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阴三阳辨证(下)

 弗兰奇将军 2019-05-15

四、太阴

“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在天而言,是暑热时节,地气外出,地表的水分被上蒸于外。此时天地间湿气最重、万物化生最为繁盛。对应于人体,就是摄入的水谷经脾胃的运化后化生精微、敷布奉养于周身。

这一功能过程发生了病变,则为太阴病。

例如当病人“脏有寒”而阳气不足以运化水谷时,则会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病症。太阴与阳明是人体摄入水谷后腐熟、运化这一整体过程的两个方面。

五、少阴

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在天而言,是春末夏初之时,地气上升,启动地表的水液、营养与万物的生机,使“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对应到人体,就是在精气神的综合调节下,保持人体的“神机系统”与“气立系统”的协调完整,使人体能正常地适应天地大环境。

“神机”与“气立”是《黄帝内经》中的概念。《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大意是:在生命体的内部,能自主调控生命过程的机制,叫做“神机”,升降出入的气化过程是由神机启动的,“神”如果离开这个事物,它的神机就会停息。

生命体生存所依赖的天地外环境,是对生命体的气机运动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外在因素,称之为“气立”。如果生命体隔离了外在的生存环境,其气化也必然灭绝。

对于人体而言,由卫气和津液系统来调节、适应“气立”外环境的功能(也就是“太阳”的生理过程),是由肾藏精、精化气、心藏神等的内在“神机”系统来调控的。这个内在的“神机系统”的生理过程,就是少阴。所以,少阴和太阳是人体适应外环境这一大整体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而言,就是太阳主司的与外环境相适应的功能,是由少阴提供物质、功能、信息等所有层面的支持与调节。如果少阴这个生理功能所需的阳气和阴液不足,伤寒后不能正常支持人体完成应有的自愈反应,则为少阴病。阳气不足以外出行使本有的功能或阳气太虚、外出太过而不能固摄,则为少阴寒化证;阴液不足,阳气相对盛而表现为邪热上扰,则为少阴热化症。

外感于寒,先中肌表,先由太阳的功能来防御调节,如果能在太阳的层面发起正邪交争,就是太阳病。例如伤寒后阳气能奋起反抗而未能驱邪外出时,表现为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脉浮紧。脉能浮,是阳气能达表抗邪,这就是个典型的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如果外感于寒,太阳无力反抗,人体的表层直接进入寒邪凝滞而无抵抗的状态,就是少阴病。例如伤寒后表现为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脉沉为不能奋起反抗,这就是个典型的少阴寒化附子汤证。

这两个方证疼痛的部位相同,差别只在于阳气是否奋起抗邪。能抗邪而表现为有余之证,即是太阳病;不能抗邪而表现为不足之证,即是少阴病。可见,从伤寒的角度来看,太阳与少阴是人体适应天地外环境、维系天人相应这一系统功能的两个方面。

六、厥阴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在天地而言,就是冬末春初之时,地气始动。此时寒冬时节地下封藏的热量开始外出,草木的根系养分充足,植株开始发芽。

对应于人体,就是中焦化生的营卫之气,开始内由向外运行的过程。如果体内的营卫之气从中焦上出于肺的过程失调,郁于中或继而陷于下,就是厥阴病。如前所述,如果内在的营卫之气,能够出行上焦,但在上焦郁滞而下行不畅,即是少阳病。

可见,厥阴和少阳就是人体的三焦之气周流气化的总过程。膈以上的上焦,是宗气所居之处,有肺主司一身之气,是全身的气机运行的开始。在这个区域内的气化过程,除了最表层的太阳气化与最内在的脾胃运化,都属于少阳。在上焦的表里之间发生的气机不利,就是少阳病。

相应地,在膈以下的表里之间的气化过程为厥阴,这里发生的气机不利,就是厥阴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