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衣大炮射程近,威力弱,为什么没有被清朝逐渐淘汰?

 半梦书斋 2019-05-1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淘汰了红衣大炮,满清就得用抬枪去打洋人的军舰。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满清火炮数量相当多,全国至少有5500门,从数百斤到3万多斤,有铁炮也有铜炮。

但是,这些火炮基本都是按照红衣大炮制造的。

当时洋人认为,这些大炮不能和英国先进火炮相比,甚至还不如明末明军使用的红衣大炮。

除了林则徐从洋人哪里购买了200多门洋炮以外,也就是浙江、江苏地方官员仿制洋人一小批铜炮。

但满清主力火炮仍然是红衣大炮。

开战以后,满清官兵发现火炮性能很差,火炮因“弹不圆正,口不直顺”,连明末的水准均达不到。

当时英军火炮的枪弹,不仅仅是火炮这一种武器,而是整个军工体系甚至工业体系大大强于满清。

不要小瞧一门普通的火炮,首先需要有好的铁,这就是涉及到炼铁工艺和材料选择的重大问题,是一个国家基础工业的体现。

到1840年前后,满清年产铁约2万吨,仅是英国的1/40,而且铁的质量很低劣。



其次,铸造技术也很关键,当时英国已经大量使用新式铸造技术和机床加工。

满清没有这些技术,导致火炮虽然重量是英国火炮的一二倍甚至几倍,但各方面性能都不如。

如果是同样重量的炮,性能相差就更大了。



还有,炮弹的制造上。

满清搞了200多年,还是只有明末的实心弹和链弹(打桅杆用的)。

而英国人则有比较先进的开花弹(定时爆炸的榴弹)、燃烧弹、穿甲弹、霰弹等等。

其中英法海军的舰炮大约有40%~60%属于爆炸弹,一炸就是一片。



另外,火药制作上。

双方相差加大,英国人缴获了满清火药都是直接倒掉或者烧掉,因为没用。

满清的火药配比有问题,很容易受潮导致部分失效,一些甚至还有泥沙等杂物。

满清火炮即便装满火药,发射的威力也远远小于英国火炮。

英国火药生产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以先进的工业设备进行化学生产。

英国火药严格控制为硝、硫、炭的比率为75%、10%、15%的枪用发射火药,以及组配比率为78%、8%、14%的炮用发射火药。

火药的差距使得即便双方使用同等水平的火炮,装同样的药,仍然存在射程、威力和精度的差距。



以上种种差距,导致双方火炮性能相差很大。

其实,在当年英国的火炮射程还是有限的,并不比满清的火炮高多少。加上为了精确击中目标,英军火炮也不会距离敌人太远发射。

射程虽差距大不大, 但双方的炮击精度、速度、威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

在定海战役中,满清火炮发射数百发炮弹,仅有1发击中英军军舰,造成轻伤。

英军军舰则从容将满清的炮台摧毁,炮击命中率很高。

更夸张的是,之前满清水师也曾迎战,双方在海上炮战仅对抗了短暂的九分钟满清水师就全军覆没,被火炮击沉。

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战死,麾下5800名守军不是被打死打伤,就是溃逃。

而英军仅仅死2人,伤27人。



其实,满清根本不是不能去学习。

大家看看,在鸦片战争期间,我方就学习了一些新式火炮制造技术,尤其是火药的制造技术,还紧急用于实战。

而当时列强也不是只有英国人一家,还有法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等很多。

这些列强不是盟友,互相还敌对。只要满清愿意学习,无非花一笔钱,学习先进火炮制造根本没有问题,就像当年明末学习红衣大炮一样。

为啥不学?

说通俗点,根本没这个觉悟,认为洋人都是垃圾,是低等人,不可能战胜天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