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怪诞行为学》8、关于“行为经济学”最后聊几句

 山鬼谣666 2019-05-13

《怪诞行为学》8 来自晓书童频道 00:00 22:31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上方绿色标示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赞赏晓书童

晓书童感激一路陪伴的是这样慷慨的您!

您的赞赏对我极其重要!

解读《怪诞行为学》8、关于“行为经济学”最后聊几句

今天是收假上班的第一天,我想所有同学的心情都一样的沉重。不过就是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都要上班,所以放假的几天才如此的弥足珍贵。

祝各位同学,上班愉快!

本期文案5800字,音频约22分钟。

为什么不拿钱

第一个话题:到底是什么在让我们不诚实。

先来看艾瑞里的一个小实验: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公共使用的冰箱里放了6瓶可乐,结果72小时之后,所有的可乐都被拿走了,同时他还放着可以买到6瓶可乐的零钱,同样是72小时,这些零钱确分文未少。

这很常见吧,我们上班的时候,丢在办公桌上的烟会被同事随手打开就拿走,但是办公桌上的钱,一般都是不会有人动的。

在我们自己的经历中,大多数人都干过考试作弊,从公司随手拿只笔回家或者对客户随口虚报个数字这样的事情。但很少有人干过偷窃,抢劫这些事儿。那我们在什么时候选择诚实守信,什么时候有会不自觉的去作弊呢?

难道说二者间的分界线仅仅是有没有触犯法律吗?并不是这样的。你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作弊行为,都是与钱保持着一步之遥。

企业作弊可能是在账目上耍花招,政治院外游说者作弊可能是让政客们参加第三方付款的宴会和娱乐,制药公司作弊可能是给医生夫妇安排豪华的度假旅行。许多人都避免使用赤裸裸的现金作弊,这样来当然能有效的规避法律风险,而且对方也更加容易接受,在离现金还有一步之遥的作弊是更加容易发生。

我们擅长把自己细微的不诚实合理化,比方说从单位顺一只笔,我们会想着这本来就是公司对员工的补助,或者拿几只笔这样的事情人人都会干。而我们从公共冰柜里拿一瓶可乐也不算什么,有时我们自己的可乐也会被别人拿走。

“金钱”能防止作弊

通过一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只要面对的不是钱,我们就的欲望就会被解绑。

艾瑞里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做20道选择题,每做对一道题就给50美分的奖励。

第一组学生是主持人计算成绩直接发放奖金。

第二组是自己核对答案并撕掉试卷,之后告诉主持人自己答对了多少题,拿到相应的奖金。

第三组也是自己核对答案并撕掉试卷,之后告诉主持人自己答对了多少题,只是他们不直接拿到现金,而是拿到扑克牌,最后到另一间房间里兑换成现金。

第一组学生是完全没有作弊机会的,他们平均答对了3.5道题。

第二组学生是有作弊机会的,直接拿奖金,平均答对了6.2道题。多出来的2.7道题可以归为作弊的结果。

第三组学生也是有作弊机会,是拿扑克牌再换奖金的,他们平均答对了9.4道题。其中有5.9道题都是作弊,而且作弊的概率比现金组高了两倍之多。

现金条件下的作弊和离现金一步之遥条件下的作弊竟然差别如此之大,也就是说不直接涉及金钱的时候,不仅给人们的道德约束“松绑”,还能使得相当一部分人“松绑”得非常彻底,甚至到肆意妄为,毫无顾忌的地步。

在这个实验当中,把扑克牌换成现金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如果筹码转成现金是几天乃至几个月,像是股票和期权,那不诚实的概率又会增加多少,作弊的人会不会更多,程度也越严重呢?

2004年的数据,美国全国的抢劫、偷窃的涉案金额是160亿美元。而同一年,职场雇员的盗窃与舞弊造成损失的总金额大约是6000亿美元。这可比美国几百万个职业犯罪贩子一辈子能偷到的钱还要多了。

想一下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保险造假,丢了32寸的电视,当做36寸的来报,还有夸大金额来给自己撞坏了的汽车修补一下其他的地方,这再正常不过了吧。我们绝不可能直接去偷保险公司的钱,但是在我们报保险的时候,稍微夸大一些,道德上不会有太大的负担。在美国04年保险行业,投保人故意虚报金额就高达240亿元。

同学们听说过“商场当衣柜”的行为吗?有人故意买衣服然后不拆吊牌,穿几天再全额退款,在换一家换件衣服。

他们当然不是直接从商店偷钱,但这样的行为后果是服装业每年要为此损失高达160亿美元,这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就已经大约是美国全年抢劫和偷窃涉案金额的总和了。

作者的应对之策

为了应对生活中规模如此庞大的作弊行为,艾瑞里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像是他发现让人们在默念《圣经》十诫之后,能有效的遏制作弊现象,它能唤醒人们心中的道德约束感。所以很多职业都应该做一些口头的誓言或者书面的契约之类的,经常提醒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不诚信的现象发生。

另外,既然离开现金就容易作弊,那我们就尽量把所有事情都与现金联系起来,比如说办公室里的笔都贴上价钱,最大程度的让人们认清自己的作弊行为就是直指赤裸裸的金钱。而且在现金时代即将结束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考虑这个问题。确实,每个月看着花呗的数字,我一次又一次的震惊与绝望之余,都在告诉我要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儿了。

虽然艾瑞里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我觉得这些方法在人类诚实这样的问题面前真的是显得太过于无力,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诚实”一直被赞誉为高尚的美德。就像最近大火的流浪地球中所说的?:“想要人类变得理智,真是一种奢望。”

时间真的会治愈一切

第二个话题,我们聊聊在《怪诞行为学2》那本书中给我影响比较深刻的,关于提升幸福感的话题。

我们先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中了双色球1000万,那要怎么做才能最开心呢?

我们当然知道,就算我们真的中了大奖一夜暴富也是不可能开心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人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无论好与坏,我们总是能够对新环境逐渐的适应。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不幸发生车祸,下肢瘫痪,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下半生,那当时你一定感觉生不如死,永远的痛苦下去。但其实不然,人的适应能力比我们以为的要强大得多,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改变之后的生活方式,发现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而且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之下,还会发现新的快乐。

就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他们去拜访了很多彩票大奖得主,普通人和残障人士,询问他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结果是,在刚刚中奖或者刚刚受伤的时候,他们的幸福指数与常人有非常大的差距,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人的幸福指数和普通人都是基本相近的。

所以我们可能以为遇到挫折就会痛苦不已,而心想事成就能幸福无比,其实啊,一切也都不过如此,我们的适应能力会让一切情绪波动最终都趋于平静。

艾瑞里说,有一位叫做安德鲁·波托克的盲人作家,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位很有天赋的画家,后来却因为先天性色素性视网膜炎而逐渐失明。他失明之后,发掘了自己的口述写作能力,他能够用词语当做颜料,一样的进行创作。于是他写了一本书,描述自己的整个失明过程。他说:“我原以为会一下子跌入万丈深渊,永无出头之日,但是突然神奇般的解脱,我的内心一片光明。让我惊奇的是,别人也受到我口中语句的感染,我觉得上天重新赋予了我神奇的力量。

他补充说:“失明最大的困难之一是迟缓,在行动的过程中要时刻估计出自己的位置,不过有一天,你会发现,迟缓也并没有那么糟糕,时刻保持警觉也是有回报的,我打算写本书,就叫做《慢活》。”

当然,失明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困难,但与此同时好像也给了他一本护照,让他有机会游历一个原来不曾想象的国度。

无论经历过什么,或喜或悲,到头来我们都会适应它。“时间会治愈一切创伤”这句话千真万确。

“渐进式消费”可以更加幸福

那带着适应的法则回到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我们通常希望买新的东西来给我们带来幸福感,这种幸福感确实会有,不过很难持久,比方说买了最新款的iphone,头几天一定会很开心,但是几个月之后,新鲜感一过,我们适应了它,幸福感也就烟消云散了,于是我们不得不去寻找下一个幸福目标。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么做呢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打算给家里置办新家具,我们不妨一样一样的慢慢买,采用渐进式购物的办法。这个月换沙发,过两个月换立柜,再过两个月换电视机,一样一样渐进的购买,而不是一次全部买齐。

这样一来,能让我们手中的钱发挥出更大的“幸福购买力”。

那说到这里,你想到中了1000万的大奖,应该怎么拿这笔钱了吗?我们分10次每次100万,取完这笔钱,这要比一次取出全部1000万要幸福持久得多。

巧用中断效果

另外,有一个很多人并不知道的获得快感的小窍门。

比方说,我们大多数人在干枯燥的工作感觉很厌烦的时候,总希望能休息一会,刷刷抖音和泡杯茶水在继续。而我们在享受热水澡或者打游戏的时候总是不希望有人来打扰我们。但其实我们这样对待厌烦的事情和幸福的事情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看一下艾瑞里的两个“中断测试”,他邀请志愿者免费体验高级按摩椅,第一组志愿者享受了3分钟不间断的按摩。而第二组,先按摩80秒,然后停20秒,再继续按摩80秒。总共按摩时间只有2分40秒。可是最终的结果是第二组按摩时间较短而且中间有停顿的志愿者,对按摩的评价更高。这是在获得快感时候的中断测试。

另一个实验,让两组志愿者听令人厌烦的噪音,第一组一口气听完3分钟,第二组先听80秒,间隔20秒然后再听80秒。结果也是第二组对这段噪音的厌烦程度更高。也就是说,我们做令人厌烦事情被中断,然后再继续,会更加的令人厌烦。

其中的窍门就在这里:不要以为休息一会,就可以暂时摆脱令人厌烦的苦差事,想一想重新开始做不喜欢的事情有多难。同样的,如果我们不愿意冒着冷气离开浴盆为自己拿杯饮料,那就想一想一会重新进入温暖的浴盆是何等的舒服。

所以快乐的事情分多次慢慢享受,痛苦的事情咬牙一次干完,这才是最明智的方法。如果你是在打扫卫生,或者进行枯燥的工作,那就一鼓作气做完它,这样会尽可能的减少自己的不愉快。而如果你在享受美食或者打游戏,不妨中间多中断几次,这能够明显增加自己的幸福体验。

总而言之,我们大家都是温水里的青蛙,我们的任务就是弄清楚适应性如何在我们身上起作用的。明白之后,我们可以利用其有利的一面,防止不利的一面,进而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找寻到更多的幸福。

那节目最后的部分呢,我还想补充两个行为经济学当中很有名的理论。第一个是丹尼尔·卡尼曼的前景理论,第二个是理查德·塞勒的心理账户。

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主要阐释了人类的三种行为倾向,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不愿意承担风险的。二,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偏爱风险的。三,涵盖了我们之前提到的禀赋效应的特点,就是我们对损失比获得更加的敏感。

第三点我们在之前说禀赋效应的时候说的很清楚了:

比如说你去做一场手术,大夫告诉你说,这个手术有90%的成功率,你肯定会高高兴兴的趟上手术台。可如果大夫说这个手术有10%的概率会失败,这个时候你就会掂量掂量了。但是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看,90%的成功率与10%的失败率其实是一样的,但我们听起来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这就是我们的损失厌恶心理在起作用。

我们着重解释一下前景理论的前两点。

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我们面临两种情况。

第一种,假如你中奖了,你现在可以选择要么直接拿走100块奖金,要么就抛个硬币,有50%的几率拿走200,另外50%就是空手而归。这个时候你怎么选择?

第二种情景,你在一家火锅店消费了100块,在付账的时候老板说给你个机会,也是抛硬币,50%的几率你要付我200,另外50%你可以免单。

请问在这两种情景之下你会怎么选择。这就是前景理论所说的,我们在面临获得的时候,不愿意承担风险。所以第一种情况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直接拿100块钱走人,不去抛硬币博拿200块钱的机会。

而前景理论的第二条说,当我们面临损失的时候,是偏爱风险的。所以绝大部分人会接受火锅店老板给的机会,选择抛硬币来搏一搏50%的免单机会。

所以,前景理论告诉我们,“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我们会选择确定的好处,见好就收,落袋为安。而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我们却选择“赌一把”。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赌徒越是欠了一屁股债,就越想要继续赌下去的原因。

心理账户

补充的第二个理论,心理账户。这是塞勒用来解释个人消费行为的一大利器。

塞勒认为,人们在进行消费决策的时候,会在心中建立一个个小账户,把钱分门别类的放在这些账户里面。分类的依据有时候是钱的来源,有时候是钱的用途。那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每个账户也都是独立结算互不影响的。

在《“错误”的行为》书中,塞勒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比方说,假如你晚上要去听五月天的演唱会,票价200,需要到场之后当场买票。可出发的时候,你发现电话卡丢了,也是价值200,这个时候你会按照原计划继续去听演唱会吗?绝大部分人的选择还是去。

可以如果情况稍微变化了一下,如果你丢失的不是电话卡,而是口袋里准备去买演唱会门票的200块钱的话,这个时候,很多人的选择就变了,他们不去听演唱会了。

对理性的经济人来说,不管丢的是价值200的电话卡,还是200块钱的现金,其实是没有任何区别的,那就不应该有不同的结果。

但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因为心里账户的存在,演唱会的门票钱和电话卡被归到了两个不同的心理账户,这两个账户相互独立,单独结算,互不影响。丢不丢电话卡和我听演唱会没关系,可是买演唱会的钱丢了,这笔损失就被计入了演唱会的心理账户中,那我感觉岂不是自己是花了400块钱去看演唱会,算了这实在是太贵了。

这就是说起来觉得不可理喻,但我们生活中都是在以此行事的心理账户理论。

两个重要教训

在这本书的最后,艾瑞里说,我从之前的所有研究当中浓缩出了两个重要的教训。

第一,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棋盘上的小卒,对棋局里所存在的各种力量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稳坐在驾驶室,控制着一切,对自己的决策,对自己生活的方向都具有至高无上的操控能力。但可惜,这只是一厢情愿,只是我们对自己想当然的认知,而它并不是现实。

在前面的节目当中,我们介绍了很多的非理性力量,比方说峰终定理、“相对论”、锚定效应、社会规范、市场规范、自我羊群效应、禀赋效应等等等等,这些力量都对我们的行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可我们的自然本性却让我们忽略了这些力量的存在。

我们通过眼睛耳朵感知信息,通过大脑来处理信息形成决策。但是从信息的采集处理,到决策输出,它其实就已经不再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了。它只不过是我们对现实的一种诠释,从本质上来说,我们被自然赋予的工具是有所限制,而我们的决策方式又受限于这些工具的质量和精确程度,所以说,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逼近真相,而永远都无法抵达真相。

艾瑞里说的第二个重要教训是,尽管整本书都在罗列我们人类的种种非理性,但我们也并非无药可救。一旦我们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就可以提高警惕,强制自己自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重新思考这些决定,哪怕用科技手段来克服我们与生俱来的缺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