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复方制剂使用简便,降压强效持久,心血管保护证据充分,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一线选择。 为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1978年开始将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今年是创立以来的第41年。然而迄今为止,高血压的控制依然是世界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1]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3.2%,而控制率却仅仅为16.8%。 近年来,降压药物不断涌现,可供选择的种类越多越多,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降压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指南与时俱进的更新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降压治疗策略的变迁。 《2007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ESH/ESC)高血压指南》[2]就已经提出,单片复方制剂可简化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依从性。随后数年中,单片复方制剂凭借其改善治疗依从性、促进降压早期持久达标及减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诸多优势,在国内外权威指南中的推荐级别得到不断提升。 《2018 ESC/ESH高血压管理指南》[3]明确推荐,起始降压治疗选用两药联合,优选单片复方制剂,除非是体弱的老年患者或者是低风险的I级高血压患者,其推荐级别达到了最高的I类,证据级别也达到了最高的A级。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4]则明确指出:与随机组方的降压联合治疗相比,单片复方制剂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可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是联合治疗的新趋势。 凭借“强化、简化、优化”的优势,单片复方制剂已先后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组合的单片复方制剂,是各国指南优先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案之一,其内在组分在作用机制上具有明确的互补、协同降压效应。 首先,CCB具有直接扩张动脉的作用,但会反射性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而ARB恰可抑制RAAS,另外CCB利钠和轻度利尿作用能够增强ARB降压疗效,所以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降压疗效。 其次,CCB兼有扩张肾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作用,而ARB主要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故两者联用对肾小球内压有良好效应,协同保护肾脏。 此外,CCB会使毛细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踝部水肿,而ARB同时扩张动脉和静脉,可减少CCB所致水肿。 因此,ARB+ CCB单片复方制剂具有协同降压作用,并减轻彼此的不良反应,能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片是ARB+CCB单片复方制剂的典型代表,众多临床研究已证实了其强效、持久、保护、简便的降压优势。
总 结 我国是高血压大国,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治疗水平参差不齐。从各国指南的更新也看到,单片复方制剂的治疗地位在不断提升。单片复方制剂的广泛应用有效避免药物治疗不足、不及时,以及药物配伍不科学等问题,将大大有助于提高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整体达标率。 审批号:PC-CN-100900 有效期至:5/14/20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