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来瘦”,到底是福还是祸?

 闲云野鹤qpab3u 2019-05-16

作为一个心血管内科医生,我似乎每天都在劝患者“减肥、减肥、减肥”,因为我们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都与肥胖密切相关。俗语也讲:“千金难买老来瘦”。“瘦”在很多人心中不仅仅是美,还有健康。

但我们忘了身边还有这样一群老人,他/她们或日渐消瘦、瘦骨嶙峋,或腰腹赘肉堆积,四肢松软纤细,他/她们常抱怨乏力,难以走出家门。甚至在中年、壮年人群中,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对这部分人群的长期观察结果也让人揪心:跌倒风险显著增加,使近1/3的老年人丧失独立居住的能力;同时也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而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

他/她们怎么了?

查询专业文献才发现,一部分“老来瘦”原来也是一种疾病状态,称为“肌少症”。

一、什么是肌少症?

研究表明,人体在青年期骨骼肌肌量达到峰值,30岁以后逐渐出现下降趋势,到80岁时流失的肌量可达40%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出现骨骼肌肌量、肌力下降及肌功能减退等问题,即肌少症。

▼正常人(左)与肌少症患者(右)上肢肌肉比较

目前,肌少症已逐渐引起老年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二、有何危害?

为什么会对肌少症如此关注?来看看它带来的危害吧:

1

易跌倒,生活难自理

患有肌少症的老年人,会出现坐立、行走、举物、登高等各种日常动作技能完成困难,逐步发展到步履蹒跚、下床困难、难以站起、平衡障碍、极易发生跌倒,增加了残疾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风险,被认为是导致老年人劳动能力丧失的主要因素。

2

骨质疏松、骨折

原来肌肉与骨骼不仅只是解剖位置毗邻,而且通过共同的旁分泌和内分泌调节互相扶持。因此,肌肉含量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两者往往伴随出现,共同增加骨折、跌倒的风险,增加老年人病残率和病死率。

3

增加卧床患者的并发症

多项研究显示,骨骼肌流失30%将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而致残,并易发生压疮、肺炎;流失40%机体死亡风险将明显增高,危及机体生命。

三、如何诊断?

肌少症的诊断尚未有国际或者国内的统一标准。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式包括:

1. 骨骼肌质量检测:测肌量

通过双能X线吸收仪(DEXA)、CT或MRI等。

2. 骨骼肌肌力测试:测握力

通用方法是电子握力计测量优势手的握力。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建议界值标准:男性<25kg、女性<18kg

3. 骨骼肌功能检测 :测步速

6米正常步速(世界通用方法)<0.8m/s为异常。

▼肌少症筛查与评估流程图

三、如何治疗?

防治方法包括运动疗法、营养疗法及药物治疗等。

目前尚缺乏成熟的肌少症治疗药物,而且相对于药物治疗,营养与运动干预更易被老年人接受。有研究表明在肌少症治疗中,营养干预是基础,运动干预是关键,两者相结合对防治肌少症将发挥更强的作用。

推荐:

  • 增加抗阻力运动(举哑铃等);

  • 增加蛋白质摄入,老年人每天摄入1.0g/kg 至1.5g/kg的蛋白质;

  • 增加维生素D摄入,老年人可通过日晒、食物摄取或遵医嘱服用维生素等方式补充维生素D;

  • 积极控制慢性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