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译五气之交变

 asasww 2019-05-16
        你读过《黄帝内经》吗?你能读懂《气交变大论篇六十九》专明气交之变吗?《气交变大论》也是一篇专门说明人的气血(即营气、卫气)从一条经脉流到另一条经脉,审察气血怎样发生变化的专论。凡是读不懂这篇文章的人,又都说读懂了《黄帝内经》。又都说读懂了《黄帝内经》中说的病理。又都说读懂了五运六气的运转。其实都是自以为是,都是为了猎奇,只顾求名求利,都是不认真求真事、求真理的虚荣心。比如说《气交变大论》的最后一段吧: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岐伯曰夫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

凡是论五运六气的运转,凡是论人的病理。都要有一个五运六气的运转图,才能“言五气之变”(此图早已公布)五运六气的运转图,也是一个中医诊脉图,没有这个图,说他会诊脉,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是各按其所需,毫无依据,胡说八道。《王冰医学全书·天元玉册232425》里说的诊脉,都是遵守着五运六气运转图的天道讲述诊脉的方法;明朝·马莳在解释《五运行大论67》时讲的脉象,画的图形,完完全全都是遵照着五运六气运转图讲述诊脉的方法,讲述病理。这里说的言五气之变,指的是(1)甲己在图内圈,丑未在图外圈为湿气,脾肺和手足太阴经的本气;(2)乙庚在图内圈,卯酉在图外圈为燥气,大肠,胃和手足阳明经的本气;(3)丙辛在图圈内,辰戌在图外圈为寒气,膀胱,小肠和手足太阳经的本气;(4)丁壬在图内圈,巳亥在图外圈为风气,肝,心包和手足厥阴经脉的本气;(5)戊癸在图内圈,寅申,子午在图外圈为火气,三焦,胆和手足少阳经的本气。这五种气在春,夏,长夏,秋,冬,四时的季节中,“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都有正常的化变,也有不正常的化变。

正常的变化为:壬风春生癸火夏,癸火夏生甲湿长夏,甲湿长夏生乙燥秋;乙燥秋生丙寒冬;丙寒冬生丁温春。

丁风春生戊火夏,戊火夏生己湿长夏,己湿长夏生庚燥秋;庚燥秋生辛寒冬,辛寒冬生壬温春。

不管是阳生阴,还是阴生阳,总是周而复始。两气之间的生成都是“走六步一右迁”,概莫能外。

在春生夏,夏生长夏,长夏生秋,秋生冬的时间中,总是固定的,也是不能改变的天道。但是在相生的路程中,又不总是生生生,长长长。在“气生”和“气长”的过程中,又总是发生动乱。气生早了,气生晚了,气增长太慢了,气增长太快了的问题。“卒然相交”,出现“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生了不正常的变化。故出现了“德,化,政和灾变”的时间问题。

德化:叫两气相生成平气,为德化,一年之中“生长化收藏的变化”都叫德化。为六气正常的生化。阳气横穿、经过六部气位再生成阴。如长夏的气太阴中的湿“甲戌”生成阴气“乙酉”,气要横穿过六气位,能看到的气位为,始于太阴经甲戌;见阳明经,为戊戌;见厥阴经位,为壬戌;见少阳经位,为丙戌;见太阳经位,为庚戌;又相会在甲戌太阴经位,再右迁至下一位少阳经位“乙酉”的燥气。为长夏生成了秋气。变生得位,五季皆然。太阴0位,少阳1阳明2,太阳3,厥阴4,少阴5位,太阴6位。气血在流动中,有可见的气位,有不可见的气位,这就是五运六气在流动中“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的天理。合到一起叫生长化收藏,为报德以德。不会在图中看出运行路线的人,一万年也看不懂《黄帝内经》。当然也说不清气血在人身中流动的路线。

化气:五运六气在运行中有化生。都各随着承气,被天气施用而变化。天为阴,叫阳从阴化,阳气旺度减去一、二;天为阳,阴从阳化,阴气旺度减去一、二。这种化生,在《六元正纪大论71》里说出了七种。叫报化以化。这样的时化,司化,气化,常化,布政之常,令行之常,气变之常,如果在图中都看不懂,所以总也看不懂书中说的“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故:太阴的雨化,(客气的雨化)施于太阳(天的寒气的作用气)------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到底谁从谁化,到底是天的阳大于太一的阴气,还是太一的阴气大于司天的阳气,根本就不明白。所以化气的生数和成数定不了,治病时用药的药量,也无法定下来。

生化:每当遇到气交,五运六气的五行都要发生变化,都要更换天干和地支的五行,叫“五运更治,上应天期”。即报变以变。

政化:“病情正常的化气”说出了五种,叫报政以政。五运六气使社会的变化,事物的变化,病情的变化,叫报政的变化。如果连报化以化都不懂,再说气血在流动中病情的正常变化,都是不符合实际的自圆其说罢了。

这种报政以政,报化以化,报变以变的过程又都要通过“五步一右迁”的方法,使五运六气的五行出现了郁住,塞住,我克,克我,我同,同我的盛衰变化。故“卒然灾合,不同其候”。下文是在四季中,报德以德化,报政以政化报化以化生和生化。都是随气所在,以言其变化的三种说法。

帝曰何谓也?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

东方生风温,丙生丁,辛生壬,壬生癸,癸生戊,报化,为敷和,为生荣。报政为舒荣。报变为聚气,风气太过而克行,为壬克己,丁克甲。报政为胃病。风气独盛,壬木同丁木,为振拉摧拔。报政为肝病。

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热,其变销烁,其灾燔。

南方生火,壬生癸,丁生戊,戊生己,癸生甲,为报化,为彰显繁茂,为生荣。报政为明。报变为聚气,火气太过而克行,为戊克乙,癸克庚。报政易得肺病。火气独盛,戊同癸,为销烁燔茂,报政为心脏自病。

 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

中央为长夏,长夏生湿土,癸生甲,戊生己,甲生乙,己生庚,为报化,为溽蒸,为生荣。报政为安静。报变为聚气,土气太过而克行,甲克辛,己克丙。报政为肾病。湿气独盛,甲同己,变生到位,化气独治,为脾自病。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

西方生燥金,甲生乙,己生庚,庚生辛,乙生丙,为报化,为清洁,为生荣。报政为收气。报变为聚气,燥气太过而克行,为庚克丁,乙克壬。报政为肝病。燥气独盛,庚同乙,收气缩小,气独治,肃杀苍损,为肺自病。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冽,其灾冰雪霜雹。

北方生寒气,庚生辛,乙生丙,辛生壬,丙生丁,为报化,为寒冷,为生荣。报政为藏气。报变为聚气,寒气太过而克行,丙克癸,辛克戊。报政为心病。藏气独盛,丙同辛,气独治,为肾自病。

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

当五季的气讲完之后,这三十三个字最重要。马莳的书中强调:要“以察其动”,才会“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如果不查五运六气的“气动和不动”,五季的五运六气就不会有报德,报化,报政,报变,更不会有“万物由之,人也应之”。不查“气动和不动”人间的人们也不可能看到德化政令和灾变。得到人脉搏的跳动,都是当其时司天在泉的 气动和不动,老天赐给人们“审查病机,无失气宜”非常巧秒的方法。不查“气动和不动”也不可能看到《六元正纪大论》中说的“凡此十二变者”也就不存了。这就说明《黄帝内经》中,《上古天真论》和《八正神明论》中说的“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合于术数”是查五运六气“动和不动”,动在何气位,动在何经脉,动在内,还是动在外,是唯一的办法。而中医根本就不懂这个方法。只有通过法于阴阳,把气合到哪个气位,那条经脉,才能看到五运六气“气动和不动”。中医才能诊到不同的脉象。

五运六气在运动中是怎样看到“德化政令和灾眚变易”的呢?

帝曰夫子之言岁候,其不及太过,而上应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灾眚变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乎。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

说五运六气的运转,不能在以年气为单位的时间,说气的“动和不动”;说气的太过和不及。因为单位时间太大,太长了。用年的单位来看它的变化“万物由之,而人应之”,那样做什么都晚了。《六微旨大论》中,以木运年,火运年,土运年,金运年和水运年,这是用五运五行的年气来告知人间,司地的气,为地位,(为尺脉);司天的气为天位,(即寸脉)。天上的气与司地的气互有一个差,气之初,司天的气施用,司地的气上升,气腾于天空。气之中,在泉司地的气主气,司天的气下降,气流于大地。

但是书中说的气上升和下降,都是以五年为一个单位运转的。即甲子年,戊辰年,壬申年------。乙丑年,己巳年,癸酉------。丙寅年,庚午年------和丁卯,辛未年------。说的是天枢之上司天的气主事,天枢之下在泉的气主事,都要从气交上分。而在人间看人的变化时间太长了。在人间看事,需要一个时辰接着一个时辰看天下物和人的变化。尤其是一个事情,一个病人,都要以时辰为单位看他的变化。而摇奖机摇出来的神彩号码,又都是以分时、刻时为单位看他的变化。所以书中说的气之“中气”,是指一年二十四节气里“中气”的十五天,为下降的气,而且又分成三个候气看气下降。每一个侯气,共60个时辰。诊脉时,要以人的尺脉为准,与尺脉和人迎脉比较,论当其时有没有病;气之初,是指一年二十四节气里“节气”的十五天,为上升的气,而且又分成三个候气看气上升,每一个侯气,共60个时辰。诊脉时,要以人的寸脉为准,与寸脉和人迎脉比较,论当其时有没有病。《黄帝内经》中都是以“三部九候”的时间论五运六气的运转,论病情。故曰“言岁候”的气,“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即在节气者,诊的是寸脉,在中气者,诊的是尺脉。

“上应五星”:是《阴阳应像大论五》告知,论五运六气的运转,必须用星辰代表阴阳五行,用星辰代表经脉的脉位和五脏六腑,从而知道病在那条经脉,病在哪一脏。岁星,厥阴风木;荧惑星,少阴君、少阳相火;镇星,太阴湿土;太白星,阳明燥金;辰星,太阳寒气水。如果连何星辰代表何经脉,何脏腑都找不到。自己又说,看懂了《黄帝内经》,叫不叫胡扯呢?不多述。

“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

“承天而行”与“顺天而行被天施用”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看《黄帝内经》的人总是不会画五运六气的年气图,更不懂换成步气图。当看到节气上升的图和中气下降的图,就找不到寸脉和尺脉。头脑中根本就没有《医宗金鉴》里,早就画出来的五运六气运转图。《黄帝内经》书中说“不知年之所加,不可以为工矣”,“工不能禁也”,“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这里的“工”都是建立了年气图的时间,不建起母图,不可能知道五运六气运转的时间;不可能知道诊脉的时间;不可能研究神彩的变化;不可能再换成步气图;不可能再论看气、看病诊脉。这些看法,都是在当其位当其时与当其时辰的时间里,看病、论事、说事。《频胡脉决》都是依着当其位,当其时的时间,在五运六气图里见到气交的变化才写出来的脉象。

五运六气承天而行或被天施用顺行,如果无妄动,当然都是生长化收藏的变化,都是万物生荣,人也不会有病。五运六气的相交,总是走六步一相会。当五运六气运行中出现“卒然而动,气之交变”的时候,五运六气之间就会相战。不是行六步一相会,而是顺行五步一相交,或逆行五步一相交。既使顺行六步一相会,也不是上生下,而是下生上。书中说的承天而行与顺行被天施用而行,是怎样的呢?不看着五运六气运转图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五运六气运转的路线,也是在演示人的气血,即人的营气和卫气流动的路线。

如图

译五气之交变

2019正月的五运六气运转图,当阳明司天与厥阴春运共主6087.5的时间里,从农历2019年正月七日己卯日立春开始,到正月二十一癸巳日止。(立春的气晚至。先立春,而春气后至)五运六气的运转都是上升的。不论男女,正常人左手寸脉的脉象应该为阳明经的脉相(即南政年寸脉往右易)。初候五天的脉象,为标气,脉象应该应短而浮。从者生,逆的脉气死。大浮为病,大而不浮是病,不当其位也是病;中候五天为中气,为阳明中气太阴湿气,脉象应该应沉脉的脉象。从者生,逆的脉气死。沉甚为病,不沉为病,不当其位为病;末候的五天为阳明的本气,脉象应该应涩脉,往来不远,短而涩为正常。短甚,涩甚,不短不涩,不当其位都是病。人的正常脉象随着春天时令的侯气,都必须跟着侯气的气变化,应于不应,过于不过,都应该晷刻不差,不管何人脉象都应该应天的气。“从天的气则活,违天的气则病”。这叫《五运行大论》里说的人气,必须“天人合一”,“随气所在”。这就是五运六气在人身上以德报德,以政报政,人能正常活着的脉象。在立春的当其位,当其时的15天中,凡不是按照阳明真气的标气,中气,本气的次序,随气所在而应的脉象,都是病。

故不知年气司天图,神人也不知道立春的正常脉象为阳明经脉;不知道立春节气的气是上升的气,当然也不知道司天的寸脉是手阳明经脉,不会辩出司天宗司的标气、中气、本气,根本就找不到在医者左手的寸脉,应该是什么脉象,不应该是什么脉象。立春头五天阳明的脉象,是阳气在施用的脉象;中间5天阳明的脉象,是太阴湿气在施用的脉象;末五天阳明的脉象,是燥气在施用的脉象。不懂每一条经脉都有标中本不同的脉象,根本就不可能明白书中说的 “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气者以中气为化”,都以它的化气主持的气来用事,来诊脉定脉。

如果知道了脉象“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即沉不沉,浮不浮,涩不涩,弦不弦的道理之后,而后就是气的运行了,人的气血的流动灌注方式都是六步一相会:

假如,2019年在正月,在立春的一天中,有一阴日平气,为寒气生了春,为敷和的寒气,为辛丑生成了壬子,风气 壬子 辛丑 在甲午阳明之内厥阴春当其位生成的气。它生成的路线为:壬子上承着手阳明司天的化气,又承着手太阳经,手厥阴经,审查着甲子少阴气位的乙丑,又承着手太阴经,审查着甲申少阳气位的己丑,又承着司天的阳明经,甲辰太阳经,审查着聚气甲寅厥阴气位的癸亥(实际是癸丑),又承着甲子少阴经,审查着甲戌手太阴气位的丁丑,又承着甲申少阳经,再次审查甲午阳明气位的辛丑,再一左迁,终刻为太阳经见壬子。壬子的风气相交于初夏的阳气。都是曲而行之,风火相生。

它的展开图为:

甲午阳明的气位辛丑;甲辰太阳气位;甲寅厥阴气位 甲子少阴气位乙丑 ;甲戌太阴气位;甲申少阳气位己丑;甲午阳明气位 ;甲辰太阳气位;甲寅厥阴气位癸亥 ;甲子少阴气;甲戌太阴气位丁丑;甲申少阳气位甲午阳明气位辛丑;甲辰太阳气位壬子。

注意的是,风气壬子的生成,运行在司天的气,左右间气与主运的气,(即五脏六腑)之间。风的五行为木气,在运行中上承到了所有经脉的的五行,最后又交到了心脏中。以司天的气为准,把天的气分为两位,来的气总是承着天的气上升,去的气总是承着天的气下降。故“承天而行之,无妄动,无不应也”。六气皆然。

卒然而动,气之交变的气,就是逆顺五步一右迁的气。

如图

译五气之交变
    壬子承着阳明;壬子承着太阳;壬子承着厥阴;壬子承着少阴;壬子承着太阴;壬子承着少阳。

己丑被阳明化生着;己丑被太阳化生着;己丑被厥阴化生着;己丑被少阴化生着;己丑被太阳化生着。

如果同样是在2019年正月,在立春的一天中,有一阳日生成的气流到阳明气位的气,是太过的气,为寒气生了春,假如为风壬寅,风气壬寅必然顺着天周克行。而且是行在手的六经脉中,天的六气位中,风气 壬寅克的是己丑 。运行的路线为:

译五气之交变

这是在北政年的相生。只是与南政年运行的方向相反。甲寅生生乙丑。生的过程经过甲寅,戊寅,壬寅,丙寅,庚寅再回到甲寅,而后再右移到乙丑。

译五气之交变
     这是在北政年,甲子克辛亥,路程为甲子戊子,壬子,丙子,庚子,再一右迁至辛亥。

按照同样的方式,壬寅克己丑同理:壬寅,丙寅,庚寅,甲寅,戊寅再移到己丑。

壬寅克着己丑,被阳明司天的气下临上施用着,壬寅己丑横穿太阳经,横穿厥阴经,审查着甲子少阴气位的丙寅,又横穿太阴经,审查着甲申少阳气位的庚寅,又横穿司天的阳明经,横穿甲辰太阳经,审查着甲寅厥阴气位的甲寅,又横穿甲子少阴经,终刻为甲戌太阴气位的戊寅,再一左迁,交在甲申少阳经的上工 己丑 上。为木克土,使脾经脉有了病。

它的展开图为,

甲午阳明的气位壬寅;甲辰太阳气位; 甲寅厥阴气位 甲子少阴气位丙;甲戌太阴气位;甲申少阳气位庚寅  甲午阳明气位 甲辰太阳气位;甲寅厥阴气位甲寅 甲子少阴气;甲戌太阴气位戊寅;交在甲申少阳气位上边的 己丑

注意的是:壬寅克着己丑流动,在横穿五步中,己丑在初刻被阳明司天的气施用,终刻被少阳气位的气施用,交在少阳经气位的气发生报变,成了己丑。是少阳经阴湿气太少了。故“卒然而动,气之交变,就是顺行五步一右迁的气”。 六气皆然。

帝曰其应奈何?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

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何如?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谓省下。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也。久留而环,或离或附,是谓议灾与其德也。应近则小,应远则大。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发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过与其德也。德者福之,过者伐之。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故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妄行无征,示畏侯王。

当我们看到了五运六气的运转,在天地间只有两种运行的方式之后,学《黄帝内经》的人才会懂得《天元纪65》中说的“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之道路”为何意。实际上是告诉医人,诊脉与论五运六气运转一样,在诊脉时,要以司天的寸脉为准,把手经脉分成了,来的三条经脉,即手太阴经,为下关脉;少阳经为上关脉,为我右后来的人迎脉;还有去的三条经脉,即患者右手太阳经脉,为上关脉;患者右手厥阴经脉,为下关脉;患者右手少阴经脉,为尺脉。

当以在泉的尺脉为准时,足经脉同样分成来的气脉和去的气脉。左右者同样也是来的气血和去的气血。

在寸脉施用的时间,都要从司天的化气,在尺脉施用的时间,要从在泉的化气,故“各从其化”来应的脉象。其应脉的方式亦然也。

乙、丁、己、辛、癸的阴日气从外先入内,运行在内,运行在春夏秋冬和天的六气之间;甲、丙、戊、庚、壬的阳日气在外,横着穿越在天的六气之中。都是通过五步一右迁,六步一环会构成了气交的变化。

看着图说,当乙、丁、己、辛、癸的日气从外入内。如阳明司天,内运为厥阴,丁日的风气(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丁卯)承着天的六气,顺着天周行上升下降,当终刻交在阳明司天,再入里,交在里圈厥阴运上,从内再出来。叫入到内脏再出来,叫竖行。叫风气从外中了阳明经脉,再从阳明经脉又中了肝脏;

当甲、丙、戊、庚、壬的阳日气在六气位经脉的运行,叫横行,叫升降。如“庚子”终于阳明经司天的气位,为交在了阳明司天的下工,也就是交在了阳明经的末端的时间,即交在了迎香、禾髎穴位,鼻子两侧的位置。叫燥气入了里,叫留在了里(手一端叫外)。五运六气在天周中的流动叫 以道留久,曲而过之”。

在南政年中,看五运六气的运转,顺时针运转为 “顺行”。诊脉时,患者左手的气血,从肘到寸脉气血的流动,为来的气血;患者右手的气血,从上关脉(右不应寸)到尺脉,即到肘气血的流动为去的气血,为 顺行。反时针运转为“逆行”。

在北政年中,看五运六气的运转,逆时针运转为 正转,为“顺行”。 诊脉时,患者右手的气血,从肘到寸脉气血的流动。为来的气血;患者左手的气血,从上关脉(左不应寸)到尺脉,即到肘气血的流动为去的气血,为 顺行,为正行。顺时针运转为反行,为“逆行”。

这些诊脉方法,在马莳的南北政年司天、在泉图中,早已画出。而且连经脉都标出来了。完全遵循着《黄帝内经》中说的在南政年“天往右转,地往左转”,在北政年“天往左转,地往右转”的天道。当今之人,都是因为对五运六气的运转图看不明白,才看不懂如何诊脉。才出现了当今各用所需的诊脉方法。

久留而环,或离或附,是谓议灾与其德也。应近则小,应远则大”。如图:辛丑生成了壬子,风气壬子在初始上承着手阳明司天的化气运行时,阳明把司天的气赐给了风气壬子,壬子风气必须顺从阳明的化气,故“按其遗而断之”。壬子风为阳,风从阳明的阳气化,壬子 风气会增大一倍。壬子风为阳,如果风从阳明的中气的太阴的湿气化,壬子 风气会减小一倍。

风气壬子行到终刻,为太阳经,风气壬子从太阳的阳气化,壬子 风气会再增大一倍。壬子风为阳,如果风从太阳中气少阴的正阳气化,壬子 风气会同样使壬子风气的旺度再增大一倍。然后再交于初夏的阳气的时令中,成了报变的气。壬子风的气,始于阳明司天之位,给予的气少,为“近则小”,终刻太阳经的气为在阳气中,行的远,为“远则大”,为给予的气多,给予的气时间长。壬子风气上承的气位行,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为“或离或附”,都是顺着天道而行,如环盘绕,查天周中六步的气位,如果没有“或离或附”一步,又一步,五步再一右迁的查法,谁也没有办法找到五运六气的始位和终位。

气在运行的从阴,从阳的报化中,芒大一,芒大二,是初刻的气和终刻的气为同气,就像星星发光的亮度一样,如壬子的旺度有平气壬8子;增到太过为一倍,为壬8子为甚;再增一倍,为壬8子,为独盛。

在《黄帝内经》中,成数,表示平气,也表示太过的气和独盛的气。在运行中,三种气的旺度,都要靠人心里和眼睛看着气行,先始于何气位,终于在何气位,又交在何气位,上下前后看着掌握。这些在《六元正纪大论》里言横运者以上下互相的关系中都讲了。所以书中说:“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世言真数开人意”。反知,芒小常之一,壬3子,为不及,为减化,芒小常之二,壬3子,为二次受伤,书中叫临视。为木金土共处于一气中。生数,表示平气以下不及的气和不及又受伤的气。这些中医在诊脉时,同样完全都能诊出郁气在寸前,在寸后;在尺前,在尺后,再与人迎脉进行比较出来。

当五运六气在五步一右迁的运行中,壬寅克己丑土时,同样也是有始化,终化,即报化。终气交到气位上叫报变。所以太一的日气接受天的赠气,使太一的日气从天化,即从阳化或从阴化,是太一日气增大和变小的关键。《气交变大论和五常政大论》中说“从阳化,和从阴化”必须明白。不能把报化的气与报变的气混淆在一起。

帝曰其灾应何如?岐伯曰亦各从其化也,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形见有善恶,宿属有胜负,征应有吉凶矣。帝曰其善恶何谓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谨察之。

帝曰六者高下异乎?岐伯曰象见高下,其应一也,故人亦应之。

这里说的相见有高下,异也。指的都是对化的气,指的都是没有化在正位上的气,都是“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不是时间到而气也到,正化的气。都是未至而至的气和至而不至的气。五运六气的运转出现了月轮中空,天空地亡的气。人也必然应之。(在这里不论对化)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其动而复之耳。

在气动里使气的光芒增大于一、二,减小于一,二的化气中。如交在阳明的气位,不能把阳明标气阳气的化气、阳明太阴湿气中气的化气、阳明本气燥气的化气,三气相加在一起论化气,施用于他气。六气皆然。因为标气是一个节气(或中气)初候五天的时间布天的气;中候的气是一个节气(或中气)中候五天的时间布天的气,本气是一个节气(或中气)末候五天的时间布天的气。三气异也。在诊脉中,末候诊到的脉气是经脉井荥俞经合气穴一端脉象的部位,叫天位;初候诊到的脉气是这条经脉另一端脉象的部位叫地位,形位; 中候诊到的脉气是这条经脉中端脉象的部位叫人位;都是“各从其化,时至有盛衰”。所以说三气不是同时施用,故“不能相加”。

在五运六气的运转里,司天的气施用,司天的气是真气,它是天周中的王气,左右施用的间气都不能胜过它,凡是胜过他的气都是邪气,即寸脉是真气,前后的脉象胜复盛衰都不能胜于寸脉。当尺脉为真气时皆然。故“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

在正化五运六气的运转里,太一的日气,交在司天之位,交在司天前一位,交在司天后一位,都是正交、正化的气。叫“往来大小,不能相过的气”。都是司天的气没有失守,主持者当其位,当其时五运六气天周的运转。即诊到的寸脉(尺脉同理)真气没有变,间气的的气位生成的寒热温凉病,都不能涉及到人的生命。当诊到司天(尺脉同理)寒热温凉的真气气脉,火济火,水济水叫真气失守,邪气干犯,人为死亡之脉。特别是当阳气损伤了阴气在泉,使在泉的真气失位,叫伤寒病,六天之内人亡。

凡是天气主气,以寸脉为准,而气对化在在泉一方的气,即尺脉一方;在泉的地气主气,以尺脉主气为准,而气对化在司天一方的气,即寸脉一方。都叫神彩不圆,真气失了守,叫气往来出现了大小,气相过了。

帝曰其病生何如?岐伯曰德化者气之祥,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灾眚者伤之始,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重感于邪则甚也。
    
帝曰善。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乃择良兆而藏之灵室,每旦读之,命曰《气交变》,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

                               拄其间  锷未残

                                       201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