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校长刘艳萍:贴着地面行走的理想主义者

 清源渭水 2019-05-22

文/薛彪 

她从小淘气、会玩儿、思维活跃,毕业后却进入了严肃的教育行业。从老师到校长,她依然带着孩子们玩儿、让教育变得好玩儿。她是一名贴着地面行走的理想主义的教育者,自由、民主管理学校,极力保护学生们的天性,又能勇于面对现实难题。

刘艳萍,这位十一学校一分校的年轻掌门人,仅用一年的时间,带领一所“合并校”逆袭(由一所初中校和一所小学合并而成的十一学校一分校),两年的时间从薄弱校华丽转身。发生在这里的并非神话,但算得上是个奇迹。

今年3月26日恰是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两岁生日。就在24日,掷地有声搜狐教育名家沙龙走进了这所学校,探访了这个“好玩”的地方,并且邀请到了文化学者黄永松、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刘艳萍、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对话“玩,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用刘艳萍的话说:很多人看到一分校的变化,困扰他的不再是“十一模式是否可以复制”这个问题,而是“如何嫁接成功”。其实十一学校的系统变革均是基于对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学习规律的充分了解与尊重。因为遵循规律,所以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图书“嫁妆”与暑期改造

这是笔者第二次见到刘艳萍。这位女校长干练、理性,又深藏教育情怀。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十一学校人,刘艳萍从2001年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了十一学校总校工作,先后担任总校政治教师、团委书记、德育主任、副校长。2014年3月刘艳萍到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任执行校长,2016年3月正式任命为一分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总校锻炼后,刘艳萍形容自己赴分校任校长像出嫁。“报到上班的第一天,眼前的环境让我震惊。一间小小的教室拥挤的坐了40名孩子,甚至起身站立的空间都很狭窄。孩子们中午吃的外送盒饭既不卫生也不营养。想到总校的孩子竟然有四、五个食堂的丰富美食可供选择,我当时心疼的哭了。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回忆起两年前的场景刘艳萍记忆犹新。

回去之后刘艳萍跟李希贵校长要了一批中小学图书作为“嫁妆”。仅仅用了一周时间,每个班配100本图书,把1到8年级的乐高课全开起来。学生们高兴了,快速看到十一学校带来的成长福利,在逐步丰富起来的学校课程中,学生的整个精神面貌在改变。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搜狐教育资料图)

接下来趁着七八月份学生放暑假,在市区教委和总校的大力支持下,刘艳萍带领她的团队进行了校园大改造。刘艳萍说,他们用了45天的时间,对原来的教学楼进行改扩建,重新装修教室。夜以继日地劳动终于将原本3个月才能完成的工期提前完成。让她感动的是全体教职工都参与到了新校园的建设中。新学校建成后,每位教师都感触良多,这是全体老师们的家,共同的劳动成果。

说实话,笔者第一次进入这个校园时,校门给人的感觉有点小气,教学楼也没有想象中的洋气,但一旦走进每间教室,教育的大格局展现在每一处细节中。

穿着有趣儿外衣的课程

刘艳萍说,当总校把自己派到一分校任执行校长时,关心自己的朋友还是很担心的,这样一个校长管理零经验的小女子能把学校管理好吗?能实现一个薄弱校的快速转变吗?

笔者找到了这些数据:合并之前的中小学招生比较困难,小学片区里的京籍生源每年入学率不到20%,中学片区里的孩子几乎不来。合并后小学片区京籍生源100%回流,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接近100%选择直升九年一贯制的初中。2015届初三毕业生中考总分平均分比合并校之前提升了40.1分。

“学校首先要成为一个好玩的地方,教育是和孩子的天性合作,这是十一学校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我们的课程要求要有趣且有用。有用的课程一定要穿上有趣的外衣走向孩子,让他不拒绝。”

掷地有声沙龙结束后,笔者和几位嘉宾也对这所学校进行了探校,试图真实打开这所学校的神奇密码。

图为一年级孩子们在上课

刘艳萍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每间教室。十一学校一分校的一二年级是实施弱化学科界限、指向儿童生活的全课程,采用两位老师包班的形式。虽然是午休时间,但当我们走进一年级一个班级时,两位老师仍然在讨论教学。刚结束的一堂课教孩子们认识时间和春天。为了让孩子们真实感受,老师们指导学生做了时针能动的剪纸时钟,让孩子们自己画出每个时段的作息内容,调动生活经验认识钟表,形象有趣。而对于春天的主题,老师们把绘本、数学、音乐、舞蹈、绘画、语言创作等学习活动全部融合在春天主题下,春天不仅仅在教室外的无限春光中,也在教室里每一盆花、每一副画、每一首诗歌里。不论是教室里,还是楼道中,处处挂满学生的课程作品,每一个作品背后都有孩子们鲜活的成长故事。每位老师讲述起学生来,眼睛里都闪烁着兴奋的光彩。

图为孩子们的作品

老师们告诉我们,这种打破学科界限的全课程,尊重低龄段孩子完整认知世界的基本规律,多学科进行融合,以系列主题为引领的生活化、游戏化学习,实现了儿童学习与生活链接,有效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让知识的学习成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的生活,成为好玩的体验。

图为孩子们的生物课

图为三年级的孩子们在探秘自然研究昆虫

对于3—5年级的学生,十一学校一分校的课程设置继续保持主题化,实行的是主题下的“分科+综合”课程;6—9年级,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学业发展和技能成长的多元需求,开设“分层分类”可选择的课程。除了语数外等中考学科针对孩子个性差异实施选课外,体育、艺术、技术等学科也被重新进行模块设计供学生自由选择。比如体育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同时,开设可选择的必修课程,目前有羽毛球、足球、排球、独轮车、武术、攀岩、游泳等16个模块,学生们每个学期需要在这些课程中选择一个进行学习,技术学科有电子技术、机器人、微生物技术、3D打印、产品造型设计等14个模块;而艺术学科有戏剧、舞蹈、国画、书法、动漫、油画、陶艺、服装设计等16个模块可以选择。

这样的培养模式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刘艳萍喜欢用这样的词句来表达:孩子的眼睛变亮了。原来他们只能看到一平方米以内,但现在眼光可以投射到全世界,是这些课程带来的。孩子们每天很开心地来上学,放假反而成了他们最不喜欢的事情。一分校为孩子开启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孩子们渴望什么样的教育?我觉得是尊重他们个性的教育。我们很多教育理念和方式其实是违背孩子天性,囚禁了大脑和思想,让学校、学习变的刻板无趣,甚至面目可憎。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教育不可违背孩子天性,更要保护好他的灵性与禀赋,配合他们的天性,让他们能够在学校里找到适宜自己的土壤,找到自我绽放的平台,找到和他一起前行的伙伴与老师。他们需要的是有规则的自由生长,而不是老师、家长、学校要求他必须成为什么样子。”正是这样的理念,刘艳萍来到一分校,重新架构了上述能够给孩子完整的九年教育的课程体系。

刘艳萍还谈到在一分校有六七个这样随班就读的孩子,有的是智力发育较慢的,有的是自闭症儿童。这些过去在语、数、外课堂上饱受煎熬的孩子,如今因为课程越发丰富,在陶艺、绘画、设计、动漫、建筑模型、轮滑、独轮车等艺术、技术、体育的模块课程里,却如鱼得水,久违的欢笑开始出现在他们脸上。“我相信,当上帝为他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他们打开另一扇窗。在一所释放天性、尊重个性的学校里,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真实而确定的存在,在丰富多彩、可供选择的课程里,他们天才的一面就会显现”,刘艳萍说。

图为操场上的孩子们

刘艳萍喜欢转教学楼,深入到每个班级看孩子们上课,到操场上和孩子们在一起。所以在一分校没有学生不认识刘艳萍,见到她都会远远地呼喊着打招呼,甚至有孩子还过来拉着刘艳萍“撒娇”。

事实证明这个小女子没有让学生和家长失望。“我觉得头衔什么的无所谓,而且干不出成绩谁也不会认可你。我现在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最开心的时光”。

管理学校和教师最重要的一件事:放权

在品尝完学校的课程体系大餐后,笔者和几位嘉宾被邀请到了“校长有约”。校长有约是十一学校的老规矩了,每天校长或校领导会邀请学生共进午餐。本学期一分校的校长有约进行了改版,不再是网上随机预约,而是老师随时发现校园里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或者特质,只要给老师一个理由,就有可能被邀请。被邀请来的孩子都有精美邀请函,上面写着邀请孩子的“理由“,其实是孩子巨大的鼓励和肯定,活动结束时还会盖上“校长有约”的纪念章,在轻松的氛围中,校长可以及时倾听来自学生的真实声音,这种平等民主的沟通,让学校管理层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

“在我的工作安排中,孩子们是第一位的,各种行政活动、会议等都必须排在学生之后。

从刘艳萍管理学校和教师上,笔者看到的是一个校长把权力空间转化为活力空间的过程:放权、民主、自由、包容。

“对老师要放权,管得越多越死,越被动。”刘艳萍说,一个学校一旦以校长为核心去树立校园文化时,肯定会出问题。当学校的一切都围着校长转的时候,校长会成为这个学校最大的瓶颈。校长要学会放权,当你把权利都抓在自己手里,等于把所有责任都扛在自己的肩上。一个校长为所有事情负责的时候,那你的干部团队和老师就都不负责任了,因为什么事都校长说了算。

对于教师,刘艳萍没有给老师们划定任何“必须这样”或“必须那样”,我们只有原则达成共识,但操作层面允许个性创造。刘艳萍说,十一学校的管理模式是总结了世界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的,我们能招来这么多优秀的教师,是因为这所学校的理念和老师的需求达成了共识。学校尊重老师的思想、肯定他们的价值,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图为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和孩子们在一起

确实,在探校过程中,笔者能感受到这里的老师都是“研究员”,他们脑子里想的是如何对每个孩子的个性进行研究,想的是如何把课程设计好、上好。“老师们在这样一场学校变革中遇到了全新的自己。而且我自己也更加坚信,不论老师原来怎样,只要学校给他一个平台,给他鼓励和帮助,唤醒他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他就可以慢慢超越原有的自己,不要强行要求全体教师整齐划一,也不要奢望所有人都在奔跑,有的走得快些,可以带动团队探索的更远,有的走得慢些,可以提醒团队谨慎前行。这才是教师队伍的自然生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刘艳萍告诉我们。

一分校的徐超老师告诉笔者,学校每个部门都有自己专属的工作群,比如校级的行动纲要讨论群,专业课程的STEM课程工作小组,游戏化思维工作室,学生学习路径探究工作室,等等,都是自发的、或有专人牵头的各种工作小组,老师在不断讨论、探究、进步。有些老师周末也会主动来到学校,继续自己的工作,教导处学生中心每周日都会到校讨论下周工作,而这些行动都是自发的。

此前也有人质疑北京十一学校的模式,认为这所学校有教育资源、教师、生源等各方面的优势,十一学校的模式不能被复制。对于这个问题,刘艳萍持不同看法。她说十一学校一分校就是很好的例子。“我曾经以为,像十一学校这种个性化教育教学的探索,可能在十一学校大院里生根发芽是没问题的,因为有那么优秀的老师在保驾护航,在薄弱学校实施起来可能是个困难。但现在看来,其实美好的教育在任何一块土壤都可以生根发芽,关键在于你想不想做,愿力问题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能力问题和其他综合因素的参与,‘人’才是学校发展变化的核心要素。”

掷地有声|对话刘艳萍:带着学生“玩儿”的校长

不为考试赢得考试

搜狐教育:您是如何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好玩的地方的?

刘艳萍:除了我们的课程,还有很多好玩的活动。比如每个盛夏每个年级都要搞泼水节,我们起的名字叫做“爱我!你就要泼泼我!”我记得第一年我跟每个年级都的孩子都要泼,后来我感冒20多天才好。第二年学聪明了,通过抽签决定和哪个年级玩。泼水节让师生关系更融洽,泼出的是水但收获的是愉悦的情感。“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开学典礼,我们也变成好玩的师生共庆的节日。去年的开学典礼我们请来了北京台主持人春妮。当天孩子们跨过方圆门,领取新护照:开学护照是十一学校一分校的传统,孩子们拿过属于自己的专属护照,让老师和伙伴在护照上为自己的幸福旅途“签证”。

每年最后一天是学校的狂欢节。孩子们会乔妆打扮迎接新年,有的扮演成“江南四大才子”,有的扮演成白雪公主,有的扮演成了“如花”。我自己扮演过哈利波特和“哆啦A梦”,拿着魔法棒,给孩子们送来十件大礼,比如给他们弄录音棚,盖游乐场等。2015年狂欢节我们把整个校园变成了“创客来袭”的盛典,把孩子在整个课程当中生成的很多有价值的产品,全部拿到市场卖,给每个孩子发“龙娃币”兑换,让孩子们知道学习是有意义、是有趣、有价值的。

学校是好玩的地方,但其实大自然才是孩子玩耍时最好的材料。昆虫、树木、泥土、水、石头等,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放肆想象和体验,打开他们的心灵。我们每个学期也都有将近一周的游学课程。京内游学路线近50条,京外有10多条。其实担的风险很大,但不能因噎废食,孩子们需要去体验、需要有闯荡冒险精神。

搜狐教育:很多时候家长把孩子的成绩看得太重,如果学校太宽松给孩子更多玩的时间,家长可能觉得学校老师不够尽责,您怎么看待这种问题?学校和家长如何更好沟通和配合?

刘艳萍: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是带着勇气做一些突破,有些人形容我们是带着镣铐跳舞,也有人说我们是一群贴着地面走的理想主义的教育者。其实大家认同十一学校,不仅仅因为它尊重孩子的天性来设置课程,更是认同它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不会放下育人的重担,毕竟孩子们要面临这么残酷的现实,但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去培养孩子。一分校一方面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童年生活,让孩子们有价值地玩、负责地玩,一方面我们确实很好地研究国家的教育考试政策,有教学目标和教育大纲来做托底,通过我们的课程让孩子有实力有信心面对各种考试,中高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事实证明也是如此,这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这条道路确实很曲折也很艰难,但是因为心中怀着美好的梦想,我们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生活,所以这种探索是值得的。

损伤孩子玩的能力的3个“杀手”

搜狐教育:如何看待现在的玩和过去的玩?有什么不同?

刘艳萍:我小时候比较喜欢玩的是泥巴,跳皮筋,踢毽子、跳格子等等这些运动都是我的强项。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玩的太疯了,竟然迷路了一天,早晨出去晚上九点才找到回家的路,饿的够呛,但回到家后父母似乎没有大惊小怪的样子,因为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是整天到处疯跑着长大的。就是在这种漫山遍野的疯跑中我体验了很多今天的孩子没法体验的事情:抓地鼠、捕麻雀、河里捞鱼、田里捉蚂蚱、观察蚁虫大战……很多刺激的乐趣,当然有时也会有些危险。

我们东北平房比较多,我会从这个房子跳向另外一个房子,因为看《射雕英雄传》看多了,想练轻功,一边练轻功一边仍飞镖。我很庆幸没有摔残。可能得益于小时候的淘气,所以现在思维比较活跃一些,做教育也想做的好玩一点,保护好孩子的天性。我确实也从自己的童年经历中收获了很多。

沙龙嘉宾左起:(搜狐教育频道副主编唐悦芝、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汉声》杂志创办人、民间文化保护及推动者黄永松、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

搜狐教育:玩儿成了当下缺失的精神资源您认同吗?

刘艳萍:当下很多孩子被一个小小移动设备屏幕锁住了所有的表情和情感,他们应该多看蓝天、白云、看周围美好的世界,去和同龄人打交道实现交往的,似乎在今天孩子玩的能力在丧失,但是怪孩子吗?是谁的过错?“玩”是儿童的天性,谁给抹杀掉了?

我想从成人的角度找一点原因,似乎这三个方面是损伤孩子玩的能力的“杀手”:第一个“杀手”是成人的无趣。很难想象无趣的家长会培养出情感丰富、爱好广泛的孩子,这样的家庭已经比比皆是了。第二个“杀手”就是家长的横加干涉。别玩太危险、别动那个、别把衣服弄脏了等等家长的干涉,锁住了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手脚、头脑、眼睛。对于父母的横加干涉,孩子的情绪可能会变得非常暴躁。

第三个“杀手”是成人的急功近利。我小时候一放学就开始搞自己的事情,有时候连晚饭都忘了吃,而现在的孩子一放学就被送进了各种补习班。也有家长说,我们不是补习班是各种兴趣班,孩子其实也是在玩。但功利心会摧毁一切兴趣,当把这些兴趣赋予功利色彩的时候,孩子会讨厌至极的。

所以首先我们家长要做一个有趣的人。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让孩子在这里能够放开自己,没有恐惧,没有压力,尽情平等地交流;然后家长尽量带孩子走进自然,让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最大程度地打开。

我现在比较享受每天晚上回家之后,我女儿跟我聊天的时光,我几乎都是在笑,不管她说什么我都乐。训导和批评孩子是最不好的教育手段,倾听是排在第一位的,倾听可以达成共情,你可以理解她当时的心情,然后你才能走进她、引导她,她也能够接受来自于父母的建议,所以孩子越大,父母的话应该是越少的,更多的是倾听,适当的给一些建议。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怎么把握玩儿的度?

搜狐教育:对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玩儿,家长们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度?

刘艳萍:我觉得幼儿时候的爬、跑、尝试冒险是要鼓励的,应该让孩子肆意、随性一点,大人要无阻碍的提供一切的空间条件让孩子快乐的成长,不要成为他的阻碍,他周围的一切事情都可以成为他的玩具。学龄前和小学之后读书、探究、运动这三项必不可少。当然不同的年龄段阅读什么样的书目、做什么样的实验探究、玩什么样的运动都是了不起的学问,家长们可以多查阅一些这方面的指导。

搜狐教育:有些孩子兴趣非常丰富,一开始喜欢跳舞,坚持一段时间后放弃学画画,再后来又放弃学钢琴,如何看待孩子的兴趣变化?

刘艳萍:这种情况特别正常,孩子的梦想从小到大会变无数次,因为她在长大,各种因素都会引发想法的改变。这时候家长不能急,首先倾听她改变的原因,再因势利导。但如果真的发现不适合孩子的时候,家长也要敢于帮他舍弃,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一个新的爱好。孩子的成长有太多的可能性,都是在不断的碰触中去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东西,所以家长们得耐得住,等待种子发芽。

相关阅读:

本期沙龙简介:

科学家认为:进化设计了“玩儿”这种机制来驱动动物大脑的发育。或许我们可以理解,玩儿是一份进化的礼物。会玩能带来快乐却不是唯一收获:会玩儿培养的是想象力、探索力、独立思考、审美取舍能力,更是与社会的认识和交往。

但越来越多人感慨玩儿、会玩儿、自由地玩儿变得越来越缺失。太强调知识有用的我们,在赶往成功的路上行色匆匆,忽略了玩儿、美育、艺术教育等“无用之美”。本期《掷地有声》搜狐教育跨界名家沙龙邀请嘉宾,特别走进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和嘉宾、家长孩子们一起正确打开这份进化的礼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