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诊精粹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19-05-16

古医学研习会第36期

共同分享,共同收获

作者/熊广华;编辑/高佳华

导读:舌诊属于中医望诊的范畴,与望面色及脉诊相比,舌诊更加直观、简单,故此为学习中医的基本功。本文详细阐述了舌质与舌苔的内容,强调苔色不可定寒热,必须与舌质的颜色综合考虑,同时作者对察舌之气的见解很独特,大家定能有所收获。


观舌要素:

1 、望神

2、 察气(观伸舌状态知气机升降之太过与不及)

3 、览色:舌质、舌苔颜色(局部,整体)

4 、观形:舌下系脉(散与抟);舌体胖瘦;舌苔(厚薄,部位);舌面(润、水滑、干燥;平整与凹凸;对称与否);特殊舌象:裂纹舌(分部位)、镜面舌、地图舌。

注意:

1 、舌上的形气论如同脉象的形气论。

2 、观舌整体与局部结合很重要。

3 、 观舌知津液盛衰,察脉知气机升降出入。

4 、舌脉结合,色脉合参,形气定诊。

一、望神

神气从舌头的亮度来看,观其明暗,有无光彩,从而显示神气强弱,反映整个人的阳气输布、流通及充足与否。

二、察气

正常的舌头,伸出,上可舔到人中,下可舔达下颏,能左右摆动,灵活自如。

1、有些人的舌,伸出来没有力气,耷拉着,垂在下唇上。为何?因为上升的力量不够,为什么不够?因为下边的脾和肾虚了,所以上升的“气”不足了,其人多气短,腰酸乏力。

2、相反,有些人舌一伸出,特别紧张,舌头紧缩上翘,说明向上的力量过大了,上焦心肺及头部容易出问题,其人多心烦,失眠。为什么舌头会紧张上翘?因为下焦有伏湿,就像一堆打湿的稻草,烘烘的散发着热量,形成体内的蕴火,使气往上窜,上焦的心肺脑就受其伤害,可见心烦,失眠,下焦则见尿赤浊短。

3、还有的人,舌头伸出来,不能平稳待着,会不停抖动,舌头哆嗦。这是体内气机不平衡的体现,如脾虚风动,土虚木摇。

三、览色

1、舌质

舌质重点反映人整体气血阴阳变化,反映正气盛衰情况。舌质决定寒热。舌质颜色从淡 —淡红— 红—红绛,反映人体阳气或阳热从少到多。

1.1 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为正常舌象。这是在阳气鼓舞下 血液充盈于舌体内,气血充足,阳气和畅的表现。若舌质略显红色,可用银花、连翘、竹叶等辛凉之品清热。

1.2 舌质淡,为虚证。乃气血亏虚或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当健脾养胃,补益气血。方药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药、当归、白芍、阿胶、川芎、砂仁等。若兼苔水滑者,为阳虚水湿不化,当温阳益肾,补益气血。

1.3 舌质红或红绛,为热证,有实热和虚热之分。实热证多兼薄黄或苔黄厚而干燥。虚热证则见舌红少津液少苔,甚至见裂纹。舌红者,可用苦寒配辛凉之品,如黄芩 /黄连、栀子+银花、连翘、竹叶等。舌质红绛者再加清热凉血之品,如水牛角丝、丹皮、赤芍、紫草、生地、玄参等。舌苔情况再根据具体用药。

2、舌苔

舌苔重点反映局部胃肠病变。正常时,舌苔薄白而润,在舌中部与根部可见,因为相对而言,胃肠浊气较盛。若舌苔中根部厚腻,则反映胃肠有湿热浊邪。

2.1苔色

传统认为苔白为寒,黄为热,苔色由白 —黄— 黑,是在邪热的熏蒸下变色形成的。苔的变色是阳热作用的结果。苔白为病在表,邪未入里化热。或认为苔白为虚寒,无邪热,苔色由白转黄,是邪也化热之象。又有苔白者病在肺,苔黄者病在胃,苔黑者病及肾之说。对于这几种观点都应灵活看待。苔色的性质当首先结合舌质来论。

A 舌红为热证,兼白苔时,可认为局部胃肠有寒,可在清热基础上加入少量温化寒湿之品,如干姜、桂枝、半夏等。半夏泻心汤就是舌红苔白的一个例子。

B 舌红为热证,兼黄苔时,两者相符,为实热证。此热根源在胃,方药可用黄芩 /黄连、栀子、银花、连翘、竹叶、茅芦根等。

C 舌淡或淡红,兼白苔时,为虚证。

D 若舌淡而苔黄,此黄苔不可认为是热邪所致,当做虚证处理。

E 对于黑苔,可认为是胃肠代谢极差,浊气熏蒸所致,此时舌苔多厚而垢。或者肾虚,水色上泛。

总之,舌苔可受内部寒热的影响而改变形色,但前提是在舌质变化的基础上。 只有舌质才能决定整体的寒热状态,苔色不能定寒热之性。

2.2 苔的润滑与干涩

苔润滑尚可,表示津液未伤;苔干涩为津液已伤,很多糖尿病病人舌象就是苔干涩缺少津液。传统观点认为湿在热性病中可以缓和热的伤津程度,所以苔多湿润。但是湿热也可伤津,津伤后舌望之似干扪之仍有水分,即“类干苔”。此外尚有热蒸营阴上潮,舌不燥反润,以及阳虚津液不布舌苔干燥之说,对于这几种情况都应结合舌质来论,在临床上还有待体会。

2.3 苔的厚薄情况

苔的厚薄反映体内痰湿,积滞等浊邪的多少。苔厚则邪多、邪重;苔薄则邪少、邪轻。苔厚苔多,虽是邪气之实,但也证明正气不衰(中阳能蒸化浊气);苔薄无苔,虽可能无邪,但有时也是正气虚极不能蒸化浊气。苔略厚可加竹茹、生薏米、陈皮、半夏之类;苔厚再加厚朴、大腹皮、槟榔、防己、滑石等;若苔厚如积粉,当加芳香化浊之品,如藿香、佩兰、紫苏等,或加三子养亲汤之类。

2.4 苔的有根无根之说

舌苔和舌质看似不成一体,苔似浮在舌面上,此为无根苔。传统观点认为是缺少胃气。这在临床上还有待体会。

总之,舌苔重点反映局部胃肠病变,舌苔变化及代表的意义需要时刻结合舌质情况而论。

四、观形

1、舌下系脉

舌下系脉瘀滞(散与抟)

舌质暗(整体质暗、局部瘀)与舌下瘀 .

2、舌体胖瘦

有时,看人外形上的胖瘦,不如看舌象。也许胖人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有料”,瘦人也并非极度的“物资匮乏”。

肥人舌瘦精气枯,瘦人舌胖郁痰瘀;人肥舌肥气郁聚,人瘦舌细阴火炽。


善水堂主,熊广华,执业中医师、中医教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跟随多位老师临床实践并深入研究传统中医思想,终有所悟。临证看病擅长脉诊、舌诊,用药尽求精简,注重三治合一(药物治、环境治、精神治)。曾坐诊于北京万福堂国医馆,现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任教。热爱古中医学,立志以传承和推广传统中医理念为己任,愿与志同道合之士相互交流、学习,以期共同进步,为纯正中医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