,亦能吞噬元气的特殊情况,好似精神的反作用,占据存在的第一性。岐黄领域有言,急则治标,缓以图本,于急需状态下,暂时应将调理阴火放在首位,不然元气未得其益,阴火炽烈却燎原了。所以仍要灵活掌握辨证论治这一准则,切勿守株待免被缚诸一个模式,导致贻害不堪设想。1966年诊一患者,从德州转来济南的山东省中医院,头痛、低热、颜面发热、乏力、感觉颈部好似火烤,睡眠、二便无变化,已有月余,查看病历,大都按风热、温邪入里施治,老朽当时捉襟见肘、黔驴技穷,姑以李氏升阳散火法试之,给予人参6g、白术6g、黄芪10g、柴胡10g、升麻3g、白芷6g、羌活10g、生姜6片,以宣散阴火为主,佐以扶阳助气,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用4天,稍见效果,但头痛减不足言,经反复考虑,最后加入龙骨10g、牡蛎10g,配合介类潜阻,目的潜降阴火,竟探骊得珠,症状很快消退,头痛若失,又继饮3剂,彻底转愈,未再复发。通过本案获得两点经验,一是升阳散火有一定作用,宣药不宜少,温补不可多;二为加震慑潜阳之品益于降伏阴火,比单纯升阳散火功力增强,较空谈降而乏降方,提高了实践的逻辑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