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在年少(一一三)

 老刘001 2019-05-16

当年北京的饮食业,虽然因为那时我年岁小,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但无多有少,还是知道那么些许的。

就北京地面上来说,小吃店大概是回民馆的天下,而店面稍大一些,装饰好一些的饭馆或餐厅则以汉民馆为主,回民馆也能占据一部分天下。

以早点为例,虽然有些早点回民馆和汉民馆都在经营,但无论是品种还是花色,那回民馆一定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天下。

记得当年街上的那些小馆里所经营的早点中,炸油饼、炸油条、豆浆、各色稀粥、豆腐脑之类的基本上是属于回民馆与汉民馆共同经营的品种,尽管那时经营早点的汉民馆的数量比回民馆要少很多。但要说起回民馆的早点来,那一定是可圈可点的。以当年离我们家最近的那座回民食堂来说吧,其早餐的品种那真是多种多样,像什么:油饼、糖油饼、油条、芝麻烧饼、麻酱烧饼、素包子、炸糕、炸麻团、炸糖耳朵、驴打滚、艾窝窝、豆浆(白浆、糖浆)、白粥、豆粥、炸豆面丸子、炸豆腐、豆腐脑等,差不多应有尽有,十分的丰富。

相反,那些汉民小馆里能够提供的早点的品种就非常的有限了,大概只有豆浆、豆腐脑、稀粥、炒肝、油条、油饼、大火烧、包子等。

可能是因为距离远、近的关系吧,反正我不记得在三里河街面上唯一的那个汉民饭馆里吃过早点,为数不多的几次全都去了回民食堂。尽管那时我经常去吃饭的国家计委家属食堂的早餐品种也十分的丰富,但和回民食堂相比,还不能提供种类繁多的回民小吃不是。因此,偶尔我也会去那家回民食堂买个糖耳朵或驴打滚什么的解解馋。

至于说到一些个传统的京味回民小吃,比如:炸灌肠、炸咯吱盒、炸焦圈、豆汁之类的食品,并不是每一间回民小吃店都能够提供的,反正我所说的那家三里河回民食堂好像就没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