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位学用《道德经》的朋友,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她分享了自己这两年学习《道德经》以后的经营思路变化。 之前,她的公司专注代理一个品牌,业绩做得非常好,每年利税过亿,是当地的知名企业,非常受重视。 2016年前后,由于她的热情努力和待人真诚,获得了同行的认可。 一时之间,众多业内一线品牌的橄榄枝纷纷向她伸来——这是以前不能想象的,所有她来者不拒,最多时代理的品牌多达数十家。 于是这两年,她的企业进入了井喷期——她不得不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城市、各个供应商、各个经销商之间,每天忙得连一点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钱,确实赚了很多,但是过大的压力,让她的幸福感越来越少——她的脾气越来越大,经常人前欢笑,人后疲惫不堪、心绪不宁…… 去年,当公司在开规划会议时,她发现,自己竟然无法理清在这数十个品牌中,到底哪一个可以称为公司的主流产品?那她又怎么能为当地打造行业文化呢? 当她迷茫的时候,她很庆幸自己走进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在《道德经》中,她发现了力量,也发现了智慧。 首先,每当她情绪起伏、不知所措时,她就拿出《道德经》开始诵读。读着读着,一颗心就在郎朗书声中,宁静下来了;宁静下来,很多问题的答案慢慢也就浮现出来了。 其次,当她反复诵读《道德经》时,她突然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于“欲望”起来了! 而老子反复说圣人与常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也就是说,圣人最大的欲望是希望自己不要产生贪欲,不要看重珍稀财货。 老子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当我们没有得到时,总觉得占有、抓住的越多越好、越多越有安全感。但是当过了一个适宜的度以后,往往名利财货越多,对身心性命越是一种重压;若是不知止境地往人生的背篓中不停放东西,最后甚至有可能压垮一个巨人…… 所以,当她发现自己已经迷失在“钱”里、失控于“忙”中时,拿着的这本《道德经》就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了她前面的路——原本想象中前面定是一条康庄大道,但当有光照过来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断崖之前! 于是,她开始做减法,不再痴迷于代理业内的一线品牌,而是专注去找到最适合自己想要打造地方行业文化的那些品牌。 于是,当减法开始了,业绩并没有减少;当聚焦于一个点,企业文化出现了,团队的方向也明确了,公司在地方的作用更明显了! 有时候,商人和企业家之分就在于:商人是完全的利益驱动者,为了生意什么都可以做,所以商人更多的是做“加法”。 而企业家则是带着使命感,要完成某种社会价值的。 在企业家眼里,赚钱当然很重要,但是为了更高的理想、更长远的发展而牺牲一部分利益,是完全值得的!所以,企业家是非常会做“减法”的人! 其实,如果一个人满脑子想的都是钱,反而很难赚到钱,事业也不一定能长久;只有当我们聚精会神地想着去帮助别人、去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时候,才能成为“企业家”。 现在她每天都要随身带着《道德经》,诵读《道德经》,以之为镜,从中找答案、找智慧、找力量,这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 同时,她把道德经学用读书会开进了所在的城市,在国家领导下,贡献绵薄之力,共同打造传统文化的学用平台! 一本《道德经》,其中蕴含的宇宙规律,放之于四海而皆准,无论用于健康、家庭、企业还是社会,都是真实不虚的! 圣贤的智慧,值得每个企业家从中寻找自己的方向、使命和力量! 逯欣心 2019年5月11日,第436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